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失误及对策
2018-08-24张振富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者要先会疑。”设疑对于学习是重要的。设疑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实施形式就是提问。美国教育家斯蒂文斯的研究表明,大约80%的课堂谈话时间用于提问和回答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课堂提问中常见的失误,谈一谈矫正的对策,以就教于大方。
一、创设问题情境,防止不着边际
失误之一:问题不着边际。有的教师还没让学生接触课文就问:“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如此提问,学生的回答只能是盲目的。
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须有情感的参与。美国教育家布卢姆非常重视情感前提特性对教育效果的影响,认为其影响占25%。高明的教者,往往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高手。于漪老师教学《孔乙己》,向学生提问——他(鲁迅)为什么那样喜欢 《孔乙己》呢?孔乙己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鲁迅运用了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形象的?”这几个问题前,首先创设了问题情境:“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的人,几乎都在心底留下这个旧社会苦人儿的形象。根据鲁迅先生的好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在他所写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这一情境的创设,创造了悲剧的情感氛围,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引导学生进入了特定的教学环境。
二、把握问题时机,防止随心所欲
失误之二:提问随心所欲,造成问题支离破碎,无思考价值。
提问不等于问题,不需动脑的不是问题。在向学生提问时,一定要把握时机,切记随心所欲。
孔子认为:心求知而未知,口语言而不能。要从学生心理状态上把握: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提问,让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提问,让学生产生顿开茅塞之感;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时提问,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当学生心情兴奋,跃跃欲试时提问,引导学生获得创造性的认识,自然“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三、讲究问题难度,防止好高骛远
失误之三:提问“好高骛远”,造成了与认知规律脱节的“问倒难倒学生”的尴尬局面。这与“提问”的目的是相左的。
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学记》讲:“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其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提问应精心设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既不要一下子将学生难倒,失去解决问题的兴趣,又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特级教师胡道明教学《小橘灯》一文时,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咀嚼理解”,提出:1、初次见面时小姑娘给“我”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再次见到小姑娘时,她给“我”的印象又是什么?3、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我”对小姑娘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探究评说”,又提出:1、“照不了多远”与“无限光明”矛盾吗?2、本文主要是写人的,为什么还要写出景呢?3、“王春林”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为什么要写他呢?4、作者为什么以“小橘灯”为题,它对表现小姑娘的性格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逐层推进,难度适中,对于引导理解文章内容,发展学生思维,起到积极作用。
四、鼓励学生发问,防止越俎代庖
失误之四:教师越俎代庖。不敢让学生提问,有的教师“满堂问”。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为求知而问,为求疑而问,为求异而问,为求用而问。许多名师很注重发动学生提问。于漪老师讲《木兰诗》中“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发动学生提问,学生提问说,根本不可能,古代的妇女是小脚。宁鸿彬老师教学《七根火柴》,学生提问火柴为什么是“并排”“堆着”说明木柴放得紧密整齐和对火柴的珍惜。
五、鼓励答案创新,防止削足适屦
失误之五:提问削足适屦。有的教师翻来覆去的提问直至学生回答的与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提问,其结果,只能使学生变成“装在套子里的人”。
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对于一个问题的理解也不可能一模一样。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教学《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则斩。”有位教师设计问题:有人认为这是造成大泽乡起义的根本原因。假如“天不雨,道变通,不失期”是否还会发生农民起义?这样的问题就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必须进行思考才能作答,而且,从不同角度分析,答案也不会完全一样,这样,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中常见的失误主要有上述几种,限于篇幅就分析到這里。
张振富,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中心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