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论电影的思想内容
2018-08-24战明惠
战明惠
【创课缘起】
时下,电影发展一路高歌猛进,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各种公众号、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每个人能轻而易举地“走进”电影。好的电影可以让人思考人生。不同于口头上的谈论,正确评价一部电影的好与坏、得与失,是一种更加凝练与审慎的交流,需要我们将心中所想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诉诸笔端。这就综合考验了高中生的判断能力、思辨能力、审美能力,同时对他们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创课思路】
一、课前准备,明确任务
1.课前播放电影片段,发动学生讨论“说了 什么”。
2.分发提前准备的影评选文,初步明确怎样评价电影的思想内容。
二、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大家会因为什么去看一部电影?
三、简介文体,指导写作
1.识文辨体,明确任务。
简要介绍电影评论的相关知识,展示本课写作任务。
2.播放视频,交流心得。
第一步:組织学生自由讨论其思想意义。
第二步:引导学生抓住电影的独特形式与艺术,学会找到可靠的抓手来评价。
3.阅读范文,习得架构。
结合影评想一想,自己写作影评有什么困难?范文的结构对自己的写作有没有借鉴意义?思考并明确影评的结构。
4.比较鉴别,明确区别。
总结影评与一般读后感在写法上的区别。
四、当堂写作,交流总结
指导学生拟写提纲,当堂写出片段,交流并 展示。
五、牛刀小试,课后写作
【教学现场】
一、课前准备,明确任务
二、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会因为什么去看一部电影?
(屏显《人民日报》对于“豆瓣”“猫眼”等刷分一事的评论)
正在全国上映的贺岁档3部国产影片《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都面临着巨大的舆论风波。先是《长城》上映后,微博大号“亵渎电影”践踏评论底线,发布“张艺谋已死”进行恶意人身攻击,引发口诛笔伐;后有豆瓣为《摆渡人》恶意刷一星事件,再次掀起轩然大波。虽然这些影片确实在艺术质量上尚存缺陷,但不可忽视的是,个别大V,公众号为博眼球、圈粉丝、流量变现等目的,发布恶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
三、简介文体,指导写作
1.识文辨体,明确任务。
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评论。很多所谓的电影评论,抽象出艺术的理念,升华到做人的准则,洋洋洒洒蔚为大观,读来令人佩服作者天马行空的写作,但它们可能针对的是更加宽泛的电影而不是某部电影本身。所谓电影评论,就是要你以“内行”的眼光,讲出作品的“门道”来。当对人性的理解分析、对社会的认识解读没有建立在一个电影本体的出发点上,那也不过是归纳中心思想的做法,空中楼阁而已。
(屏显写作任务)
《看电影》杂志2017年第12期向你约稿,请你用论文形式谈一谈对短片《黑洞》思想意义的 看法。
2.播放视频,交流心得。
播放短片《黑洞》,讨论思想意义。
(1)讨论:电影艺术的独特性是什么?
(屏显)
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用镜头展现世界。银幕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参与画面形象创造的表演、场景、照明、色彩、化妆、服装等,在构成特殊的电影语汇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2)引领学生找到上述抓手,重新讨论其思想意义。首先,提供支架。
(屏显《山河故人》三幅剧照)
师:我们不妨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电影可以通过哪些艺术手法表现思想内容。
生:三幅图上是同一个人,但是年龄不同,因为打扮、衣着都不一样。
师:衣着、打扮不一样,就可以看出年龄不同吗?还有什么?
生:化妆!
生:每张图的色调不一样,人物年轻时明显色调明亮些,像晴天;中年时像阴天;而晚年就变成雨雪天了。
师:这是通过什么表现的?
