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舞蹈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8-08-25丁雪花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舞蹈职业幼儿园

丁雪花

学前教育是幼儿教师职前期专业角色的定位阶段,也是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的起始时期,更是幼儿教师获取和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阶段。舞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幼师的职业能力培养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学前教育舞蹈课程中的职业能力界定

学前教育舞蹈课程中的职业能力是指学前教育教师将所学的舞蹈知识、技能和态度在幼儿园工作中进行迁移与整合,以促进或完成幼儿园一定活动任务(一般为教学活动、表演活动)的能力。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舞蹈技能方面(如舞蹈审美能力、舞蹈表演能力和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等)、幼儿教学与组织方面(如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职业品质与发展方面(如爱心、自信心、责任心、意志力等个性品质,合作、协调、换位思考等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自我认识、自我建设等自我发展能力)。

二、学前教育学生舞蹈职业能力的现状

笔者通过日常舞蹈教学以及学生在幼儿园的见习和实习等活动的实践观察,结合幼儿园园长、带班教师对学生的实习反馈情况,对学前教育学生舞蹈职业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1.舞蹈技能方面

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有限,对舞蹈的欣赏认识比较肤浅,只停留在对舞蹈的外在感受上(即好看与不好看、喜欢与不喜欢),而忽略了舞蹈本身所反映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形式美。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也较为薄弱,虽然大部分学生都会跳课堂的舞蹈教学组合,但她们在舞蹈风格的掌握和身体的美感以及情感的表达上都比较匮乏,不能自信、大方地跟着音乐流畅自如地舞蹈。学生的幼儿舞蹈创编能力水平整体偏低,大多数学生在创编幼儿舞蹈时,都只是把舞蹈动作按照歌词一字一词一句地堆砌,不注重舞蹈的结构性、整体性和思想性,同时创编的舞蹈动作往往过于成人化,缺乏童真童趣,未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2.幼儿教学与组织方面

学生在幼儿韵律活动教学中不能准确地围绕教学目标来设

计教学活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单一化、程式化,缺乏灵活性与创造性。学生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善于通过语言和肢体营造情境氛围,不能较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整幼儿的情绪状态,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幼儿情绪体验。

3.职业品质与发展方面

学前教育的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自觉性、主动性上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集体意识薄弱,对他人又有较强的依赖性,不善于合作,缺乏自信心,她们对今后自身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认识与目标规划。

三、原因分析

1.培养目标

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该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指明了培养方向,但并未对各领域培养目标做出具体、详细的说明,尤其是对各领域的职业能力培养。因此,舞蹈教师在制定舞蹈课程的整体规划和进行课堂教学时就易随意、随机和个人化,出现只重视舞蹈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而忽略了舞蹈渗透在幼儿园教学和活动中的职业能力培养。

2.舞蹈教材

纵观国内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现有教材,仍普遍沿用或借鉴舞蹈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材内容,这些内容的舞蹈专业性强,对舞蹈初学者的舞蹈基础素质要求高,更加专注舞者舞蹈素质和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而关于幼儿舞蹈内容多数基本以素材和理论罗列为基点来简单体现幼儿舞蹈教学的特点,对学前教育学生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不足,不便于教师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学习与发展。

3.师资素养

叶澜先生提出:“教师专业素养具有复合、开放的品质,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两个方面。”中职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师一般都毕业于舞蹈专业院校,具备较好的学科专业素养,拥有较为扎实的舞蹈专业知识与技能,但在教育专业素养方面的自我提升意识普遍较为薄弱,对教育专业素养的学习与研究较为淡化。在教学中普遍采用舞蹈学院派传统、单一的舞蹈教学模式,即“口传身授”,教师对舞蹈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学生则进行机械模仿,学生对教师容易产生依赖性,不愿独立思考,缺少学习的主动性。舞蹈教师对学前教育学与学前心理学的知识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同时也很少深入到幼儿园学习参观、交流经验、教学实践。因此,教师们在舞蹈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对学前教育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不善于将舞蹈专业知识技能与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相融合,教学上存在重舞蹈专业而轻幼儿教育教学的普遍现象,这样必然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4.学生生源与学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生源舞蹈素质普遍偏低,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都未经过系统、规范、专业的舞蹈学习与训练,对舞蹈的认知严重缺乏,基本为舞蹈零起点。大多数学生入学年龄都在十五、六岁,正值青春期,学生自身的柔韌性、协调性和反应能力都明显下降,同时学生舞蹈能力的提升又必须经历反复枯燥的训练,并且忍受训练时带来的痛苦才能取得成效,因此,学生往往难以坚持。另外,要求学生在中职两年半学习、半年实习的学制下,在每周课时只有2节的学时里,既要通过在校的舞蹈教育培养具备舞蹈专业方面的审美能力、表演能力和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又要掌握幼儿舞蹈教学与应用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如此有限的时间和海量的知识,是很难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的,甚至还会导致学生丧失学好舞蹈的自信心。

学前教育舞蹈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探究

四、学前教育学生舞蹈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1.强化课程目标,以满足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中职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课程目标必须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社会生活和幼儿园工作的当前需求,以及舞蹈本学科的体系构建来制定、调整。

