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因朗读而精彩
2018-08-24金婷
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语文是森林,朗读就是那婉转歌唱,带来无限活力的鸟儿;如果语文是原野,朗读就是那充满希望,引入勃勃生机的春风。朗读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那么,如何架设好朗读这座桥梁,构建出师、生、文三者共鸣的语文新课堂呢?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朗读策略:
一、示范朗读,加强情感熏陶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情真意切的范读,如同哈利波特的魔杖一般擁有巨大的魔力,既能授之以法,又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在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时,由于距离本文的写作背景比较遥远,导致了他们很难体会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于是,我进行了一段有感情地示范朗读。我着重强调读“每一”,不舍、缓慢而清晰地回忆读“沙滩、耕地、山脉、河流、松针、昆虫”,留念不已地读“薄雾和白云”,仿佛电影镜头在眼前闪过。当我读到“圣洁”一词时,语含颤抖。我发现学生听得特别入神,他们脸上时而思索,时而顿悟,时而忧心忡忡,时而感动欲泣……显而易见,教师成功的示范朗读,拉近了学生和文本间的距离,使学生和作者的情感达到了契合,学生自然体会到了蕴藏在优美文字之后的深情——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对这片土地的难舍之情。
二、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老师必须积极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从而感悟出文本内容的韵味。
对于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视频来创设情境。例如,在教学《可爱的西沙群岛》时,我先在多媒体上播放西沙群岛的景色,那五光十色的海水、美丽动人的珊瑚、成群结队的鱼儿、懒洋洋的大海龟还有数不清的海鸟,使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感叹声,似乎身临其境。然后我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对应的段落、句子,并进行配乐朗读练习。伴随着《班得瑞轻音乐》的优美旋律,同学们读得兴味盎然,情意浓浓。学生融入文本情境中,轻松地感悟到西沙群岛的景美物丰。
对于那些颇有情趣、对话较多的童话故事,可以采用分角色表演的方式来创设情境。例如教学《陶罐和铁罐》,在整体感知内容后,我让学生注意提示语表示的神情,在学习小组内分角色练读。我发现了学生们演得特别认真投入。最后,请准备最充分的小组为全班表演。整节课气氛活泼有序,在演演读读中,学生领悟了课文的主旨——做人要学习陶罐的谦虚宽容,不可像铁罐那样骄傲蛮横。
三、搭建平台,体验朗读喜悦
小学生好胜心强,荣誉感强。据此特点,教师可以搭建各类交流平台,或展示,或比赛,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尝到“读的甜头”,体验成功的喜悦。我常利用早读课,间隔性地安排“朗读小擂台”比赛活动。学生们或组合,或个人,参赛内容有时是古诗词串烧,如《走过四季》《李白和苏轼》;有时是课文中优美的段落集锦。擂台赛结束时,老师为打擂或守擂的学生颁发“朗读之星”奖章。从获奖同学的脸上,可以明显看到自豪与激动,而且这种情绪会感染其他同学,带动全班形成一股热情积极的朗读之风。
有时我会利用阅读课,安排“朗读交流会”展示活动。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自己喜欢的课文,也可以是课外收集的经典篇目,诸如《名人故事交流会》《我喜欢的名家作品》等。在举办《毛泽东诗词诵读会》上,学生们作了精心准备,不仅配上和谐的音乐,还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配合诵读。诵读会上精彩连连,掌声阵阵,气氛活泼热烈而又文明有序,学生们仿佛沉浸在那瑰丽神奇的诗词意境中了。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后,自信心会显著增强,读的意愿也会随之更强。
四、每日晨读,丰富朗读内容
“一日之计在于晨”如果说晨跑是锻炼身体的最好方式,那么晨读就是砥砺心灵的长跑了。晨读材料可以从丰富的课外内容中选择,可以是古代经典文化,如《三字经》《笠翁对韵》《唐诗宋词三百首》等国学经典;可以是现代名家作品,如《朱自清散文》《冰心诗集》《曹文轩作品》等;也可以是受同学们欢迎的健康积极的歌词,如《阳光总在风雨后》《走在校园的小路上》等。
每天清晨,校园里响起的琅琅书声,不正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吗?那春风般的朗读声,吹走了年少的浮躁;那雨露似的读书声,滋润了童年的生活。因此,每日晨读工作应常抓不懈,在晨读中拓宽视野,开阔胸襟,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那股对学习的渴望与热情。
五、关注评价,推动朗读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的礼物,是一种巨大的能量,是最能激发学生的催化剂。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无论是齐读、个别读,还是分角色读,读后我都注重及时评价。
朗读教学离不开鼓励评价,犹如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一般。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股潜在的内动力,激发的钥匙就是老师的评价尤其是赞扬。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都在兴致勃勃地讨论小葫芦发黄落下的原因。我指名读种葫芦人的话。大家都跃跃欲试,连平时内向害羞的徐翌晨同学也大胆地举起了手。我立即把这个试读的机会给她,并鼓励暗示她:“那个人认为叶子上的虫需要治吗?请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吧。”这个小姑娘清了清嗓子,认真地读起来。她着重强调地读“奇怪”“还用治”,停顿重读“葫芦”,两个小问句用升调,语气上扬,后一小句用降调读,和前面形成对比。她读完后,我立刻评价表扬:“徐翌晨不读则已,一读惊人。她读出了种葫芦人的只看结果不管过程,不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愚蠢可笑之处。”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是同学们对徐翌晨由衷的称赞。从此以后,徐翌晨像变了个人似的,变得勇敢自信,变得喜爱朗读,声音亮了起来,表情也丰富了许多,再也找不到胆怯木讷的影子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定会品味出语文的“味”,定会提高整体语文素养。朗读犹如一眼活水滋润着语文课堂,丰富多样的朗读定会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金婷,安徽郎溪县实验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