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瑶族夜歌:藏在深山瑶寨的文化遗产
2018-08-24黄宝川
黄宝川
以歌待客、以歌会友是瑶族人民的一种特殊礼节,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瑶族人口聚居的三江乡,有一种古老的文化娱乐活动——夜歌,至今仍在流行。在这里,每逢新春佳节或是大红喜事,只要有外村爱唱歌的客人到来,主人就会找来本地的歌手与客人对歌。附近的村民听说有歌堂,都会聚拢来听,像看晚会、看电影一样,好不热闹。
我参加过几次当地村民举办的夜歌堂,亲身感受和体验了夜歌那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对歌师们的了解,进一步感受到夜歌那不同寻常的文化魅力。
据史料记载,居住在恭城三江乡一带的瑶族人是元朝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从湖南江永千家峒迁徙而来,一直就有唱夜歌的习俗。过去,夜歌都在晚上进行,从晚上七八点钟开始,到第二天早上七八点钟结束。这种通宵达旦的夜歌堂,上半夜听的人比较多,下半夜听的人比较少。好处是增加晚上的热闹气氛,留宿客人通宵听歌,不用主人安排床位睡觉(困难时期,被子紧张)。问题是,下半夜听歌的人大都回去休息了,没有了热闹的氛围,对歌双方都兴趣减半。现在的夜歌堂把时间提前到从下午1点钟开始至深夜1点钟左右结束,这样既保持了夜歌堂的人气,又使唱歌和听歌的人都有一定的休息时间。
夜歌作为瑶族人民的一种传统文化活动,在恭城瑶乡世代流传,不少青年男女在歌堂上找到了称心的伴侣,而最为大家所称道的是从歌堂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尊重人、理解人,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然而,由于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入瑶乡,进入瑶族人民的家庭,作为古老文化活动的夜歌,一度被年轻人所遗忘。夜歌面临失传的境地。
近年来,为挽救瑶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夜歌,当地夜歌歌师李松财、陈代忠等为数不多的几位中老年歌师积极组织开设夜歌堂,并耐心传授、培养年轻歌手,使夜歌歌手后继有人。同时,他们还利用当地的一些网络自媒体山歌群,传授夜歌唱法,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夜歌。据当地文化部门的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三江乡村民自发组织的夜歌堂达150场,参与对歌的歌手80人,其中50岁以上的中老年歌手50人,30至50岁的歌手30人。由此看来,夜歌的传承和发展大有希望。
夜歌的唱腔均为原声,无任何乐器伴奏。演唱者需放声高歌,吐字有拖音及少量装饰音。对歌时使用桂柳方言,这样大家都能听懂,易于交流。
夜歌的歌词一般都是即唱即编,随口成章,其格式与普遍流行的山歌格式相同,一般为七言四句式,一、二、四句最后一字互相押韵。如:
江南一处梅花开,
一树梅花双手栽;
昨晚歌堂圆满了,
二回相遇再安排。
这其中的“开”“栽”“排”均押“ai”韵,其押韵形式称为“起、承、转、合”。唱者朗朗上口,听者顺耳易记。另外,也有第一句为三字句,二、三、四句为七字句。这种格式要求二、四句最后一字押韵。如:
邀起贵,
贱把歌言邀一声;
主人舍了千般意,
吃餐宵夜领主情。
夜歌对唱的双方一般由两人组成,一名主歌手,一名副歌手。主歌手除了主唱外,還要负责在唱每一首歌之前,将要唱的歌词口述一遍告诉副歌手。副歌手的职责就是陪唱,使得歌声洪亮,让对方及听众听得清楚明白。副歌手一般都是由尚不能独立唱完整个歌堂的山歌爱好者担任,这些人通过陪唱,渐渐掌握了整个歌堂必经的程序及常用的歌词,进而达到独立支撑整个歌堂的能力。