(1) 认知方面:在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方面,使学生了解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特性、舞蹈的起源和发展,掌握舞蹈的内容和形式、舞蹈的种类和体裁,提升舞蹈艺术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在幼儿舞蹈的理论知识方面,使学生明确幼儿舞蹈编导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巧,掌握幼儿舞蹈创作的一般规律、创作的基本过程、创作的常用方法。在幼儿教学方面,使学生深刻认识舞蹈可以渗透应用在幼儿园教学与活动的方方面面,需熟练掌握幼儿舞蹈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点,熟记幼儿舞蹈基本动作的名称,理解运用幼儿舞蹈教学方法等。

(2) 技能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舞蹈身体素质,加强学生身体协调性、灵活性与节奏感的培养,弱化舞蹈对身体柔韧性的要求。使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种类的舞蹈,具备基本的舞蹈模仿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幼儿舞蹈的基础常用动作,如幼儿的各种舞步,丰富幼儿舞蹈语汇。培养幼儿律动、集体舞、歌表演、音乐游戏等幼儿歌舞的创编能力和活用到幼儿园各科教学和活动中的能力。

(3) 情感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从思想上深刻认识舞蹈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善心和爱心,使学生懂得如何爱护儿童、尊重儿童,乐于创编富于童真、童趣的幼儿舞蹈;锻炼学生的意志品格,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作为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感与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学前教育事业。

(4) 素质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以上三方面提升的同时,还要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发挥以上能力。

2.优化教材、丰富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1) 舞蹈教材中的教学组合应当始终渗透与融汇幼儿舞蹈的知识与技能。可将幼儿舞蹈融入到舞蹈基础训练和民族民间舞蹈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结合。例如,笔者编排的教学组合《摘葡萄》是一个维吾尔族舞蹈小组合,保留了维族舞蹈昂首挺胸、立腰拔背的舞姿体态,结合维族舞蹈的基本手位动作和绕腕动作展现摘葡萄的情境,弱化维族舞蹈复杂多变的舞步,改用幼儿舞蹈常用的基本步伐小碎步和垫步,使整个舞蹈组合在保留维族舞蹈风格的同时,又不失童真童趣,学生在轻松学习民族民间舞的同时,依然能感受和习得幼儿舞蹈的知识技能。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全面、系统地掌握幼儿舞蹈的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灵活准确地运用,真正发挥学以致用的功效。

(2) 教学内容应注重实用性和舞蹈风格、形式的丰富多样化。在教学内容上可适当降低难度,有针对性地选择较为实用的、能够凸显幼儿审美情趣的、在幼教工作中能广泛应用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有利于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都能较好地掌握舞蹈动作的基本要领,并易于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舞蹈风格和形式的丰富多样化有助于学生舞蹈语汇的积累,舞蹈审美情趣的提升,为学生幼儿舞蹈的创编和应用奠定坚实基础,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多样化不仅体现在舞蹈种类的多样化上,还体现在舞蹈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上。例如:在幼儿舞蹈的教学内容中,不应只局限在拍手、摆头、跺脚、踢腿等单一、枯燥的幼儿基础动作上,而应多贴近幼儿的生活空间与思维世界,加入一些生动形象、有趣味的舞蹈动作,比如模仿各种小动物、体育活动、情绪表情、富于梦幻与想象特点的动作等。

3.教师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作为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教师,必须放下原有舞蹈学院派的教学观念,由舞蹈专业化向舞蹈教育化转变,由舞蹈表演向幼儿教学实践应用倾斜,立足于学生学前教育职业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在教学中不能仅局限于舞蹈课堂中传统、单一的“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舞蹈教师的动作示范与讲解固然非常重要,但不能将其作为唯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灵活机动地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相互协作、积极探索、自我发现、共同发展。例如,通过两人“照镜子”相互纠正舞蹈动作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微课教学,在课下让学生自学重点、难点动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考查、答惑解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矫错能力与反思能力;或以项目教学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探索,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吸收、应用和内化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增强责任心与自信心。

舞蹈教师应加强与学前教育其他相关学科教师的交流与学习,通过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和幼儿园的顶岗实践活动等,不断了解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社会的发展需求,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舞蹈教学中凸显学前教育的职业特性,充分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4.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考试评价中,不能只通过舞蹈表演一种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应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进行考查,凸显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与职业性。可增设舞蹈理论的考核,对学生的舞蹈专业术语进行考查,口头阐述动作要领,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并通过教案的形式呈现;注重幼儿歌舞创编与教学的实践考核,通过学生之间相互教学自编幼儿歌舞,考查学生的创编能力和教学能力。

5.“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的提升

中职与高职院校的对接,不仅是政府主导的要求,而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对基础教育人才素质高要求的必然产物。这也是解决中职舞蹈教学不能很好地完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任务的最根本、最彻底有力的解决办法。幼师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重视,借助政府推手拓宽中职学前教育的学制,实现“中高职衔接”的办学模式,从而切实缓解教学压力,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幼师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与稳步发展。

五、结束语

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提出:“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施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联络;受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信仰。”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为目标,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教育對象是幼儿。因此,中职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应当从各方面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特性,大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资华筠、刘青弋.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4]杨琳琳.当前高师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视角[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3).

[5]黄小莲.教师专业素质建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之谱系[J].全球教育展望,2008(12).

[6]曹雪飞.论幼师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下旬,2015(6).

[7]袁萍.浅谈舞蹈教师的基本素质[J].艺术教育,2005(5).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舞蹈职业幼儿园
舞蹈课
爱“上”幼儿园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雪地上的舞蹈
想念幼儿园
卷首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