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族玩具”是如何打败汽车的

2018-08-26知更

畅谈 2018年11期
关键词:代步行者单车

知更

自行车起源于欧洲大陆,却在英国发扬光大。从18世纪末自行车首次登上历史舞台到本世纪初,自行车在世界上已经拥有超过10亿的使用者——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汽车的使用者,可谓是“后来居上”。贵族的“玩具”成为代步工具

最早的自行车雏形无论是1791年法国人西夫拉克(Comte de Sivrac)制造的“木马轮”,还是1817年德国人卡尔·德莱斯(Baron Karl von Drais)发明的能拐弯的木轮车,都有点像是小朋友的玩具,要靠双脚蹬地来行进。两者都没能真正实现自行车双脚离地的代步功能。

不过,自行车的设计初衷也并不是用于代步,那时候的自行车并不是什么交通工具,只是欧洲贵族和富人用于消遣的玩具。

到了1839年,苏格兰铁匠麦克米伦(Kirkpatrick Macmillan)让自行车完成了从木质到铁质的过渡,前轮大、后轮小,小轮通过曲柄连着脚蹬。这样,人的双脚终于离开了地面,自行车也终于“自行”了起来。

在从“玩具”发展为代步工具的过程中,人们对自行车的速度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自行车还没有链条的时候,为了提高速度,只能增加前轮的直径。如此一来,速度倒是越来越快,可轮子也越来越大。自行车哪里还能安全代步,俨然成了马路上的杂耍!

這样的尴尬直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才被改写。1874年,英国人亨利·罗松(Henry Lawson)尝试着在自行车上采用链条传动结构,为之后解决速度和前轮大小的相互掣肘打下了基础。到19世纪90年代,自行车的发展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英国的约翰·斯塔利(John Kemp Starley)对之前的自行车做了一系列改进,此时的自行车有着菱形骨架,前后轮等大,还配上橡胶轮胎,再加上车闸……改造后的自行车已经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没有太大差别。

两年后,爱尔兰兽医约翰·邓禄普(John Boyd Dunlop)在为牛治疗胃气膨胀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把自己的自行车换上充气橡胶轮胎,大大提升了骑行速度和舒适性。自此,现代自行车的雏形基本形成。

当自行车兼具了速度与安全性,它就不再只是贵族的“玩具”,买不起马车与汽车的普通人开始把它当作代步工具。两个轮子的自行车成了当时普通百姓探索世界的翅膀,虽然速度慢,但它真切地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荷兰有一套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骑行系统。在20世纪30年代的荷兰,自行车的使用占据了城市交通的70%~90%,而在同时代的英国曼城,即使是处于自行车的巅峰时期,自行车也只占了城市交通的25%。

在英国,每个爱骑车的人都羡慕荷兰的骑行体系。据说早在自行车刚刚问世的19世纪90年代,荷兰就修建了第一条自行车专用道。不过当时的自行车专用道并不是用来保障骑行者不受汽车威胁的,而是用于把当时的“快车”自行车,与其他更慢的马车与行人分隔开来。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英国的自行车使用率直线下滑。一方面,在自行车的黄金时代,道路基础设施面临着超负荷的压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骑行群体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在英国古板森严的阶级观念中,只有工人阶级才把骑车作为出行方式,对于贵族们来说,它只是个“玩具”。

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道路的主人不再是两个轮子的自行车,而变成了四个轮子的汽车。对机动车来说,自行车又慢又碍事,政府的道路规划也并没有给自行车留出专门的位置。随着机动车一点点挤掉自行车的活动空间,人们的骑行积极性也逐渐降低。同样的问题几乎同时发生在其他欧洲国家,在这段时间,自行车使用率的下降是个世界性的问题。

骑行者骤然成了路上的弱势群体。当自行车丧失了路权,随2--起丧失的还有骑行者的安全感。专用的自行车道并不多,这就意味着自行车需要与风驰电掣的机动车混行,想想就让人心惊。

环保单车的“第二春”

伦敦之所以能成为“雾都”,路面上日益增加的汽车也脱不了干系。面对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英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环保的政策。在交通方面,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提高用车成本,伦敦开征拥堵费等,这都间接为自行车的“重出江湖”打下了基础。

直接着手在城市自行车系统上下功夫,是最近十几年的事了。骑行被赋予了绿色环保、健康时尚的新理念,政策性的鼓励重新点燃了英国人对自行车的热情,其使用者比十年前增长了近一倍。就连前任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和前任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都是单车的忠实爱好者。他们的加入让骑行“阶级论”不攻自破。

如今的英国,骑行不仅仅是一种交通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表达方式。英国人骑得讲究,玩得专业,裸体骑行、复古骑行等主题骑行活动层出不穷。在非常出名的伦敦大骑行(Ride London)活动里,整整三天时间,数十万人参与其中,可以说是相当盛大了。

虽然骑行终于摆脱了阶级属性,但在英国动辄百十来镑的单车真不是谁都消费得起。为了鼓励学生或是上班族加入骑行行列,伦敦还引入了公共自行车——它是一种带停车桩的共享单车,虽然没有国内时下正火的共享单车自由度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伦敦市民的需求。

除了单车本身,城市中的自行车硬件保障也越来越到位。2016年新上任的伦敦市长萨迪克·汗(Sadiq Khan)加大了政府对自行车系统的投入,承诺修建多条自行车快速路,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这一系列制度非常详细地给出了骑车、停车、锁车甚至骑行装备的各项规矩。比如,车2路,人先要从头到脚装备齐全,从头盔到反光夹克,再到前白后红的车灯,一样都不能少。到了目的地,车不能随便停靠,要找着附近专门的自行车停车位,把车和铁杠子锁实了才行。一来是为了防盗,二来是怕乱停乱放影响市容。

路权的回转

骑行体验除了要依靠道路本身的硬件设施支撑,还依赖于行车中各种车辆的互动和驾驶者的素养。

不论驾车还是骑行,英国都是一个行车礼仪十分出色的国家。在窄路上,即使自行车挡了汽车的路,司机大多时候也只是恭恭敬敬、慢慢悠悠地跟在自行车后面,不敢发出一声催促。

在英国,汽车鸣笛催促自行车是违法的。自行车主甚至可以把机动车主告上法庭!道路素养一方面靠自觉,另一方面也要靠法规的培养。倾向于弱者的法规,对骑行者来说就是一颗定心丸。英国道路的设计和规则的制定并不倾向于强者的“速度与激情”,反而更多关注少数弱势群体的舒服与便利。没有哪条街上的车水马龙只属于汽车与摩托车,也没有哪条规则的制定是只考虑机动车的利益与方便。

在英国,只有行人享有随时横穿马路的权利,即使在没有斑马线的地方,行人理论上讲也是可以过马路。毕竟,开车的司机下了车可能就是骑行者中的一员,骑行者锁上车就加入了行人的行列。每个人都有成为相对弱者的时刻,在路上也就不难做到相互理解和体谅了。英国的汽车和自行车虽然并肩混行,但它们并不相互为敌。道路就像是海洋,骑行者像是邀游其中的一条小鱼,身边的庞然大物并不是张着血盆大口的鲨鱼,它们同样可以是伴你左右的蓝鲸。

猜你喜欢

代步行者单车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最美逆行者
Rough Ride
基于盲人产品无障碍设计研究开发盲人代步车项目
逆行者
代步一体化新型产品的设计研究
单车三人
电动助力代步拉杆箱的研究与设计
你是游客还是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