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涌起玉米香
——记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专家王义波
2018-08-27□户万
□ 户 万
专家简介:
王义波,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专家,兼任中国种子协会玉米分会副会长、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曾任河南省农科院玉米育种研究室主任、粮作所副所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2001年创建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首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创建了“3个销售渠道独立并行协同发展”的种业市场运营模式,连续3年实现经营业绩翻3番,为中国玉米产业及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36篇为第一作者。育成审定玉米品种46个,其中国家审定21个,两个大区以上审定5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大北农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要解决接近14亿人吃饱肚子的问题,摆在第一位的关键问题就是粮食。粮食乃社稷之本,种业则是粮食之基,甚至会改变一个国家命运的进程。从国际角度看,种业已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载体,成为一个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强弱的代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这些年来,中国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一直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辛劳深耕与无尽探索,致力于解决国人目前最重要的吃饭问题,目前,中国的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已保持在98%以上。正是他们的努力,让中国人一直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中。在这一批躬耕田野,砥砺前行的开拓者中间,少不了玉米遗传育种领域的著名专家王义波的身影。
育成审定新品种46个,累计推广3.2亿亩,增产玉米190亿公斤,带动农民增收380亿元,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王义波与玉米超过35年同甘共苦的日子。无论身在科研院所还是企业,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永远只有一个目标:瞄准市场搞科研。他常说:“只有让市场认可的品种才是好品种,只有让农民满意的品种才是好品种!”
想为中国种业做点事
王义波人长得高高瘦瘦,站立的时候总是挺直了腰板,一副“倔强”的样子,像极了他培育出的玉米新品种,不折不弯,卓尔不群,被种植户们形象地称为“铁秆玉米”。
如今,王义波的名片上印着的头衔是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但像其他的成功人士一样,在他身上还有着众多的其他荣誉和光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中国种业十大杰出人物、多次国家科技奖励的荣誉获得者……然而王义波对这些并不看重,他更乐于坦承地称自己就是一个有科学头脑的农民——相比于那些耀眼的评价,他觉得“农民”才是一个让他踏实并且充满动力的标签。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对于农村和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我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从在高中跟着生物老师做小麦育种,之后回到村里当棉花技术员,再到大学毕业工作后一直从事玉米育种和新品种产业化开发,从来没有离开过农业两个字。”王义波如是说,充满豪情壮志的他曾一度想立志成为一名诗人,但是成长过程中的“饥饿感”让他不得不直面中国的农业问题,解决国人的吃饭难题,解决农民的致富愿景,从此,他把一腔热血与诗情都播撒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2000年前后,对于中国种业和王义波个人来说,都可谓是洪流暗涌的阶段。1999年,《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颁布实施;2000年,中国的第一部《种子法》正式出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三件事联系在一起,王义波敏锐地意识到种业发展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种业市场化的大门将全面打开,真正开始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实力雄厚的跨国种子企业必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这意味着更加残酷、激烈的竞争要很快展开,民族种业面临着空前挑战。
联创种业3个品牌3个渠道主要销售的几个品种
2001年成为王义波人生路上的一道分水岭。在这之前,他在体制内的事业单位已经从事玉米育种近20年,并以优秀的表现被聘任为河南省玉米育种首席专家。在农科院工作期间曾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和重大项目20多项,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级科技成果8项,其中主持完成的玉米新品种“郑单14号”成为全国第5大玉米品种,并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而在这之后,王义波决定脱离事业单位的“温床”,毅然辞职下海,创建了北京联创种业有限公司,勇立潮头,参与市场竞争。
