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之探讨
2018-08-27崔丽英牟莉莉杨锐
崔丽英 牟莉莉 杨锐
摘 要: 教学督导是高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中存在定位不准、队伍结构单一、功能弱化和自我监督文化氛围缺乏等问题。必须进行概念回归,理顺关系,通过创新工作思路、优化队伍结构、创建新型督导关系、重视督导考培机制等,充分实现高校教学督导的功能。
关键词: 高校教学督导 督导理念 督导策略
教学督导工作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991年4月26日,国家教育委员会第15号令颁布了《教育督导暂行规定》,教育督导的范围主要针对中小学教育、幼儿教育。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更广泛和更加深入的关注。2016年8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印发〈督学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督学”的职责明确扩展到高等教育,明确督学要“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实施督导”。高校中的教学督导正是从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引申而来的,高校教学督导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中完善。目前,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下,高校教学督导工作面临着新要求和新挑战。
一、高校教学督导现存问题的思考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读和各高校相关网站的了解,目前,各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方面多少存在以下问题的全部或部分:
(一)教学督导工作定位不准
教学督导工作对于高校教学质量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但就现状来看,教学督导工作远远没有达到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在国家层面,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高校教学督导的指导性政策文件或法律文本,缺乏顶层设计与规范[1]。现存的《督学管理暂行办法》是站位在国家宏观调控角度论述的,没能对校级督导的工作予以微观的规定。另一方面,各高校处于自我发展的阶段,没有统一的标准,虽然有各自的制度以明确教学督导工作的各种定位,但依然存在教学督导制度不规范,对教学督导工作的意义理解不一,对督导机构的性质、地位和职能定位模糊,对督导工作的特征、作用、内容和方法缺乏统一的认识[2]。教学督导工作各关键元素与环节定位不清,缺乏明确的工作标准、流程和有效的成果鉴定方法,对督导队伍的考核处于游离状态。目前来看部分高校对于教学督导工作是“有岗无位”“有威无权”,与各二级学院、教务处等部门的关系不清,同时,督导与被督导者之间的关系微妙,督导与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模糊等,这些均不利于督导工作的良性开展。
(二)督导队伍结构单一
当前我国各高校教学督导队伍人员结构单一,以离退休教授或专家为主要组成人员,有的辅以部分在职党政负责人,有的辅以在职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这种组合的队伍有一定的优势,但整体来看,年龄结构偏高,职称结构缺位,整体数量不足,人员组成可以说既具有时代特征又缺乏时代特征,极易形成集体性的偏见,不利于目前转型背景下协同教育、创新教育和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推动。
(三)教学督导工作内容单一
目前,在教学督导工作中,我国多数高校一致认同教学督导的内容是“督教”“督学”与“督管”。理论上,“三督”可谓涵盖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但在实际教学督导工作中,却以“督教”为主,“督教”偏重于课堂的教学质量监控,轻视或忽略其他教学环节,缺乏专题督导和针对性调研。“督学”和“督管”方面的督导,在重视度上明显不够,实际实践方面显得很苍白。
(四)督导工作功能弱化
目前,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功能弱化,主要表现为督导成果不够突出,具体为把教学督导仅仅定位于检查,更有甚者成为应付各种教学评估的一种形式。教学督导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功能没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更没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改革、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学风改进。形式往往大于内容,问题年复一年,改进成果甚微。
(五)缺乏自我督导的文化氛围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就是激发每一位员工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目前由于督导的内容、形式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十分微妙的督导与被督导之间的微妙关系,不但不利于督导目标的实现,无法结出标志性的督导成果,而且未能形成全校上下自我督导的文化氛围。
二、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思考
要研究高等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我们必须先厘清一些关键元素的界定,同时要理顺一些重要关系。
(一)关键元素的界定
1.督导的内容。督导工作发展至今,较为全面的督导内容为“三督”,即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督导——督教;对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督导——督管;对学生学习质量的督导——督学。国家教育部提出在办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教学管理活动是办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基础保障,因此,在教学质量督导中我们要以督教为主导、以督管为保障、以督学为目的,三者相互支撑且紧密结合[3]。
2.督导的理念。各高校根据自己院校的不同情况有不同的理念,这里要突出的是符合转型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发展而提出的普适性督导理念。第一,以本学科、本岗位为主,辅以跨学科跨岗位进行“错位”督导的理念;第二,以“导”为主,以“督”为辅进行督导的理念;第三,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为核心进行督导的理念;第四,以“以和为贵”,创建和谐质量文化而进行督导的理念。
3.督导的职能。指教学督导具有的能力和作用,换句话说,指教学督导组织及人员为执行其任务所进行的职务活动。监督和指导是教学督导两个最基本的职能,随着对教学督导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又赋予了教学督导更多的职能:监督检查职能、评价指导职能、激励导向职能、管理咨詢职能、反馈调节职能、沟通协调职能等[4]。
4.督导的地位。即要明确教学督导的工作位置和重要工作地位,对教学督导团队成员不但给予其“名字”,还要给予其具体“名分”。教学督导工作岗位必须和其他工作岗位一样,要有工作纪律约束、工作标准要求、工作绩效考核,也要有一定的薪资待遇。督导“地位”问题的解决,意味着督导队伍在高校岗位和职能上的“合法化”,这将极为有利于推动教学督导工作功能的实现。