生:摄影。
师:很好!同学们学会举一反三了,我们说的化妆也好,摄影也好,是独特的电影语言。这部电影的摄影很有特点,除了色调不同,同学们仔细看,画幅也是不一样的。
(结合课前所发资料)
《山河故人》的画幅变化表现“物是人非”:
4:3,16:9,2.39:1,这是贾樟柯电影《山河故人》的三个画幅,对应昨天、今天、明天三个时代。从1999年的世纪末之舞,到2014年的故人分崩离散,再到2025年的隔岸遥想,宛如一曲被逐渐拉伸的哀歌,整体跨度为26年。
1999年,不远的过去,我们依然在4:3的取景框里欢歌笑语,人与人之间还贴得那么近,生活依然沸腾如迪斯科的喧响。
2014年,灰蒙蒙的当下,我们并不幸福地游荡在16:9的巨大的玻璃容器里,凭吊生老病死、故人远游,却看不见活生生的“真实的中国”。
2025年,不远的未来,我们只能站在2.39:1的时空洪流里,就像两个孤独的异乡人,妄图从荒原两端走向彼此,最终却只能言不由衷地回忆起漂泊之前的一些零星往事。
从九年前的《三峡好人》,到九年后的《山河故人》,贾樟柯在电影里延续着一样的叹惋,搅拌着既绝望又释怀的复杂情感。恍如隔世的过去,寥无生机的未来,都拗不过时代巨轮的碾轧;而当下的我们,总以为寸步难行,却又一次次被巨大的力量推动着前行。
——选摘自《豆瓣影评》
(自悟自析:思想内容是艺术作品所描绘的整个形象体系中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称主题思想,是作品内容的核心。它从作品中体现出来,又包含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评价,渗透着作者的美学理想和社会理想、世界观。全面评价一部作品,离不开对主题的研究和理解。)
3.阅读范文,习得架构。
讨论:写作影评的困难在哪里?以影评《好莱坞的皮囊张艺谋的心》为例,明晰影评的一般 结构。
好莱坞的皮囊张艺谋的心
——评电影《长城》
尹 鸿
张艺谋的“好莱坞电影”《长城》,以豪华的阵容、惊人的投资和好莱坞制造的姿态,在2016岁末隆重登场。(言简意赅介绍影片上映的时间、阵容、投资等情况,引出下文。)这是一部好莱坞式的商业大制作,虽然有好莱坞影星加盟,但是当他们跃马扬鞭来到我宋长城门口的那一瞬间,我就不得不意识到:这还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张艺谋电影。于是这篇文章的题目就这样产生了:好莱坞的皮囊张艺谋的心。(亮出观点。)
“奇观”是一场饕餮盛宴么?(觀点一。针对电影的外在,即“皮囊”,对包括演员、摄影、环境、色彩、画面等在内的电影语言进行整体性评价。)
《长城》无疑是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的电影。丹霞地貌的奇特,古城汴京的重现,崇山峻岭上蜿蜒的长城,还有那无奇不有的各种热武器、冷兵器,热气球般的空中飞行器,一干小鲜肉男女明星,以及那灰绿色的铺天盖地的饕餮……想象力之丰富、元素之多样、设计之奢华,恐怕都是世界电影中罕见的。
“长城”是世界的中心吗?(观点二。针对电影的内核,即“心”,论说本片用“长城”呈现出的意识形态意义何在。)
说这是一部张艺谋之心的电影,是它所暗含的意识形态主题。两位欧洲雇佣兵,为了偷盗黑火药,来到大中国。电影中展示了大量的中国奇迹:火药制造的各种杀伤性武器,乌龟战阵,远距离火箭,花木兰般的巾帼英雄等,将中国是世界中心的想象清清楚楚地呈现给了观众。同时,影片也表现了威廉·加林这样一个外国白人,从强盗到战士的身份转变。在饕餮入侵面前同仇敌忾的情节,使得故事的全球隐喻如此清晰,虽然东方神奇,然而真正的拯救者还是西部牛仔。于是,这部电影同时完成了对东方文化的想象性赞美和对西方拯救的想象性渴望,背后当然是对东方市场的示好和西方观众的拥抱。张艺谋的这种文化通吃的渴望呼之欲出,然而左右逢源的愿望是否能够变成现实,却是对影片效果的最大考验。
“信任”是这部影片的灵魂么?(观点三。针对电影的主题,本片是否完成了“信任”这一普世价值观的弘扬。)
“信任”在影片中,是两位东西方男女主人公之间的交往关键词。那场跳与不跳,女将军说,我们靠的是信任,但最终我们也不知道,女将军所谓的信任是信任的谁,有什么具体的含义,而且用“信任”作为东方文化的感召力和核心价值,实在也与中国文化的集体意识有所游离。因而,这个原来“只信任自己”的雇佣兵,究竟最终是被女将军的什么力量所打动、所感染、所影响而成为她的战士,就显得很牵强附会。而且,在敌我对抗状态下,“信任”这一主题似乎也很难作为普世价值观。
应该说,无论是从投资规模还是影片体量,《长城》都够大够恢弘,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开启了中国内地导演主导好莱坞大制作商业电影的先河,其产业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对于正在加入全球文化大舞台的中国电影来说,如何做到不是左右迎合而是传达东西共享的普世价值观,如何善于用有表现力的故事而不是堆砌视听奇观,如何将制作规模与创作精致度融合,如何用艺术创新来改造文化惯性,应该说都还是没有完成的答卷。张艺谋,一路走来,自己不仅成为许多符号,而且也将许多符号内化为自己的创作惯性。我们不能奢望他一个人扛起中国电影人所有的担子,中国电影需要后继有人。(结尾收束有力,将对影片的评价升华至对于中国电影的希望,引人思考,发人深省。)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2016年12月23日B5版)
4.比较鉴别,明确区别。
师:这篇影评中,要评论的对象是什么?
