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古诗珠帘 望出古人心事
2018-08-24黄凌云
其中有这样四首《望岳》《春望》《野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四首诗歌零散地分布在第五单元和课外古诗词中。
结合学生耳熟能详的《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我进行了整合教学——望出古人的心事。
杜甫《望岳》和《春望》,我紧扣“望”字,以五问推进课堂教学。
一问:老师想把标题“望岳”换作“登岳”,可以吗?
二问:你通过《望岳》,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杜甫呢?
三问:望岳是“望”,春望也是“望”,但望春之心境和望岳之心境却有天壤之别,请扣紧最能打动你的词语作析。
四问:既然诗人眼中的春天是凄凉的,那么在文题中用“望”,是否辜负了该词的美?
五问:从《春望》中,我们又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杜甫,甚至还望到了一些别的什么呢?
杜甫的“两望”,带着两个班的孩子,我们望出了杜甫的沉郁和豪壮。
王绩的《野望》有点艰涩。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东皋,在王绩家乡绛州龙门,他归隐后常游于此,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之意。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望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即便如此,王绩仍然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喟叹:“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极言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采薇人交朋友了。
讲到这里,学生们终于明白,表面上王绩望的是山野秋景,写的是闲逸情调,但骨子里却透着无尽的抑郁和苦闷。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
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我启发学生,我说:“浩然这首诗啊,最有价值之处,除了对浩荡秋景的描写,就是他对自己苦衷的掩饰功夫,深藏在诗句下面的遮遮掩掩、欲语还休,其实就是不得不为之却不落俗套的不卑不亢,这才是一等一的文字呀。“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才子俊杰,无怪乎连李白都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这首“望”,我们“望”出了古人的苦闷和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但是又苦于“无舟楫”。
“四望”,我们从“望”入手,望出杜甫的雄壮和沉郁,望出王绩的抑郁和孤独,也望出孟浩然的惆怅与向往,望出了古人的万千心事。
整节课上得荡气回肠——缘于有效的整合。
重新组合编排四首诗歌,合理优化了教学思路,扩大了教学体量,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情感体验。
一旦学生再次遇到古诗“望……”,他们会终生记得老师的话:“让我们,掀开诗句的珠帘,望出古人的心事。”
黄凌云,广东深圳市龙华新区玉龙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