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联之悟

2018-08-24彭丹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对联作文学生

彭丹

【创课缘起】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当代作家于沙的作品《读联之悟》中通过对几则对联的分析和感悟,指出对联在读书、写作、做人、养生等方面的启示。学生在写作《读联之悟》中最大的问题是积累的对联数量不够,如何让学生将自己对日常生活中对联的品读形成文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字里行间提高写作水平,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呢?笔者认为,要先引导学生展开对对联的综合性学习,再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来行文。

【创课思路】

笑一笑·学一学:以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与夺命书生对对子”的视频片段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微课《对联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对联的基本知识;以复习《读联之悟》对例文的行文思路进行小结,开启学生的模拟之旅。

探一探·玩一玩:以综合性学习为抓手,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搜集资料,其实就是搜集写作素材的过程;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其实就是对材料进行分类并筛选的过程,同时口头展示,也就是口述作文的训练。

忆一忆·议一议:以冰心的《我家的对联》和学生例文《读联品情》再一次示范,教会学生在写作中,要有一定的条理性,要选择相对集中的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选材。

想一想·试一试:以小组推选优作的方式,再一次互相学习和修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文。

【教学现场】

一、笑一笑·学一学

上课之前先请学生们看一个视频,这个视频里面宁王打算以对不出对联为借口对华府发飙,千钧一发之际,周星驰所饰演的唐伯虎巧妙地对上了“对穿肠”的对联,这部分内容十分精彩,可见唐伯虎对对子的水平之高。在古代社会,评价文人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对对联的水平,因为从对联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学底蕴。对联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言简意赅,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教师出示微课《对联的知识》: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读联之悟》,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对联?其中谈了自己的哪些感悟?作者是如何谈自己的感悟的?生可能回答:作者从读书,写作,惜时,做人,养生几个方面介绍对联。谈到的感悟有:读书要勤奋要质疑,写作要精练要言简意赅,要珍惜时间,做人要踏实,养生要心胸开阔少忧愁。作者在谈自己的感悟时是先介绍对联的内涵,再结合自己的学生实际来谈的。

二、探一探·玩一玩

1.对联大都有一定的出处,请查阅相关资料,就对联的来源做探究,并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然后交流。

2.对联的内容包罗万象,你可以试着以“对联中的春节”“对联中的婚庆”“对联中的治学”“对联中的励志”等为题进行探究。

3.对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因而人们都喜欢对对联。请你选取一个角度,对对联的使用情况做调查,向人们提出几条运用对联的注意事项。

4.可以围绕对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对联接句、表演动作猜对联、对联填字游戏,等等。

5.组织一次对联探秘成果汇报会,将你搜集到的资料以图片的形式张贴在展示区域,分小组编辑一份介绍对联知识、展示对联艺术的手抄报,要求给手抄报取一个有趣的报名,版面设计美观,栏目多样,文章短小精悍,图文并茂。

6.开一次对联欣赏会,可以鉴赏对联名作,可以请书法爱好者现场示范,还可以讲述有关对联的故事,也可以展示自己的对联作品。

三、忆一忆·议一议

怎么才能把读联的感悟写得清晰可感呢?我们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下发材料)

以于沙《读联之悟》、冰心《我家的对联》为例进行分析。

教师小结:于沙《读联之悟》是将几副对联分成了讀书、写作、惜时、做人、养生几个方面;冰心的《我家的对联》,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我们班文成峰同学的《读联品情》是从对联中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为着眼点行文的。这就说明,我们在写作时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将文章的行文思路先确定下来。

四、想一想·试一试

提问:你想向大家介绍哪些对联?与这些对联背后相关的人和事有哪些?这些对联给你怎样的感悟和启迪?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些对联?哪些详叙,哪些略叙?

