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

2018-08-24房蓉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4期
关键词:协调机制新常态

房蓉

摘 要: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了完善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劳动关系矛盾进入多发期,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面临一系列难题。把握新常态的发展规律,积极面对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面临的挑战,健全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点。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新常态;协调机制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给我国劳动关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所谓劳动关系是指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经济社会关系,是现代经济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不仅可以提高劳动人民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1]。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文提出,加快完善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的意义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变缓,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众多问题,给劳动关系带来了新的变化,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直接影响着劳动人民权益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众多周知,劳动人民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重要力量,只有确立并尊重劳动人民的主体地位,提高劳动人民的劳动报酬、充分维护劳动人民的根本权益,才能有效的激发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其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可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单位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纽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分配方式随之发生变化,重视劳动人们的权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实际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大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劳动人民合法权益、提高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根本所在。

第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需要。企业与劳动人民之间的劳动关系,不仅仅涉及双方,也直接关系着社会秩序能有稳定运行,可以说,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建立在政府、企业、劳动人民多方之上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能否健康长期发展的基础在于其市场竞争力是否具有优势,而企业的优势受劳动关系的影响较大。因此,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的稳定,反之会引起企业内部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综上可以看出,和谐的社会劳动关系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劳资关系出现了紧张对立的情况,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直接的影响。

第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劳动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内在要求。当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劳动人民的主体,与传统农民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思想开阔、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新技术的学习能力较强,逐渐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农民工在服务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他们对于自身权益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如健康权益、子女受教育的权益、社会保险保障权益等。但是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环境的改变引发劳动关系出现变化。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农民工权益需求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如何平衡劳资双方之间的利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所在。在改善劳资紧张关系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采用公开透明的解决手段,更好地满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面临的问题

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背景下,尽管仍然保持了相当规模的经济增长量,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逐步放缓。受此影响,劳资关系开始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劳资关系存在潜在的冲突风险并且呈逐渐增长的趋势。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同步等现象,劳资关系存在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这种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就业质量下降就业压力增加、劳动者权益没有得到足够的保证等[2]。在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发展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劳资之间的矛盾关系在这段时间范围内有加剧的风险。

其次,劳动关系的复杂程度增加。一直以来,我国劳动关系是由三方主体(政府、企业和劳动人民)以协商的机制确定劳资双方之间的利益。但是,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的逐步现代化,劳动关系的参与主体必将增加,行业协会、商会、部分社会组织都将在劳动关系建设方面发挥作用。目前,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中明确将社会组织与党政、群团、企业等组织共同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主体,可以预计的是社会组织将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三.劳动关系呈现新的分化特点。劳动分化是指劳动关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異与地区、行业、企业规模、企业性质、劳动群体等因素息息相关。而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这种分化呈现新的特点。分析认为主要由经济发展驱动、产业差异、劳动者自身分化等因素导致。

第四、劳动关系的调适将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新常态下,劳动关系的调适将受到治理主体、宏观政策、法律法规、生产技术、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劳动关系治理的环境因素更加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协调,具体原因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等保障措施的实施,国家宏观发展理念对于劳动关系重视程度日益增加以及现代信息革命引起的劳动者诉求途径的增加等等。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研究思路

把握新常态的发展规律,并把“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为实施纲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作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主体思路。

首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点在于共建共享。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积极促进企业发展和保护劳动人民的权益并实现二者之间的平衡,推动劳资双方共建共享,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制法规建设、改善劳动人民的基本权益,不断改善劳资之间的紧张关系。

其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动力源泉在于改革创新。目前,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制约因素较多,如社会保障体系、户籍制度等,可以看出预防和缓解劳资矛盾是一项开创性的系统事业。因此,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改革创新,逐渐打破各种束缚阻碍,创新举措,积极开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途径。

第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保障在于健全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战略,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将法治要求逐步落实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全过程中。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确定劳资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作为解决劳资双方矛盾的依据。通过强化法律监督,保证相关制度可以在法律框架内得到贯彻落实。

第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坚持党和政府的主体地位。我国是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构建和谐关系这一系统性工程需要坚持党和政府的主体地位,在党的强有力的带领下,整合多方力量不断完善工作布局。

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首先,和谐劳动关系协调的平衡化机制。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在于平衡协调劳资双方的权益。在双方处于公平平等位置的前提下,保证双方具有平等的策决权,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双方的权利,并促进双方利益冲突的协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秉持主体平等、协商合作的基本原则。

其次,和谐劳动关系协调的公平化机制。劳动关系的协调重在政府与社会共治,这个过程中需要多元主体通过应用法治的方式实现共同治理。当前,协调劳动关系需要注重集体合同制度和职工民主制度的时效性,兼顾企业发展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借助各种社会协调机构,在法制框架内,逐步加强多元社会力量协调劳动关系的功能。

第三,和谐劳动关系协调的稳定化机制。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建设要坚持稳定的基本前提和本质要求。目前,影响我国劳动关系不稳定的主控因素在于劳动合同制度的不健全。因此,新形势下,优化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充分发挥劳动合同制度的职能,采取多种手段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3]。

第四,和谐劳动关系协调的法治化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保障在于法治化建设。在法治社会的背景下,全面推进劳动法治建设,加快健全劳动标准制度和监督保障机制,提高执法监督的效率,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参考文献:

[1] 任志国. 论新常态下经濟发展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J]. 消费导刊, 2017(24).

[2] 范丽娜.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贯彻中央意见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讨会综述[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5(15):82-86.

[3] 陈晨.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6):38-41.

猜你喜欢

协调机制新常态
军民航防相撞之协调工作
行政调解研究——以交通纠纷为例
论我国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协调机制的完善
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政府协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