APP下载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2018-08-27谢树波

新一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习惯体育教学

谢树波

摘 要: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刚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指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关键词:体育;教学;习惯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然而,如果没有端正的态度,没有锻炼的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一、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能力

上好体育课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例如:对于新知识的教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身的正确示范、讲解。指导学生基本看懂新课的教学内容,并能让学生正确地用自己的身体去模仿练习,使之能正确地、规范地完成规定动作和每节课的任务;能顺利地用语言、动作表达出自己学习新知识的观点和主张,并能在身体学习中创新技术动作。这些体育学习能力的取得,需要体育教师坚持不懈地培养。一旦学生掌握并具有这些体育能力,体育教师就会发现得心应手,学生越学越轻松、自如,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的知识可以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識。

(二)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的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有易和、有单项到系列、有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

三、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

良好的锻炼习惯应与端正的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促进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转化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像出于本能,受益终身。

四、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

(一)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模仿能力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模仿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的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技术动作,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促进学生形成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坚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猜你喜欢

习惯体育教学
上课好习惯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