在事业的收获期,以45岁的“高龄”脱离体制下海创业,不愿“享清福”反而还主动跳进种业市场“涌动的洪流”之中,很多人都看不懂王义波的决定。只有王义波自己心里明白,民族种业已经到了转型升级、不进则退的紧要关头,急需一场全新的变革。“名利已经不是我所追求的目标,我开始思考着能为中国种业做一些事。当时的愿望是依靠科技创新,构筑民族种业长城,创造中国种业自己的品牌。离开体制,创办公司,开发将会更加灵活,自己也更容易调整和把控”。
“在农科院期间,我填补了研究所的多项科研空白,但是一旦进入市场,还要充分考虑市场因素,把项目思维变成市场思维,需要更大的投入和付出。”进入市场大潮之后,王义波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加直接。以前体制内的论资排辈也好,荣誉证书也好,都将不再起到作用,品种是否优秀的话语权成为了决定他的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高产和稳产一直是每一位玉米育种专家追求的目标,王义波介绍说,一个玉米品种的优劣,主要从两方面判断:一是丰年看产量,看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哪一个品种的增产潜力大;二是灾年看抗逆性,体现一个品种对多种病虫害尤其是主要病虫害和频发性自然灾害的抗性或耐性。一个品种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可能成为一个好品种。
品种如此,人亦如此。一个人是否强大、是否成功,不仅要看他顺境时的能力,还要看他在逆境时的表现。“种业寒冬”是近几年种业市场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对玉米种子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王义波曾经引以为傲的品种销量在2012~2014年连续3年间以30%的幅度下滑,联创种业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面对困境,妥协其实并不难,转换心态,放下身段,就势生存。而坚持抗争才是最困难的,因为这不是一条道走到黑的执拗,而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反思、沉淀、对未来产业发展的理性判断。公司发展的低谷时期,面对联创种业一代品种突然间的滑坡,王义波却更加坚定了创新的信念。在王义波看来,市场是品种的检验地,不良气候则是品种的试金石。他做出了一个“一反常人”的决定:在公司业绩连年下滑艰难维持生计时,仍然持续投入高额科研经费,在2014年亏损近千万的情况下,当年的科研投入却达到了1400万元,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了20%。
王义波的大手笔很快得到了回报,随着联创种业二代品种投放市场,联创种业马上实现了扭亏为盈,逆势增长。2016年,利润达到5100多万元。2017年,这个数字更是超过了1.2亿元,基本实现了连续三年业绩翻三番的壮举,就像寒冬里的一把火,给行业带来温暖和希望。
从容应对国际巨头的挑战
莫过于玉米田。站在玉米试验田里,望着列兵般整齐挺拔的玉米“方阵”,微风吹过,颇有沙场点兵的豪情。
王义波清楚,自古商场如战场,种业市场的战场就是这一片片广袤的土地。我国农作物种业进入市场只有10余年时间,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下,近年来面对杜邦先锋、孟山都等跨国种业巨头的强势竞争,民族种业压力很大。
在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玉米种业面临的外资竞争压力最大。这缘于中国的玉米种业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而玉米是美国的优势产业,中国玉米与美国玉米相比,无论是产量还是生产效率,都有很大差距。当年,来自美国的“先玉335”几乎拿下了东北三省的大部分市场便是一例。而近些年,随着化肥、农药及人工价格的飞涨,国内玉米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而国外玉米的价格却越来越低,如何实现与国际竞争对手的短兵相接?答案似乎只有一个:品种创新(业内称之为品种改良)。王义波说,从过去100年的世界农业发展经验看,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60%来源于品种创新。
兵书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近年来,王义波曾3次到美国考察,虚心学习。他看到,美国种业的育种科技已经全面进入规模化商业育种时代,而我国大多还处在发展中国家仍然采用传统的“作坊式”育种阶段,农作物产量比较低,亟需现代种业技术带来的变革。
王义波结合联创种业自己的特点,迅速制定了商业化育种流程,快速组建“跨越式”的育种材料,王义波一头扎到育种田里,夏在郑州,冬在海南,精心选育。
未雨绸缪,卧薪尝胆。几年间,在王义波的带领下,联创种业育成抗倒伏、脱水快、耐密植、抗南方锈病、耐高温热害的新型自交系100多个,组配一批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脱水快、抗倒耐密、抗南方锈病、耐高温热害、穗粒兼收、粮饲兼用的玉米新品种。其中,以“裕丰303”和“中科玉505”、“联创825”、“联创808”等为代表的一批联创二代主打品种通过多个玉米主产区国家审定,并且在经历了连续5年严重自然灾害的考验(即2013-2017
身为联创种业的董事长,王义波远远不如“别人家”的董事长那样“经常西装革履,气派十足”。作为一个科研出身的企业家,他深知不断创新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他待在办公室里的时间远远不及披上白大褂出现在育种田里的时间多。
王义波组建起一支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玉米新品种研发团队,创建了联创种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分子育种中心,在全国设立7个育种站,占地2100多亩。王义波经常与员工们在育种站同吃同住,一起进行玉米授粉和田间调查,种子销售市场、制种基地的田间地头,都会出现他瘦高瘦高的身影。在他眼里,世间最好的风景年严重干旱、灌浆至成熟多雨加多病、南方锈病大爆发、授粉期连续多天35度以上高温),表现出抗病、抗逆、高产、稳产的突出特点,短短两三年时间就享誉全国并迅速推广开来。
在育种田观察新品种