生(齐):张艺谋的电影《长城》。
师:那么哪里点明了主旨和内容?请将它读 出来。
生:在第一段。“这还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张艺谋电影。于是这篇文章的题目就这样产生了:好莱坞的皮囊张艺谋的心。”
师:找得很准确。第一段就引出对象,亮出观点,这一句言简意赅,指向明确。而接下来马不停蹄地亮出鲜明的观点,这个作者出招很快。
(板书“引”和“点”)
师:那我问一个难一点的问题,为了论述这个观点,作者是怎么展开布局的?
生:通过三个小观点,“‘奇观是一场饕餮盛宴么?”“‘长城是世界的中心吗?”“‘信任是这部影片的灵魂么?”来说。
师:找得很快啊!为什么找得这么快?
生:单独拿出来写了一段啊!
师:有道理。那么我们有没有考虑过作者为什么让它们单独成段?有什么好处?
生:条理清晰,而且每一段有不同的重点,看起来很明白,很方便。
师:说得很好,就用你的语言“条理清晰”,我们在行文时也不妨尝试这种方法,用小标题的形式使文章变得思路清楚。(板书:“论”)请同学们看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生:总结全文。
师:除此以外呢?谈到更加广大的“中国电影”这一话题,表达了什么观点?请读出最后一 句话。
生:“中国电影需要后继有人”。
师:你觉得这句话有什么情感?
生:提出希望。
师:很好。这样一来,即便这部电影失败了,但是对于中国电影那种深深的期待和信心依然存在。这样的结尾语重心长,发人深省。(板书:“结”)下面我们来看看影评的一般结构。
(屏显)
一般影评的结构
开头:引(言简意赅,对象明确)+点(开门见山,观点鲜明)
主体:论(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结尾:结(收束有力,发人深省)
师:影评与普通观后感在写法上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生:观后感是写给自己看的,记下自己的一种心情,但是影评的读者不只是为自己,作者会把影评写给那些不熟悉这部电影的人看,吸引他们走进电影院。
生:我觉得写影评的人比我专业,他们会很客观冷静地跟你讲,这部电影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但是我自己写的话,可能就不会写这么多。
师:为什么你觉得自己写不了这么多?
生:因为影评人有很多知识性的内容,我现在不懂。
师:因为一般观后感是联系社会实际谈自己的感想,侧重谈电影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的教育作用;影评只能联系电影本身的内容与艺术,谈包含了什么思想内容。
(屏显)
影评与观后感的区别:
写作受体不同——文章的受众群体不同
写作主体有别——作者身份有差
写作載体有别——文章体裁有别
写作客体有别——文章的侧重点不同
四、当堂写作,交流总结
1.指导学生拟写提纲,当堂写出片段。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法国电影大师特吕弗曾经说过:“我心目中的成功电影必须同时表达出一种世界观和一种电影观……它要么能表现出拍电影的喜悦,要么能表现出拍电影的苦恼,我对夹在这当中的电影没兴趣,我对那些没脉搏、没生命力的电影都不感兴趣。”其中主题是电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写电影影评,有诸多好处。
(屏显)
对你喜欢的电影有更深的理解。以你喜欢或者不喜欢某部电影的原因来说服他人。
向读者解释或者介绍他们也许不了解的一部电影的相关知识、电影制作者或者一组电影。
通过对比两部电影来达到更深地理解电影的目的。
将一部电影与其他文化领域相联系,以阐释一种文化和根植于这种文化的电影。
五、牛刀小试,课后写作
【创课所得】
影评是“真实文体”,学写影评有助于培养“读者意识”。不少学生喜欢看电影,但对影评写作相对陌生,初写时易犯如下错误:
1.“独段式”。全文只有一段。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段落概念,不会分段,往往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天马行空,东拉西扯,思维跳跃。
