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盛顿协议》框架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2018-08-27李姝霖

文教资料 2018年8期

李姝霖

摘 要: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工作逐渐趋于国际化,结合《华盛顿协议》和我国实际发展现状,整合职业技术资格管理机制,有效完成认证流程,需要教育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本文对《华盛顿协议》框架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集中阐释了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华盛顿协议》 工程教育专业 认证标准

2013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并且成为预备成员,不仅代表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还证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顺应全球化发展机制的前提下,有效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完善工程技术类人才储备。

一、《华盛顿协议》框架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背景

《华盛顿协议》是目前国际认可范围较广的工程认证机制。在《华盛顿协议》中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要求参与国要建立有效的配合机制,并且负责注册或者批准职业工程师在本国机构从事具体工作,且承认缔约组织内工程专业认证水平,具有一定的等效性。也就是说,签约组织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之间存在对比价值,且认证结果有效。另外,签约组织认证的能够被其他国家认可,毕业生只要符合注册工程师基本素质和质量标准,均能借助《华盛顿协议》完成注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于此,认证工程专业能借助标准化制度有效约束和监督管理各国工程教育认证流程,确保工程教育体系的平等交流和互认。我国由于是《华盛顿协议》的预备会员,还需要转为正式会员。因此,我国在高等工程师教育认证工作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有针对性地建立有效的管理控制机制和完善相应措施,提升专业化认证水平的同时,完善整体管理体系。

二、我国在《华盛顿协议》框架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项目发展起步较晚,有很多地方还存在不完善性,需要集中处理和改进。

(一)导向作用缺失

在我国工程教育认证项目发展进程中,由于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控措施还存在局限性,造成整体标准结构和运维管理体系存在失衡现象,不能有效完善认证实践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多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体系中在当前更加关注专业教育的投入项目,较少关注专业教育的产出,使得学生成果评价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认证存在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育导向作用依旧存在滞后性,使得工程专业认证机制不能很好地完成国际化可比性分析和等效性处理,在认证互通及同步发展方面依旧存在滞后性,无法有效落实系统性监督管控措施。

(二)企业团体参与度不足

要有效提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效性,合理建构完善且贴合实际发展需求的标准十分关键,加之工程教育专业本身就和行业化结构之间有着特殊紧密的联系,工程专业毕业人员到工程行业或者工程产业中工作只有得到专业认证才具备说服力。但是,一些工程教育认证的研究基础都是结合高校实际发展现状建立的专业化认证机制,对行业和市场发展动态关注度不足,造成企业团队参与水平滞后。也就是说,一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学院派”,缺乏工程界或者产业界的专业认证研究体系和研究成果,使得具体导向性不能为市场服务,是影响整个行业发展需求的根本原因。

(三)专业认证路径有待拓展

一些普通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都是学校设立,并且这些研究都是圍绕教育项目开展的,使得专业认证的研究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得到有效拓展,尤其专业认证研究管理水平不尽如人意,直接造成教育专业培养管理水平受到制约,整体专业认证处理机制和资格认证维护体系不能得到有效重视,实际管理现状和发展动力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重视。

三、《华盛顿协议》框架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优化措施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的社会背景下,完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是满足教育国际化发展运行趋势的根本,也是工程师建立国际化市场监督管理结构的根本。我国只有积极落实认证管理机制和管控措施,才能在完成等值等效要求的基础上,确保管控认证效果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结合《华盛顿协议》的相关要求,积极建立专业性、公正性及规范性的监督管理机制,在整合管控措施的同时,确保正确引导高等工程专业认证管理工作,并且对各个环节予以规范和约束,完善管理流程,为后续监督管理项目的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完善评估制度