(二)重要关系的理顺
1.教学督导和职能部门的关系。目前就各高校的情况来看,教学督导岗下设在教务处的居多,成立单独职能部门的少,也有甚者为“有家无床”全为兼职的情况。就当前转型背景下国家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重视和要求来看,教学督导应作为单独的职能部门出现,或者明确下设在教学质量管理职能部门。
2.教学督导与教学评价的关系。任泓一于2003年8月发表于理工高教研究杂志的《高校教学督导与评价关系初探》中阐述,教学督导具有监督性,教学评价则具备鉴定性;教学督导的本质在于监督反馈,教学评价的本质在于价值判断;教学督导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没有上下级关系,也不具有行政管理的性质,教学评价的主体、客体之间往往具有上下级的行政管理关系[5]。
3.教学督导与各委员会的关系。在成员组成上,教学督导要求专业与全面相结合,各委员会则更要求专业性;在本质上,教学督导侧重于各程序环节的监督反馈,各委员会侧重于重大事项的研究、审议;二者都具有对相关事项提出咨询建议的职能。
三、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建设的策略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社会发展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转型等改革新要求,作为引领新政、以“导”为主的教学督导团队,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在现有工作积淀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突破。
(一)创新工作思路
1.地位上确立。即明确教学督导工作的归属,赋予督导岗位一定的职能权限,确定督导岗位履行的职责,规定督导人员的能力标准,给督导人员一定的薪资,或予以课时费等等值兑换待遇,颁发聘书和督导证,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定期的绩效考核,确保其执行任务时的“位、威、为”,有效实现教学督导工作职能。
2.内容上展开。即转变以往仅侧重于“督教”,忽视“督学”“督管”的状态,全面展开“三督”工作,整合督导内容,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刚要》提出的“一个核心、两大任务、五项举措”开展系列工作。
3.形式上放开。即打破以往的“单线”督导形式为“多线”展开的督导形式,形成有效的“错位”督导。“督教”上,依据教师不同年龄、职称,进行“错位”督导,校督导参与,形成闭环;“督学”上,依据学生的不同“身份”,班导师和辅导员进行“错位”督导,校督导参与,形成闭环;“督管”上,依据管理岗位的不同“职责”,二级学院和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进行“错位”督导,校督导参与,形成闭环。最后由校督导统筹“三督”结合校外督导,形成全面各环节督导。
4.制度上完善。即理顺工作中影响教学督导开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关系,加强教学督导工作的科学研究,完善现有工作制度,形成明确工作分工、工作规范、工作流程、细化工作职责、考核标准和培训规定等一系列成体系的教学督导工作制度。
(二)优化队伍结构
1.打造“内部”精英团队
构建新型的教学督导队伍。突破以往的传统观念,教学督导一般由离退休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组成,从当前新形势下实际教学质量管理需求出发,兼顾“专业”督导的同时,实现“多线”“错位”督导,充分吸收不同教学岗位和行政岗位的优秀青年教师和普通行政管理人员作为督导队伍的成员,加强对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培训和指导,对教学督导队伍进行全面优化。深入分析高校的师资与教学、管理现状,构建一支年龄适当、职称结构合理、覆盖面广,具有现代教学督导理念,不断学习新政策、学习新教育观,能够有效指导青年教师,引导老教师,能够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合理建议,有针对性地促进优良学风形成、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现代化教学督导工作队伍。
2.借助“外部”联盟团队
2012年由华北电力大学等六所驻保高校聘任的教学督导员,自愿组成的一个专家型的教学督导学术组织——驻保高校教学督导联谊会,宗旨是交流高校教学督导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这一校际间建立的开放、共享式的高校教学督导联盟,使高校教学质量监督的内涵深化,又向外部延伸,从而构建优质的教学督导资源共享平台,对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有重要作用[6]。
(三)构建新型“督导关系”
教学督导,以学校发展为导向,“督”是基础,“导”是目的。加强督导与被督导之间的交流,在具体的督导实践中注重教师间的差异,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综合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收获更多的生活技能,养成优良的行为品德为目的;注重管理岗位治理与服务的统一,以推进教学管理部门科学管理、有效服务、提高管理水平为保障。通过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和教学督导工作方式的转变,创建和谐的督导关系,营造师生自我督导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督导考培机制
鉴于教学督导工作定位模糊等现状,一些高校对于教学督导岗位没有明确的考核机制,形成了对教学督导人员“三不管”的散沙状。要实现教学督导人员工作中“为”的体现,必须对教学督导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并实施绩效考核。对于督导队伍要定期组织交流、研讨、学习,提高工作的质量水平;通过管理评审对教学督导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既能检验督导工作成果又能检验督导人员工作绩效的科学考核办法。
参考文献:
[1][6]薛国凤.“局外”走向“局内”高校教学督导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4(6):86-90.
[2]赖日勇.论高校教学督导及其制度建设[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3][4]傅昌德.高校教学督导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51-54,63.
[5]任泓一.高校教学督导与评价关系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3(8):104-105.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規划2016年度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G16DB181)2016年辽宁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导向立体化、多元化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571)和2016年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转型高校校院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保障机制研究》(GHYB160165)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6年校级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2016XJLXYB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