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往事与职业箴言
2018-08-25
更快的信息化更多机会
多年前,邓遵红在中国平安保险工作时,曾经历某大型企业涉及几十亿元保费的招标项目,几个大型保险公司同时竞标。其间,邓遵红作为总公司的技术支持与分公司一起去现场讲标,并且顺利中标。招标结束后,甲方单位领导说,虽然有比他们团队报价更低的公司,但依然选择了他们团队,主要原因有三点:专业的品牌、专业的团队、信息化能力强。其中,信息化建设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这关系到后继持续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原来,当时甲方内部的信息系统还不是非常完善,需要竞标成功的公司搭建一个系统将所有员工与保险相关的信息重新录入一遍。在定标前,甲方将这个需求告知给各个竞标公司,邓遵红的团队在得知需求后迅速的组织研发,成为唯一在定标前完成系统研发的乙方,为公司顺利地拿到大单创造了必要条件。
金融机构开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撑,这是开业验收时非常重要的考察因素。邓遵红向《中国信息化周报》的记者介绍说,来到长城人寿后,他参与了保险公司的开业筹备建设,从战略规划到队伍建设以及采购研发等,整个公司从无到有的核心业务和系统的建设过程。团队用了小半年的时间将公司的信息系统建设好,顺利通过了验收。这个速度在当时的市场是非常高效的,并且也得到了很好的评价。这对于IT人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邓遵红至今记忆犹新。
更快的信息化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信息化对业务的影响之巨大可见一斑。
接受新鲜事物并应用它
“很多技术发展到现在,看着演化脉络觉得是理所当然。但是,十年前很多技术只是个没有落地的概念,从业者并不知道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邓遵红如是说。新技术、新产品或新的解决方案,前期都只是一些想法,经过重重讨论、研发、验证、演变,最后才出现。新技术在萌芽阶段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其突破性的理念对现有思维的启发上。
邓遵红以云技术和区块链的发展举例说:“云技术是建立在虚拟化之上的,或者说它是由虚拟化演变而来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但是云技术本身并不算全新的东西。可是考虑到云计算将计算资源变成随时随地可用,将方便管理和收费这样的梦想變为现实,就非常伟大。所以,我们要抱着开放的态度去接受新观念,并且积极地去尝试和应用它,才可能把握住它的发展脉络,占住先机。其实,区块链也是一些现有技术的组合,但这种组合解决了去中心化的信任问题,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新。接受它、跟踪它,有地放矢地去利用它,才能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步伐,才能持续分享新技术的价值。”
如何将新技术和业务相结合,是很多管理者都要面临的问题。这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的成熟度问题,二是业务的接受度问题。早些年,在实施全面在线作业过程中,刚开始前端人员的工作量会加大,所以有些员工会出现抵触情绪。管理者要怎么办?一方面要通过行政手段去要求;另一方面要走到用户中去,通过沟通、交流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系统,让他们感知系统的价值。“这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沟沟坎坎,但每次遇到问题时只要认真去分析跟谁有关、确定是谁的问题、对他的价值何在,倾听并解决他的问题,你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邓遵红总结说。
做坚定的演化主义者
慎言颠覆
泰戈尔有一句话:“创造一定是不完美的,一定是渐进的,对这个问题,用不着问为什么。”技术都是演化前进的,不要轻言颠覆。邓遵红说:“对于信息化,我是一个演化主义者,因为信息化建设有较强的路径依赖。信息化建设总是处在行业和企业特定的发展阶段和技术环境特定的发展阶段,既有先进性也有局限性。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持续演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去改进、去完善、去升级。”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步步为营、久久为功的过程,推倒重来的成本非常高,可能性也就非常小,要不断地满足新需求、应用新技术、吸收新经验,整合、打通、优化现有系统。当然对于局部出现的革命性技术和解决方案,也要持开放心态。比如把企业的基础设施搬到云平台上,但这个过程也是平滑的,是随着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一点点的循序渐进地替换的,并不是突然虚拟化的。
同时,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重视客户的需求。现在客户天天拿着手机看,手机已经是手脑的延伸了,所以为了方便服务客户,就要把信息化的终端放到手机上。既解决了业务需求,又符合用户习惯。当然这也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就像金融街集团的五年规划,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工作是根据规划去一步步落地的,不存在哪天突然做出个大事情,这些都是要有过程,遵循一定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