在建立健全统筹良好的评估机制结构的过程中,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有效整合高等工程教育专业专项认证管理体系,确保高等教育质量满足实际管理需求,在维护管控标准的基础上,整合管理目标,并且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管控机制的完整性和实效性,为后续评估项目的开展提供保障,有效推动高等工程教育专业完成认证管理。在评估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协调院校评估项目、专业认证和评估项目、国家化评估项目、常态数据监测评估项目等,确保在保障体系内完善评估工作,为后续人才储备和监督管理提供保障。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管理工作开展后要确保为社会输送专业工程型管理人才,从而满足专业化教育管理的质量要求,切实维护评价结构的完整性,为后续监督控制措施的全面升级提供坚实的保障。只有真正完善专业状态信息的更新和处理工作,才能保证相应管控体系和运维管理机制更加有效实行。并且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确保收集和整理工作的时效性,为提升教育专业认证效率提供保障,确保工程化教育专业认证管理机制获取最有效的评估结果,提高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管理工作的完整性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校建立评估机制的过程中,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发挥各个监督监管元素的实际水平和项目价值。

(二)优化程序标准

为了有效建立健全完整的培训管理机制,要整合管理路径和管控项目要点。尤其是遵循《华盛顿协议》内容,确保工程教育专业学位和专业认证项目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工程教育认证管理工作。也就是说,在保证高等工程认证管理工序的过程中,要建构一个更加公平且专业的认证平台,完善管理体系和管控标准。在认证工作开展后按照标准有序建立相应的流程和管控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要制订认证方案,针对相关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标注,建立相应的处理机制和完善体系,并且对具体内容进行纲领性管理和标注。

第二,要执行认证工作,结合标准化流程,提升管理模型的统筹性管控,确保执行效果和完整性,相关人员在工作执行体系建立后维护管理模型的运行稳定性。

第三,要整合认证结果,在对结果建立反馈项目的过程中,整合控制效果和运维管理标准,保证运维参数体系的稳定性。

第四,要维护日常组织协调工作的实效性,相关管理人员要充分吸收相关经验,保证协调组织项目的完整性。

在国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组织都是一些具有专业团队的中介机构,这就需要我国相关部门给予管理工作更多重视,有效拓展探索范围,积极落实高等工程教育管理工作,完成专业化认证工作,提升中介机构的工作水平,避免完全照搬照抄,全面维护工程专业认证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实效。只有从根本上以事业单位为基础组织形式建立专业化认证机构,才能为后续工作的连续性发展水平提供保障,转型为独立的市场化认证体系。基于此,工程教育专业的国际认证要顺应紧急全球化的社会发展背景,有效整合认证流程和基本程序,完善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为积极交流提供保障。

(三)制定有效标准

在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积极践行统筹性较好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相关指标环节管理的全面性和权威性,避免相关认证信息出现偏差,在整合管理体系的同时,对错误甚至虚假信息展开深度管控和处理。在完善专业化认证信息的同时,保证数据获取的实时性和完整性,真正提高操作水平,维护投入产出比分析效果,为后续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华盛顿协议》具体项目中,签约国家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较为明确,计算后就能结合清晰的指标参数展开系统化分析和定义。例如,日本工程教育认证机构针对新标准进行了分析,并且整合相关要求建立了4个大方面的标准体系和6个小方面的系统化标准。在整体标准体系中,只有一项是涉及定量指标参数的,整个测量标准并没有将过多的注意力应用在权重分析和数量分析方面,使得整体指标参数体系和运维管理的可操作性更强,指标的实际指导意義更大,值得我国相关部门借鉴学习。

(四)优化多元合作

为了有效增强相关指标参数的应用效果,相关部门要积极落实系统化监督管控机制,将提高实践能力作为基础性导向,有效促进多方建立相应的合作体系,保证认证结构的完整性和实效性,从考核教育出发,保证教育产出有效证明相应认证的专业化程度。在《华盛顿协议》相关内容标注中,工程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的专业化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有明确的标注,这就需要相关教育部门结合标准参照,有效约束学生的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切实建构完整的监督管理机制。

我国制定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确保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有效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管理效果,一定程度上确保毕业生的基本能力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完善指标的实际指导意义,整合体系后建立相应的要求和监督管理措施。若从高校角度分析相关内容,就要重视工程教育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水平和能力培养效果,确保其能满足工作单位的实际用人需求,按照学生的基础性比例配备相应的工程专家进行分析和指标认定,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漆玲玲.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

[2]王桂艳.美国高校内部质量指标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3.

[3]潘康明.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2015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项目名称:《华盛顿协议》框架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研究;项目编号:W201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