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2018-08-27梁国琼
梁国琼
摘 要: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其中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本文谈谈生物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
一、发散性思维的概念与特性
发散性思维是指思维者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不依常规,寻求变化。获得多种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势,也可以称之为求异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特性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措施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发散性思维的特性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思维的流畅性,用流畅度来测量。指标是单位时间内的散发量,即发散思维产物的个数。
1.激发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中学生正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时期,一般对许多现象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然而受自身知识面的限制,对思维的流畅性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其好奇心,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课,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以尽可能地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能为提高思维速度打好坚实的基础。
2.突破“瓶颈”,减少思维发展的障碍。学生因受知识面和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对有些问题常不能一下子全面理解。尤其是对一些关键处,若未全面理解和掌握。将直接影响其思维的速度和发展的数量。如讲光合作用时,我们要求学生抓住光合作用的本質(瓶颈)——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围绕这一点去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意义等。在碰到具体问题时,首先抓住实质,学生掌握此方法后,然后尽可能地发散思维。
3.加强联想,诱导发散思维。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极其丰富,通过积极的诱导。可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进行自由联想,自由探索的习惯。联想分可逆联想和概括性联想。可逆联想是生物教学中常用方法之一。例如从听自己的录音总是不太像这个现象,联想到耳的构造及声音感受过程。从水稻剑叶(最后一张叶)的大小作为水稻产量高低的指示之一,进一步联想到光合作用。概括性联想是有利于发展思维的方法之一。教学中提醒学生作这样的反思,加强类似的联想,不仅可以拓宽思路,丰富视野,而且对培养发散性思维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思维的变通性,用变通度来测量,指标是单位时间内发散方向的变换次数或发散产物的类别个数。
1.多提供变式,培养灵活思维的习惯,变式是同一问题或同一内容的转换。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变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思维灵活性。
2.采用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和发展发散性思维就是要求学生从已知的知识中沿不同方向去思考或用不同方法快速准确地找出答案。如在生态系统有关内容有关内容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下问题:目前在农村,由于长期使用农药,部分农业害虫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使农药使用量越来越大,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试根据已有的知识,解释其原因,并设法提出改良环境的对策。学生在解释原因后,从改良农药,保护和饲养农业害虫天敌,用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利用农业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等进行诱杀,改良农作物新品种等方面进行开拓思维,寻找出各种不同的方案。
3.以点结网,探索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把相关的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链”,再由知识链衍射开去,扩展成“知识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学会了知识体系的辐射结网,也就基本上学会了发散思维的方法。例如:例如:在学习生物圈中的人时,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在学习新课时结构和功能都讲了很多,讲典型例题。学生认真听课,记录重点,做习题,然而感觉还是不能融会贯通。我们其实在复习时,只要抓住这几个系统的中心点“毛细血管网”物质交换的场所,以此为中心,把相关的这几个系统串起来,形成“知识链”,再通过对比异同衍射开去,扩展成“知识网”。由一变多,再由多变一,学生掌握得更牢固,运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三)思维的独特性,用独特度来测量,指标是单位时间发散产物中的新异成分量。
1.保护学生个性,倡导民主教风。在学生中常存在着一些好学多问的人,他们会对学习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提出疑问,并有时会提出一些老师也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对此,应尽可能地保护,帮助他们一起探索思考,千万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压制学生的意见,相反,要为学生的观点能超过自己而感到欣慰,有的学生的意见和看法比较幼稚的,甚至是谬误的,即使这样,教师也不能嘲笑、挖苦,而是要以积极地引导。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独创性。
2.鼓励积极实践,扩展发展思维的源泉。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为思维的扩展提供源泉,实验和实践活动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欲望,确定创造性思维的方向,为思维的扩展提供动力。实验和实践能检验学生的思维方法和结果的正确程度,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发现不足和错误之处,调整自身的思维方向,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3.坚持探索原则,强化创新意识。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重视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以此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发散性思维虽然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结构成分,但是在思维过程中,它总是与集中性思维交替进行、协同活动的。在创造性活动中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多层次结合,两者都是必需的。因此,在研究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在突出发散性思维的同时不能忽视集中性思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