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积累,让学生做“有米之炊”
2018-08-24刘平兰
“不要写作文啦!”一到作文课,学生那厌烦的表情立浮于面,能积极主动写作的只有四五个人。在老师的一番软硬兼施的高压下,学生紧皱眉头,猛咬笔杆儿,“哗啦啦”翻作文书……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啊!……
面对这些囧况,相信众多语文老师是绞尽脑汁,使尽了十八般武艺……我也不例外。在跌跌撞撞的千方百计实践施行中,我发现:学生作文难的最根本原因是“肚里无墨,心中无物”。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认为要想让孩子写好作文,不妨先帮他们“备米”——指导学生积累,让他们能进行“有米之炊”。
学生的积累,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以课本为载体,诵读中积累语言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名篇名著,好词好句比比皆是,它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前人智慧与创造的积淀,不论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还是意境优美的散文和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描写漓江的水的句段:“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见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一块无瑕的翡翠。”这可是学生描写水的经典范句。通过仿写,还可以启发学生写天空,写树林,写心情……这名句对学生写作来说简直是“功不可没”啊!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精美的语段、富有哲理的诗文,只有熟读成诵、品析感悟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背诵转化为自觉行动,这样会大大提高背诵效率。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将会为学生储备大量的语言,就能“下笔如有神”。
二、以阅读为法宝,博览中积累语言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博览群书,自然是语言积累的“制胜法宝”。书读多了就能触类旁通。平时单单靠上课给学生输送的知识还不够的,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
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甚至大人而言,阅读是最有益却是最难做到的一件事。请看2016年我国读书数据: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要苦花心思。
1、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布置一些课外搜集资料的作业,如:学了《景阳冈》,推荐学生读一读《水浒传》;学了《江畔独步寻花》,推荐学生读《唐诗三百首》;学了《年的来历》,联系过年和节日的相关习俗的来历,学生们兴味盎然。老师顺势而导,让学生搜集相应的书籍来阅读,学生必是兴致勃勃。
2、指导写好读书笔记。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读的书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读书笔记则立足于读,落实于记。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等,会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有效促进语言积累。
3、搭建交流的平台。教师对学生的积累不能放手不管,那样学生会很快失去兴趣。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必定会掌握精妙词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此时,应给予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要通过定期比赛、优秀作品展评、读书心得交流等评价激励手段,促使学生对积累保持长期的高度的热情。现在中央台的《朗读者》这个节目大火,学习也可以模仿这个节目,在每天的早上或者中午,可以叫學生到广播站读美文,交流心得。同时也可以举行“演讲”、“词句接力赛”、“我最爱的书”等小型节目;“好书推荐卡”“读书分享卡”等制作活动,更加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以课堂为阵地,理解中积累方法
语文课堂,就是一次赏析会,是与文本的深入交流。如学习词语要推敲用词的准确性,学习句子与段落,要从反复出现的语言现象中感悟句子的表达形式和连句成段的方法,读完课文要感悟记叙的顺序和主次内容的安排……语文老师要占据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引导学生理解文字,学习和积累方法,让学生知其大概博闻强记。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四、以生活为依托,见闻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和蔼可亲的妈妈,严厉负责的爸爸,天真烂漫的小妹,难忘的郊外野游,让你心痛的亲人分离,让你啼笑皆非的朋友聚会,一次难忘的经商体验,一个令你泪盈满眶的广播剧……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美丽山河的熏陶,社会中的实践与历练不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吗?
此外,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具体地认识事物,认识社会。学生了解的东西越多,他观察事物的兴趣越浓,积累的素材越多。不要三分颜料开染店,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头脑。学生头脑里有了丰富的材料,才能够谈得到选择材料,写好作文。
学习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我们教师不但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教师要不断开辟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才能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坚持不懈勤加积累,学生写作的功夫就会水到渠成,写出血肉丰满的文章。
参考资料:
1.臧爱霞.浅谈如何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读与写.2017第16期.
2.付黎黎.谈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与方法.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
刘平兰,广东高州市第一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