2.“赏析式”。有的学生往往从电影的第一个镜头讲起,然后第二个、第三个……一边叙述内容,一边做些评点,还美其名曰“夹叙夹议”。这种写法缺乏宏观的视角,没有形成小论点,没有上升为理论,没有总结,且叙述太多,议论太少,显得头重脚轻。
3.“杂文式”。一些学生过于想展示自己的文采,认为“条条框框”会束缚自己的发挥,于是把它写成文艺性论文,即杂文,但实际上,只是拉拉杂杂,却不成文。
此次教学中,我主动创设积极的写作环境。写作环境不单单是指教室、教师、学生等这些客观存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想写”的诉求。良性的写作环境应该包括:学生想写,学生有的写,学生会写。围绕“学生想写”,我选择了“电影”,电影与他们的生活如此近,以至本能地被调动起了要说要写的兴趣;针对“学生有的写”,设置情境,引发联想和讨论,将现实体验与写作目标结合起来,形成自己鲜明的观点;解决“学生会写”的问题,采用了当堂拟写提纲的方法,并当堂朗读、交流,各取所长。“教人作文当以结构为主”,梳理范文的结构特征,不光对“写什么”了然于胸,还能够知道“怎么写”。
此次写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基本写作目标,能自觉区分影评与观后感,知晓评论主题应从电影本体的“语言”入手,但是写作手法较为生硬和单一;也有少数学生完成了较高的写作目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语言生动,文质兼备,让人欣慰。
但是本次教学仍然存在缺憾,如未能明确评价机制,因此不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很好地制定计划,更好地提升写作水平。只有演绎和归纳出合理科学的影评写作评价机制,才能引领学生了解差距、明确方向,有的放矢,有章可循。这是今后我在进行真实文体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学生习作】
纸短“阅”本性,洞影“摄”人心
——《黑洞》主题浅谈
吴俊俊
一间昏暗的房间内,灯光摇曳了起来。一个紧锁着的保险柜,正在被敲击着——从里朝外!一张印有黑色圆形图案的纸静静地躺在地面……
这是荣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的《The black hole》的结尾场景。虽然很短,不到三分钟,但它反映的问题却十分深刻。短片以复印机那令人烦躁不安的声音为背景,展示了一个公司小职员一连串的行为:在独自加班时意外地打印出一张有黑洞的纸张。他先是通过神奇的黑洞拿了根巧克力,最后将念头转向了办公室里的保险柜,最终他因为自己的贪婪被困在了保险柜中。
短片以黑洞为片名,也很别致。这里所指的黑洞不单指纸上的黑洞,更隐喻人无法填满的贪欲!这个人心的“黑洞”既有真实黑洞的吸引力,又有真实黑洞的破坏力,它会使我们迷失自我,在黑暗中一步步走向毁灭。
短片有许多的特别之处。其一就是别出心裁的背景声音。整个故事在复印机工作时的噪音中进行,给人营造了一种烦躁不安的感觉,也为下面主人公做出病态而疯狂的行为做铺垫。其二则是精确传神的动作与神态。片中主人公并没有语言表达,而是使用夸张的动作与神态让人印象深刻。例如主人公一开始出现时,睡意蒙眬,无精打采地站着,还深深地叹气。在复印机失灵的时候,他紧锁的眉头未曾舒展,甚至还用脚踢了复印机。这些动作和神态,淋漓尽致地将主人公性格中的烦躁状态完美地呈现。当他边吃着士力架边将目光转向锁住的门时,他的整个面部都阴沉了下来,很明显,此刻的他已经被内心的贪婪所支配。在他将一叠叠钱掏出来时,头上几颗硕大的汗珠和几条暴起的青筋,再加上嘴角那挥之不去的贪婪的笑容和越来越快的掏钱速度,都印证了被贪婪所支配的他已无任何希望,等待他的只能是毁灭。
本片以戏剧化的剧情、大胆创新的想象、准确到位的神态与动作让人深深反思贪婪的后果,警示人们不要像片中的主人公一样,被贪婪支配,一步步走向深渊,走向毁灭。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一中学;23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