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2018-08-27沈丽芳吴伯乐胡夏云张丽娜腾荣建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角型巩膜小梁

沈丽芳 吴伯乐 胡夏云 张丽娜 腾荣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致盲性病症,倘若治疗不及时,即可能因为受到长期高眼压的损伤,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在临床中多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后眼压控制效果良好,但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较为常见。近些年来,在青光眼治疗中,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用越来越普遍,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了解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报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43~79岁,平均(51.3±6.7)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41~79岁,平均(51.4±6.2)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术前予以麻醉,术中以穹窿为基底做结膜瓣,以角膜缘为基底做巩膜瓣,切除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并对虹膜组织予以处理,缝合巩膜瓣,之后向球结膜下注入地塞米松0.5ml,并将复方妥布霉素眼膏涂抹在结膜囊中,最后包扎,结束操作。术后予以滴眼液与抗生素防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术前予以麻醉,术中以角膜缘为基底做高位结膜瓣,以角膜缘为基底做巩膜瓣,在结膜瓣、巩膜瓣下放入丝裂霉素棉垫,时间约3min,之后对结膜瓣、巩膜瓣下手术区域予以反复冲洗,在颞侧角膜缘内1mm处,对前房予以穿刺,角度为15°,放出少量房水后,将瓣下小梁组织切除,并切除虹膜周围小梁组织,恢复虹膜;之后对巩膜瓣两侧后缘予以缝合,穿出结膜瓣预留结线,缝合结膜瓣,结扎时将预留结线系成可调整型,并留置在患者结膜囊中,术后根据房水渗漏情况予以适当调节,必要的情况下注入平衡液,重建前房。术后予以滴眼液与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眼压、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1)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判定标准:根据Kronfeld分型,主要包括Ⅰ型(微囊状泡)、Ⅱ型(平坦弥撒泡)、Ⅲ型(瘢痕泡)、Ⅳ型(囊性囊状泡),其中Ⅰ型、Ⅱ型为功能性滤过泡,Ⅲ型、Ⅳ型为非功能性滤过泡[1-2]。(2)并发症主要有前房出血、浅前房、低眼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的眼压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的眼压比较[mmHg,(x±s)]

2.2 两组患者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丝裂霉素作为一种抗代谢药物,不仅可以阻止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物质,还可以减少纤维母细胞的增生,采用丝裂霉素减少青光眼手术过滤口的疤痕化,提高手术成功率已经得到眼科界的共识,但其具体应用指导尚缺少临床指导规范,本资料中在巩膜瓣下及结膜瓣下垫0.2mg/ml的丝裂霉素棉垫,维持2~3min,疗效满意,未出现不良事件发生。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相较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临床常见致盲性病症,易造成患者出现视神经不可逆性损伤,进而丧失视力。传统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经典方法,其主要经由板层巩膜瓣下切除部分小梁组织,进而使受阻房水从巩膜外流入结膜下间隙,之后被吸收,以此实现循环降眼压的效果。然而,有关文献[3-4]显示,传统小梁切除术后,易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致使治疗效果不理想。而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不仅具备传统手术的优势,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本资料结果显示,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压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与孙铁节[5]的文献报道相似。说明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更好,可明显降低患者眼压。此外,本资料中,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因为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采用角膜缘为基地的高位结膜瓣,从而避免了结膜瓣移位、后退和渗漏引起的浅前房。另外小梁组织切除后先行前房穿刺,缓慢的放出房水,避免了眼压大幅度波动,同时也避免了脉络膜出血和虹膜蹦出。因此,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时,更有利于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与普及[6]。

猜你喜欢

角型巩膜小梁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价值研究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补 缺
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