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018-08-24贾明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优势和信息。同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有效整合起来,能够让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课文内容精心选择教学素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在信息技术下的语文课堂,学生结合丰富的学习素材进行思考和探究,能有效突破重难点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形式发生了创新,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一、运用信息技术备课,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
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丰富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在观看过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备课,让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学习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从丰富的信息技术素材中精心选择,用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设计课件,重点关注课文中的重难点部分,结合信息技术素材继续设计,这样设计的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进行学习,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来理解课文中的文字,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高效掌握所学内容。在信息技术作用下进行备课,能使语文教学内容更生动、更形象,是构建高效教学的基础,让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要使其优势得到最大化发挥,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软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上课一开始就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主动进入到学习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声音、图像和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进行学习,达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语文思维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盘古开天地的动画片。在有趣的动画片吸引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他们通过阅读课文,结合信息技术展示的内容进行理解,高效完成了学习内容,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课文内容,达到深刻理解的程度,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设计重难点内容,利用图像和文字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让他们能够深入理解,掌握课文的主旨。在教学重难点内容时,如果教师采用详细讲解的方式进行,容易让学生养成惰性思维,遇到问题后不会主动解決。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趣味性的内容能够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在遇到理解不了的问题时,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的内容进行思考,通过反复阅读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来解决这些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高,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更深,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童话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内容,通过精美的图片给学生创设课文中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探索课文。在信息技术课件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花园很美。又是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花园很荒凉呢?请你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在后面作适当的批注。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学生一边分析课文一边思考问题,最终找出答案。通过分析花园的变化,学生从中体会到巨人的性格及文章蕴涵的道理,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
四、利用信息技术激发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展示和课文相关的背景,对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介绍,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饱含情感的探索课文内容,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让学生借助文字走进作者的内心,通过心灵交流来理解课文内容,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课文中描写的两个情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情感。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引导他们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在信息技术情感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情感的引导下掌握课文内容后,要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讨论,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来。通过沟通交流,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碰撞,激发了更多智慧火花,让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入全面,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下的语文综合能力获得了提高。
五、创设信息技术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获得真实感受的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情境中思考和学习,有助于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情境开展教学,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创设信息技术情境,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融入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思考、去感受。信息技术情境可以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通过主动探索掌握所学内容。
1.设计导入环节,激发求知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性的导入环节能给学生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兴趣引导下认真探究课文内容,让他们快速掌握所学内容。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教师要从课文内容出发,从信息技术素材中选择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通过看、听来对课文有初步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有效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内容,在阅读和思考的作用下深刻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观潮》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一开始给学生播放潮涨潮落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涨潮时的壮观奇特和潮落后的平静。在分析课文内容时,学生会在观看信息技术课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在阅读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在感受信息技术内容的同时,对课文中描写的情境有了深刻理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展示问题,激活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掌握课文内容。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问题,让学生先了解教师设计的问题,然后进行课文分析,找出和课文相关的内容进行思考,顺利解决问题。在用信息技术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先展示简单的问题,学生解答简单问题后,会受到鼓舞,主动探索其他问题,使他们分析课文的能力获得提高。为了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进行设计,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用信息技术播放“你真棒!”的语音;学生回答的问题错误时,用信息技术播放“继续努力!”的语音。在快乐的人机互动中,学生很快回答完了问题,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有效发展。
3.情境朗读,加深感悟。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朗读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更深入,对课文的理解更全面。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进行阅读,通过阅读进行感悟,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周恩来的电影片段,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下进行课文阅读。在积极主动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后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后巩固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巩固学习,能够对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再次回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在传统的课后鞏固阶段,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题目进行巩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遇到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的部分,就不能顺利完成作业题目,不利于他们的回忆和巩固。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整合之后,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上传到学校的相关网站上,让学生在进行课后巩固时上网查阅,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学习和思考。利用网络进行再次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课上没有理解的内容,学生可以进行再次学习。在巩固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他们掌握了课堂学习内容后,通过网络查阅这种题目涉及到的内容,接触到更多相关的知识,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把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学科整合起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把信息技术资源和语文课文内容有效结合,让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情境学习和记忆,有利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快速掌握所学的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在操作信息技术课件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他们的探索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在主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使语文课堂成为创新课堂、高效课堂,推动该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贾明慧,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