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云技术的公共工程决策政府信息平台构建研究
2018-08-24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周义君金淑霞
文/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周义君 金淑霞
周义君,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硕士研究生
金淑霞,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硕士研究生
0 引言
公共工程通常指由政府(代表国家、社会和公众)出资或决策,以实现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及普通公众利益、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为目的的公益性、公共性、准经营性及经营性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1]。相比一般工程建设项目而言,公共工程具有公共性、社会保障性、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外部效应显著性、政治敏感性等特殊性,因此其决策结果带来的影响远大于一般工程建设项目。公共工程决策失误不仅造成国家资源的巨大损失,还导致社会公共利益和普通公众利益受到侵害,对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构成阻碍,严重背离最大限度保障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普通公众利益这一根本宗旨。近年来,国内频繁发生大量公共工程决策失误事件,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包括诱发严重群体性社会事件)。
尽管导致我国公共工程决策长期性高失误率的原因较多,但公众在对工程信息了解很少或不了解情况下参与决策是导致公共工程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2]。传统观念使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极少关注公众的知情权,而公共工程的公共性又决定了公众参与决策的必要性,公众在对工程信息了解较少的情况下参与决策,其科学性难以实现,决策失误现象频繁。确保公共工程决策的科学性已成为迫切的社会需求。
在公共工程决策中,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决策科学性的前提。网络环境下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具有政府信息公开职能,但由于公共工程自身的复杂性,其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广州市住建委设置专门网站将最新的公共工程项目基本信息予以公开,但信息大都以“通知公告”形式出现,公开内容仍停留在“表面”,项目具体信息匮乏。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范围和内容不足导致政府公信力受到质疑,严重者更激化出“怪象”:只要是公共工程,公众就觉得有损自身利益,在对工程本身了解不准确或不了解情况下,盲目维护自身利益,引发一系列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因此迫切需要一个信息公开平台,确保信息及时有效公开。信息化技术有助于公众直观了解工程信息,化解公众与政府间的“隔阂”,本文运用BIM等信息技术对我国公共工程信息公开进行探讨。
1 公共工程决策中政府信息公开面临的难题
公共工程信息公开是确保公共工程决策(信息)公众知情权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施与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要求差距甚大[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原则性规定了政府必须主动公开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而关于政府投资项目的信息公开极为有限,公不公开、公开什么和怎么公开常取决于相关领导[4]。《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公示试点办法》缺少操作层面的程序性规定,对于具体参与范围、参与程序等缺少明确规定。法律依据的不完善制约了政府信息公开的透明程度,公共工程决策信息公开很少涉及微观项目具体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具体性不足,公众知情权难以保障,决策的科学性无从谈起,这是信息公开的难题之一。即使政府公开全部文档以提供全面信息,公众和大多数利益相关者也可能不太愿意去阅读卷帙浩繁的专业性技术文档[5]。公众获取项目信息需花费大量精力,信息内容的易懂性很难保障,这也成为信息公开的难题。
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大致分为以下2种。
1)主动公开或强制公开 包括门户网站或地区政务公开信息平台。近年来多数地方政府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但大部分政府网站“重单向公开而轻双向交流”,互动栏目使用率低、实效性差。政府信息公开模块沦为政绩工程,仅有模板或内容停留在2~3年前。管理不善也导致信息公开滞后,公众了解的大多是作废信息,时效性差[6]。《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然而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政府信息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软硬件匮乏使其在履行公开条例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2)依申请公开 程序相当复杂,如广州市住建委信息申请公开系统需先验证申请人身份,然后受理接待,对申请内容当场不能答复的受理机关在15个工作日内答复,特殊情况经批准再延长15个工作日[7]。此过程耗时过长,如遇特殊情况申请程序更复杂。政府单一的发布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公开,使信息公开流于形式。
2 BIM云服务与信息公开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提出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政府信息、数据开放为抓手,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BIM模型及其相关信息化工具可让项目信息直观可视,为信息易懂性提供技术手段[8]。云计算可将共享信息资源按需提供给移动终端使用,方便随时随地访问信息数据,有效确保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将智能终端、云计算、物联网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产品应用于政务信息公开中,构建基于用户需求的定制化信息公开方式是我国政务公开应把握的重要方向[9]。对公共工程而言,如果能运用云计算、智能终端及信息技术为构建信息平台提供有效技术手段,可大大提高公众知情权和决策科学性。构建BIM技术与云技术集成运用的信息化平台对发挥信息公开中的具体性、易懂性、时效性具有积极影响。
2.1 BIM技术与云计算的集成应用
