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2018-08-26张彩虹
张彩虹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只是增加相应的语文知识,来准备即将到来的中考而已,而是通过语文的学习下,学生们的文学素养能够得到提升,尤其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培养更是重要。所以,在新课程的发展与推行下,初中阶段选取的文章不仅文章质量好,还兼具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因此,本文就如何使我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教学中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意见与观点,希望能够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学教学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渗透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99-01
前言
在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标准中,语文学科被定义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而且也是构成人们文化的重要体现,同时还兼具实用性与文学性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而且初中语文课本是进行文化交流与传递的重要工具。正因为语文教学有着这些独特的特征,所以,在语文教学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对学生们的渗透作用。但是,我国对于传统文化渗透这一块存在着诸多不足与缺点,需要做出及时的更正与补救措施,所以,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显得尤为重要。一、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教育现状
1.初中语文老师和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家长都十分在意孩子能够考一个好的学校,所以对他们抱着很大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在中高考这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能够脱颖而出,而且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老师也如同家长般,过分注重于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却忽视了对学生们的传统文化的培养,致使学生们产生一个认识误区,语文只是为了升学的工具,而不是抱着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的目的。
2.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初中的学科比小学多了好几门,学生们的学业负担繁重,时间又特别紧张,所以,为了使学生们在闲余时间下学好语文,教师往往会布置许多作业,认为只要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下,就能够学好语文的相关知识与概念。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过分注重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技能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们真正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致使他们都不能口头地表诉自己的观点,而且老师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少之又少,更别谈学生们能够说出任何书本上没有的传统文化知识。二、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
1.对初中学生的思想情操进行陶冶与熏陶。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经典与优秀的内涵,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与人生引导方向。所以,当前语文教学教师要注重选取教材内容的侧重点,充分运用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精华与重要部分,对初中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更多的教育,使初中生的思想情操与心灵得到升华与感化,同样还可以借助现实中的实例,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例2.使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其主要内容有,热爱语文的情感,理解与运用语文的能力与语感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只是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应试教育中过关,而是又使得学生们的综合运用与表达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与改善。即初中生学习不再只是如小学那般能够认识几个字,读懂与背熟文章与古诗词而已,而是在不断的语文学习下,自身的审美,自身的品德等能力都要得到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三、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具体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
因为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似我们现在的白话文那般通熟易懂,里面有很多的难懂的字词理解,使学生们产生阅读障碍,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与热情,所以,老师要结合目前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教材内容的特点,并且根据教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来制定相应的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教学,从而对学生们的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挖掘,激起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与热情,使得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活动这一形式,去利用这些零散的时间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具体实施中,老师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提出喜欢的传统文化著作,并且让他们在课堂上讲述里面的内容与自己看过后的看法,如此会使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得学生们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2.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提升初中学生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
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初中学生单调无趣的初中学习得到丰富与充实,而且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喜欢之情。比如,可以开展古诗词名篇的朗读比赛活动。在自己有感情,节奏地阅读古诗篇下而不是像之前平时那样念经似的朗读,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古诗词,能够身临其境地理解当时诗人们的情感与心境,领悟其中的真谛与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觀,增强自己民族的自豪感与满足感。同时,还可以开展讲座,开拓学生们对传统文化认知的视野与领域,比如开展对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一鲜明的形象的讲座,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形象特征,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人物,从而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这一史诗巨作,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结语
综上所诉,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对于初中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的提升与思想文化情操的熏陶有着重要作用。尽管目前,我国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上仍存在许多不足与缺陷,但这些不是解决不了的,只要我们现在在教学中注重这些方面的教学,并且落实到实处,做好在教学课堂上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工作,而且鼓励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并试着自己去应用于实践,使得他们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让初中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下去。
参考文献
[1]叶成珠.把根留住——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11,19:35-36.
[2]郑芬.聚沙成塔,从善如流——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初探[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5:203-204.
[3]樊怡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