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探索
2018-08-24许瑞恩
在初中起始年级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小学语文成绩看起来都很好,可是到了初中,语文成绩一下就掉了。面对成绩下降,很多学生无所适从,家长亦无法接受。究其原因有二,表面看来是因为学生由小学转入初中,角色转换没有完成,或是因为小学只是语数英三大学科考试,而到了初中增加了好几科,没有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而导致成绩下降;深层次来看,这是因为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意识没有形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缺失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能力。
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学要围绕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来开展,在各学段及教学各环节中,都要渗透着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方面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笔者尝试探索如何落实初中语文的课前预习方法。
一、课前预习离不开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培养
2014年教育部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7年北师大林崇德教授发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深入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并建构了三大领域六个指标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自主发展”包含了“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对于初中起始阶段,重点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不仅仅指在课堂上的40分钟的教学,还包括课前的预习、课后总结巩固等。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环节。不管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还是许市中学的“五环渐进式”,课前预习都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我校的“精致课堂教学”的“三环五步”,其中的“预习反馈”环节也凸显了预习的重要性。
然而,初中语文课前预习却更多的成为一句空话,难以落实。
二、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
(一)教师方面,布置预习随意性强,内容与要求不明确状态。
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师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都是一句“请同学们今天晚上预习……课文,明天我们讲新课”。轻松随意的抛出一句所谓的预习任务。如果更为具体的就是“请预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其结果都是,任务不具体,内容不明确,收到的效果很自然就不好了。
(二)学生方面,缺乏预习路径方法,随便应付状态。
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学生早就习以为常。因老师布置任务不明确,没有具体预习方法的指导,想预习却无从下手。看课文,写练习,看参考书,这就算是认真的预习。老师对预习的检查,就是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回答,而参考书早就有了现成的答案。
此种预习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真正的有效课前预习,长期下去,就会丢掉了“学会学习”的各种方法与途径,只能是依赖参考书,而缺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丢掉运用语文知识技能的方法及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
那么,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能力培养,该如何落实课前预习呢?
三、明确课前预习方法与要求
(一)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归纳不同的预习方法及要求,使预习任务明确。
针对不同的文学体裁,可以有不同的预习方法及要求,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预习方法与要求等;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亦可以归纳不同的预习方法与要求,如:现代文阅读预习方法与要求、文言文阅读预习方法与要求、名著阅读及读书笔记方法与要求等。
如记叙文预习的方法与要求,具体如下:
1.清楚文章的相关文学常识。
如:作家作品相关知识、对作家作品的相关评价……
2.一读:通读全文,标出每段序号,划出并弄懂生字词。
注:(1)“生字词”指本文中新字词、难懂难写字词、出现在本文下方或“讀一读,写一写”里的字词、对理解文章或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出现的成语等。
(2)“弄懂”的意思,指至少要清楚字词的读音(拼音)与字词的意思。
(3)解决的办法,一是注意看课文上给出的拼音和注释;二是查找字典等工具书;三是参考各种教辅参考书;四是用网络上百度。
3.二读:细读全文,分析“环境+人+事=结果”,完成几个问题。
注:(1)找出文章的写作意图(中心、主题);
(2)归纳各人物或各类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文章具体段落中找,人物描写的方法+作用);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
(4)分析环境作用;
4.三读:品读全文,分析文章标题、段、句、字词作用;
(1)标题作用:线索贯穿全文、运用修辞生动形象、突出文章中心等;标题含义:字面上的含义是什么?深层次上的含义是什么(中心)?
(2)段的作用:开头段、结尾段、中间过渡段句、中心段等;
(3)句的作用:写人的句、写环境的句、中心句含义等,多在修辞运用,视听触嗅觉,动静结合等手法来分析;
(4)字词的作用:主要是刻画人物或环境与中心来分析等;
5.四读:回读全文,完成课后练习题,讨论重点,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理解、发表自己看法、说自己的感受。最后完成教辅相关练习。
(二)明确预习路径与方法,落实预习要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促使学生自主发展
拿记叙文预习方法与要求来分析,一读、二读、三读、四读,这是预习的路径;每一读都有具体的任务要求,如“一读:通读全文,标出每段序号,划出并弄懂生字词”。
其它文体也是一样。如,文言文《孙权劝学》预习例子:
初 ,权 谓 吕 蒙 曰:“ 卿 今 当 涂 掌 事,不 可 不 学!”
【猜译】
【直译】当初 孙权(人名保留)对……说 吕蒙(人名保留)说 你 现在 当权 管事 不可以不学习
【意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注:【猜译】部分不要求答案准确,重在自己独立思考完成;【直译】部分重在借助参考书或古汉语字典工具去对每一个字词进行注释;【意译】部分即重在翻译达到“信达雅”,熟悉“留、替、删、补、倒”方法。
(三)借助学习工具,利用学习资源,教会学生面对问题,寻求方法解决。
借助的学习工具及学习资源预习,如记叙文预习“(3)解决的办法,一是注意看课文上给出的拼音和注释;二是查找字典等工具书;三是参考各种教辅参考书;四是网络上百度”就明确指出运用的学习工具、资源来预习。
(四)面对课前预习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解决落实。
对于课前预习的内容,有些问题借助工具与资源都无法完满解答,就要学会把问题带到课堂上,寻求老师的解答,同时,这也就是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重点与难点。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于学生来说,也正是学习的兴奋点。这也是高效课堂的最好的体现。除了课堂上的师生合作,还有课后的小组合作,同学之间的合作探讨完成的预习任务。
(五)加强指导预习,同时要对预习进行检查反馈。
我校“精致课堂”的“五个步骤”:预习反馈——呈现目标——自学讨论——展示提升——检测巩固。第一环节“预习反馈”就明确提出对预习的检查。同样,反馈的结果,就是为下一环节目标的明确做好准备,这样的设计就是环环相扣,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就呈现出来。总之,有预习任务,就要有检查反馈。
四、落实课前所带来的新问题
在落实预习的同时,我们会发现,预习的过程就是对学习内容的全程自学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独立思考,运用学习方法的过程,这就决定着耗费的时间就会更多,家长不了解情况,就会认为作业量一下大了很多,就会产生老师与学生或老师与家长的矛盾;每天的自学内容是多少,要根据课程任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否则就会带来量过大的问题;预习内容不同,也就决定着预习的方式方法会有不同,可以是书面的预习,也可以是口头训练,也可以是借助工具寻找的学习资源等,这样也就需要检查评价方式不同……一个问题的操作,也意味着另一些问题的产生,需要全程配套去落实。发现问题就是发现价值,我們在实践的过程中去解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课前预习任务内容明确,学习方法路径清晰,并且懂得寻求借助各种学习工具及学习资源来帮助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预习的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出了“自主学习”的核心素养能力,学会学习就不是一句空话,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能力才成为可能。
许瑞恩,广东湛江二中港城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