BIM是设施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其基于三维几何数据模型,集成建筑设施其他相关物理信息、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等参数化信息,并通过开放式标准实现信息互用及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10]。BIM技术具有直观性、可分析性、可共享性、可管理性。其中“直观性”意味着只要有BIM技术,便可利用计算机直观显示,在公共工程决策中使公共工程的建筑模型直观可视,简单易懂;“可分析性”指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分析,如提取某层或某类构件信息,并计算其工程量;“可管理性”指便于对相关工程信息进行管理,BIM技术将信息与三维几何模型相关联,通过建筑组成要素对应几何模型部件,易发现所需信息。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共享的软硬件和信息资源可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终端使用[11]。一个政府部门,考虑到信息中心和各垂直部门的信息资源,可能有数千台服务器和数百套业务系统需整合管理,且多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对信息资源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可选择云计算。就公共工程决策而言,其涉及的信息资源呈现出“大用户”“大数据”“大系统”等特点。云计算平台针对“大用户”“大数据”和“大系统”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以云计算平台支撑的云计算服务,不仅可提高服务效率,还可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将BIM与云计算技术进行集成,利用云计算在大规模计算和数据存储方面的优势,通过将BIM应用转换为BIM云服务,实现BIM应用效率提升。由于BIM云具有云技术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云服务多方共享和协同等特点,降低了各参与方协同工作的难度,改变了传统纸质文件“点对点”沟通模式,形成针对同一BIM模型“多对点”沟通模式,应用于公共工程决策中将为政府与公众的良好互动提供便利。
2.2 BIM云服务应用于项目信息公开
基于云技术的BIM平台基本架构一般由基础层、应用层及访问层组成。基础层的功能是实现云计算存储、模型数据库管理与虚拟计算;应用层可根据项目不同时间节点的具体需求提供类型不同的应用服务;访问层直接面对项目参与方。本研究主要应用BIM云技术的存储、模型数据库管理能力及BIM云服务平台的访问功能。
3 基于BIM技术与云计算集成应用的网络信息平台构建
在公开公共工程决策相关信息时,构建基于BIM技术与云技术集成运用的信息化平台可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为公众获取项目信息提供便利。基于史青宣等[12]提出的云计算政府信息公开系统架构,本文在考虑工程三维数字化模型及通过问卷收集海量数据基础上,提出基于BIM云的信息公开信息化平台。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政府依据法律并结合实际情况明确项目需公开的信息,展示内容与项目设计方进行沟通。在政府牵头下,设计方将所需公布信息在BIM模型中进行编辑维护,并将项目初步设计模型反馈至政府。政府拟定调查问卷,通过自主构建或购买BIM云平台公布问卷。拟参与公众通过访问该平台,浏览BIM模型填写问卷,并将反馈意见存储于该平台。从数据处理到信息公开,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实时互动,社会公众通过访问终端对建筑模型及相关信息进行浏览。访问终端可以是普通计算机,也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信息化平台不仅能将公共工程决策中的具体信息在可视化状态下公布,还能为公众远程和即时参与提供便利。
虽然本研究基本实现了BIM云平台信息公开实施流程的构建,为信息技术在公共工程决策中信息公开领域的推广提供一定参考,但从实现方法看,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都面临诸多挑战。不可否认,将BIM云等信息技术运用于信息公开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信息公开的透明化必将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发展。
4 构建BIM云信息公开平台的影响
BIM云技术对于公共工程决策信息公开的影响体现在以下3方面。
1)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透明度 包括提高公共工程信息公开的具体性和易懂性;提高公共工程信息公开的及时性;为公共工程决策信息公开提供便利渠道。
2)减少政府寻租现象 传统政府信息公开方式不透明,易滋生腐败。而BIM云信息公开平台的开放可有效避免信息不透明。
3)缩短公共工程决策中数据计算、分析所耗时间。
图1 BIM云平台信息公开实施流程
BIM技术与云计算集成应用对解决公共工程决策信息公开具有明显优势,但也应注意其潜在风险。BIM云信息公开平台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平台构建不健全。云计算应用于政府门户网站的研究、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故在BIM云信息公开平台建设过程中必将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整理分析,总结BIM云信息公开平台建设过程可能面临的问题。
4.1 BIM模型精度
在构建BIM云信息平台过程中,首先需建立项目BIM模型,然后利用BIM模型可被批注特性(Navisworks等专业软件可批注功能),将工程参数指标等相关信息批注于BIM模型中,与模型有效结合,达到三维可视化模型及海量数据收集的信息公开效果,保障信息公开的具体性和易懂性。在此过程中,需考虑项目模型的精度,若模型精度过低,仅反映项目整体效果和基本参数,无法与问卷深度相匹配,信息公开具体性难以保障。反之,精度过高,虽能反映项目施工做法、对环境影响等,但设计方工作负担加重,同时需施工方等提前介入[13]。
4.2 数据管理
BIM云信息公开平台面临的访问群体是与公共工程决策相关的各参与方,包括政府、社会公众及企业组织等,访问数量较大,在平台实现的模型和数据存储、信息分类分析、信息交互呈现和传递等功能过程中涉及大量数据传输、存储、分类、分析及管理。处理数据中,如何通过平台不间断服务,自动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将是信息公开数据管理的关键。
4.3 政府管理模式
BIM云信息公开平台的建设应用对政府管理工作提出新考验。
1)政府部门工作方式转变 在BIM云信息公开平台上,原本应由政府工作人员完成的信息公开内容、数据存储等工作,现都交由信息平台处理。政府工作人员需牵头设计方建立项目的BIM模型,组织专业人员设计问卷,更需熟悉工程项目具体信息,提高专业素质。
2)管理方式变化 传统信息公开方式中,政府拥有公共工程决策信息的相关数据。而现在数据的存储、处理通常在信息平台中完成,这样使政府信息寻租成为空想,必将触犯相关部门利益,抵制信息平台的使用。为调和这些矛盾,管理方式需进行转变,这也是信息平台带来的管理挑战。
4.4 构建信息平台成本
BIM云信息平台的运行无疑为政府公开公共工程决策信息提供了更经济的方式,公众通过访问终端进行浏览,政府无需再投入资金进行公众调查。但在BIM云信息平台前期构建过程中需投入大量资金。BIM云信息平台的运行需大量服务器及操作系统,为保证信息平台的高效运作,对网络通信的通畅性要求更高,海量数据处理也需购买相应软件。在BIM云信息平台运营期间则需运行维护费用,因此成本因素或将阻碍信息平台的构建。
5 结语
目前我国公共工程决策信息公开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在政府上网工程、云电子政务方面已取得部分成果,国家信息化水平也有相应提高,但我国公共工程决策信息公开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公开对象的遴选、公众参与方式及社会公众参与意见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等。如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使用相关信息技术处理上述问题,不仅需技术创新,更需管理模式上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