夜歌有固定的程序,对歌双方必须遵守这个程序,否则无法将歌对唱下去。首先是起歌堂。起歌堂又分为开场歌、邀、请、劝、求等五个部分。起歌是由主队歌手唱的,先唱开场歌:
自从盘古开天地,
先造黄河后造城;
先造黄河长江水,
后造凡间世上人。
高山砍竹惊动土,
庙里烧香惊动神;
读书惊动孔夫子,
唱歌惊动主家人。
客歌手出于礼貌,不会立即就接唱,要等到主歌手唱完邀、请、劝、求总共数十支歌后,客歌手才会接唱。
接歌时唱的都是一些自谦的歌。如下面这几首是一直被歌手们沿用的:
出门脚踩单边路,
脚踩单边到贵乡;
来到贵乡进贵府,
门前步步是金镶。
蝴蝶来到金狮坡,
两翅摇摇没敢落;
众堂老少围围坐,
没敢开言接贵歌。
铜打葫芦难开口,
铁打剪刀开口难;
不接又怕歌堂骂,
接得又怕老人谈。
只要对方一接歌,双方便开始对唱起来。一般对歌的双方都坐在同一间屋子里,但不是面对面地唱,而是各占一个火塘,相背而坐。当然也有一些胆大的歌手,唱着唱着就坐到一起,那是例外。
歌堂起好后,双方先唱些闲歌,即兴编词,互相赞美对方的风物、人品和才学。如:
(甲)山歌好唱难起头,
起屋难起绣花楼;
烧瓦难烧琉璃瓦,
生铁难打钓鱼钩。
(乙)贵年轻,
贵的歌声好惹人;
隔壁大嫂打鞋底,
丢脱鞋底跑来听。
“闲歌”一般要唱一个钟头左右,接下来就是由一方提议“讲古人”(即讲故事)。一般都是男歌手讲(唱)故事,也就是将流传的民间故事编成歌来唱,女歌手则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盘歌。一来一往,一个故事往往要唱三四个钟头。
开始是这样唱的:
(甲)贵是才高又聪明,
好歌条条真惹人;
十二闲歌唱不尽,
邀贵换条理路行。
(乙)十二闲歌唱不完,
换条理路也不难;
贵是见多又识广,
讲个古人把心宽。
“讲古人”分“讲”方和“盘”方。“讲”方唱一首,“盘”方根据故事情节进展,提问后面的情况。歌手们喜欢唱的都是一些反映劳动人民勤劳、善良、忠孝、仁义的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五子行孝》《石崇富贵》《薛仁贵与王宝钏》等。
夜歌堂是瑶族人民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文化生活,不论哪家起了夜歌堂,邻近的男女老少都会聚拢来欣赏。唱到晚上十点多钟,主人就打油茶给大家喝。喝油茶时歌手就唱“吃茶歌”:
手拿莲花碗一只,
吃茶邀起贵家人;
今夜主人真有意,
一齐来领主人情。
来了好客添好主,
粗茶来待贵家人;
手拿茶碗歌声断,
茶碗落台再起声。
喝完油茶休息一会儿,又唱:
吃了油茶碗落台,
金丝马尾扫银台;
碗落台中歌声起,
齐家唱起解宽怀。
唱至深夜,主人要办夜宵给所有在场的人吃,于是又有多支“宵夜歌”:
主人情义重如山,
吃了一餐又二餐;
为了寒家到貴处,
弄得主人好麻烦。
吃罢宵夜又继续唱,有些夜歌堂要一直唱到雄鸡高唱,东方破晓,客队歌手方才提议收歌。
收歌是歌堂的结束部分。有贺主、贺贵、辞别、留贵、收歌等环节。这些都是礼节性的歌,是非唱不可的。
夜歌堂从形式上大致可分为婚宴歌、寿宴歌和其他喜事歌(如新居落成、小孩满月、村寨会期等)。纵观各种形式夜歌歌手们所唱的歌,不难看出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忠孝仁义、文明礼貌行为的尊崇。
唱歌双方自始至终都非常谦虚。始终把对方称作“贵”,把自己称作“贱”或“寒苗”。
有时还引用古代诗人的著名诗篇:“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为了龙情来庆贺,好意寒村慢慢为。”
这些歌手们随口唱来的歌,不仅表达了对对方的尊敬,同时也向人们传播了一种热爱生活、文明礼貌、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表现的是自强不息、乐观向上、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这就是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