总结:首先将自己搜集到的对联放在一起,找出里面自己最喜欢的,然后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就是你写作的主线。全文就是围绕这个分类来展开的,例如对联的功能,对联的发展等,从修辞写作的技巧、内涵、表达感情等角度简要分析所选对联,再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详略安排上,选择最喜欢的、最能表现真情实感的详写,其余的略写。在对联总数的选择上,一篇600字的习作,所选对联不要少于3个,不宜超过8个。

【创课所得】

在学情方面,八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社会接触面狭窄,他们对事物的观察概括还较差;在语言表达、词汇的运用方面,八年级新生还不懂得如何去选择、去优化。在本节充分了解学情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按照“五要素法”,遵循行为主体学生化、行为活动外显化、行为对象具体化、行为条件情境化、行为程度精确化等原则,明确陈述本节课学习目标为“将自己对日常生活中的对联的品读形成文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个目标在陈述上比较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其中“日常生活中的对联”指向“条件”,“形成文字”指向行为动作,“自己”指向行为对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指向行为程度精确化。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比较多样,有看视频、微课,有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思维导图展示等;还设计了说话环节,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说是写的基础,只有流利、准确的叙述才有可能较好地把它写出来。因此,说话能力也是作文训练之一。

除了说话,在指导学生教学时也必须教学生模仿、临写作文。因为小学作文只要求学生对一件事、一个人或某个场面进行直接叙述,只要把句子写通顺,表达出意思就可以了,不太强调语言的锤炼及其方式的练习。而升入初中后,作文的题材和要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了把作文内容表述清楚外,还要求语言流畅、准确,达到一定的字数,有一定的概括性等。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选取课内文本和学生习作,旨在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提升 兴趣。

教学效果有显性的还有隐性的。从显性的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激活,引发了学生很多联想,并且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思维得以训练,应该是达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从隐性的角度来看,在学生搜寻自己喜欢的对联时,自然会在心目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梳理,这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还是有帮助的。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4中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告诉我们,教师在训练学生阅读时要让他们把阅读后的情感体验、获得的写作技巧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

写作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的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总之,在学生学写作的各个阶段,只要我们能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辅导、训练学生,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学生作品】

读联品情

文成峰

“人间自有真情在”,不论是一幅油画抑或是一首歌曲,都包含着创作者的情。而对联也不例外,甚至更胜一筹。

对联,言简意丰,作者吝啬于每一个字,使得每一个字都如同一束烟花,点燃便会绽开五彩缤纷的花瓣,人间真情也便蕴藏在这美丽之中。每次有所读,有所品,便有所悟,有所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它点出了友情之伟大,甚至打破了空间的界限,人一生若得一知己,那么,即使是在天涯海角,彼此的心却会始终在一起。还有一联“每因感激怀知己,寂寞清虚寄可人。”这也是谈友情的,意为与友人同享欢乐,倾诉心中愁绪。人为什么要拥有友情?因为人与人之間是需要交流的,其中有些人与你志同道合,你便会与他结伴为友,共诉愁肠。这告诉了我们,要学会与友人分享,不论是心中的欢乐,抑或心中的愁苦。而当我们成为一个倾诉者的同时,也应当做一名倾听者,共同分担同伴的欢愉和苦痛。

友情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情,而世间最真挚的情是伟大的亲情,它蕴含于浓浓的血液之中,穿插在深厚的羁绊之上。一联“先贤感母恩,好为《游子吟》;今人诉亲情,放歌《发如雪》”。这联,是十分接地气的。先贤今人,都作词作曲以称颂亲情,可见,亲情是这个世界永恒不变的话题。

师生情,一种独特的情感,以知识为纽带串联着。有道是,“悲欢同,荣辱同,同舟共济;同窗情,师生情,情深似海。”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如今,我们即将毕业,但当初那些风雨同舟的日子仍印刻在心上。在学习知识的道路上,我将不断前进,但在那度过了我数年青春的教室中,我愿留下一丝心绪,永怀那美丽的师生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间真情,三言两语难以诉清,对联的奥秘品读几遍,仍难以全悟。我们需要用现实给自己上一堂情感大课,品联大课,而后方才能真正做到读联品情。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旭光学校;430074)

猜你喜欢

对联作文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