联创种业新品种的入市,打破了国外玉米品种的垄断的局面,在抗倒性、耐密性、抗南方锈病、耐高温热害等方面,全面超越了美国玉米品种。王义波将此称之为“跟随性创新”和“叠加式超越”,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保持其优点,将缺点改造成优点,优点叠加,创新升级,全面超越。
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未来,种业仍是决定中国粮食产量的最大因素。中国作为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玉米种业被认为是中国种业竞争最激烈,但也是空间最大的领域。
自从中国种业开启了市场化的征程之后,各路资本纷纷进入种业市场,大大小小的种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中国经过整顿后仍有4000多家种子企业,其中,玉米种子公司大约2000多家,但“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还不到100家,绝大部分的企业小而散。用王义波的话讲,当前中国种子市场品种井喷、万品入市、泥沙俱下,我国种业最突出的问题不是品种数量不够,而是太多,一个县仅玉米品种就有几百个,多到农民无法选择。另一方面,真正好品种的却不多。“风调雨顺的时候,可能大家还相差不大,但是如果赶上自然灾害,很多品种就扛不住,农民们这一年可能就算白白辛苦了”,王义波时常叮嘱自己团队的成员:“品种跟其他任何商品都不一样,农民买的其实并不是种子本身,而是对第二年的美好期望,他买的是对未来的寄托,也是对我们的一种信任!我们要坚持打造精品,不出泥沙,杜绝垃圾的品种发展战略,不忘初心,实现联创种业的创业宗旨——持续科技创新,造福亿万农民”。
为了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信任,王义波在主持新品种研发时,如果一个新品种达不到自己满意的效果,他就宁可不上市或选择推迟上市,用持久的时间和不良的环境反复打磨。他制订了严格的种子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并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种子的企业质量全程控制概念及标准,建立起高标准的种子检验室和种子检验程序,销售的每批种子在加工包装前、中、后必须经过严格的“四关”检查,基本实现了“三个98”的高标准目标,使他们的种子纯度达到了98.9%、发芽率98.2%、净度99.4%。在核心技术和产品创新得到保证的基础上,联创种业逐渐形成了“专而求精,稳步发展”的经营理念以及“技术一流、产品一流、质量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的营销理念,建立了品牌体系、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
在王义波的运筹下,联创种业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采取了分品种、分品牌和分渠道的“三渠道独立并行,协同发展”的营销新模式,全国经销商由600家增加到1500余家,成效十分显著。王义波致力于通过渠道建设,引导经销商向“经销+优质服务”转型。经销商需要通过科技示范、高产高效方案、病虫害防治、种管收全程优质服务来获得农民的认可。“伴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我国未来种业的发展模式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单纯销售种子,良种+服务将是推动中国农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王义波如是说。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王义波坚信,未来种业的竞争,一定是科研实力的竞争,联创种业已独创了自成体系的育种技术体系,自创了近万份优质资源,坐拥三大龙头品种,在品种竞争中大放异彩。在2017年玉米销售季中,这三个品种的市场推广面积在1500万亩左右,并且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成为中国种业近三年发展最快的种业公司。
“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大规模的农业、最适合中国的种质资源,也应该有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现代育种产业。”从一开始,王义波就没有把个人的荣辱得失放在心上,他心里装着的是,好品种有没有不断涌现,土地上的收成是不是增加了,农民们的收入是不是更多了,中国人的饭碗是不是端得更牢了?
“十三五”的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发展现代种业,开展良种重大科技攻关,实施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行动计划,建设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培育壮大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龙头企业”。
在全球化日益加快的今天,中国种业只有同舟共济,以开放的姿态,快速地融入全球大环境,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种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久前,联创种业正在与隆平高科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给联创种业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具有大胸怀的王义波对此表示:“中国的种业人要把眼光放得更远,如果大家都死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无法参与到全球种业的竞争中去。”
“抑不住,涌炽潮澎湃,青春血。集众智,筑民族长城,大种业!”这是17年前王义波自己创作的《满江红·抒怀》中的词句,一腔民族种业情喷薄而出,表达出他当年创业的初衷和愿望。17年后,时过境迁,青丝已染上霜雪,但是王义波的豪情壮志仍在,在洪波涌起的种业竞争大潮中,他依然傲立潮头,带领着联创团队奋勇直前,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