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近现代音乐社团“春蜂乐会”中坚人物沈秉廉研究❋
2018-08-24杨和平
杨和平
内容提要: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著名音乐家沈秉廉是“春蜂乐会”的提出者和中坚人物。他致力于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中国音乐事业,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外国歌曲编译及其文化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围绕沈秉廉的音乐贡献展开论述,对于深化中国近现代音乐家及作品研究有可资借鉴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急剧变革,古今制度转换,新旧权力更替、中西文化碰撞,废科举、办新学,反对旧文学、倡导新文化成为风靡一时的风尚。以蔡元培、陈独秀、鲁迅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推行以“白话文”“新诗”等为特征的改革运动,掀起了以“科学”“民主”为标志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涌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反映在音乐方面,表现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兴起、新型音乐社团的创立和社会音乐活动的开展。其中,“春蜂乐会”①就是一个反对封建礼教,倡导男女平等,鼓吹新文化、传播新思想,致力于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及相关文化事业的进步团体。该团体由钱君匋②建议,沈秉廉③提出,1927年成立于杭州,主要成员有钱君匋、邱望湘、陈啸空、沈秉廉等人。
作为“春蜂乐会”提出者和中坚人物,沈秉廉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与封建礼教分庭抗礼的代表人物,他的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外国歌曲编译呼应了新文化运动,是对社会的精神洗礼,也为青年摆脱封建思想桎梏提供了舆论力量。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音乐领域,沈秉廉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会奉献着,无论是他从事的音乐教育、音乐创作,还是外国歌曲编译,都已经烙下了深深的足印。他将“生命与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密切关注并促进中国新音乐事业的发展进程,他超越了生命的个体存在,跨越了生命的群体集合,践行着他对中国新音乐实践的永恒探求,凸显出他的人生价值;他投身音乐教育活动,参与创办浙江艺术专科学校,主编出版、审定各类不同层次的音乐教材,为音乐人才培养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创作有艺术歌曲、儿童歌曲、儿童歌舞剧等作品近千首,开创歌曲形式、内容的新局面,为当时低迷不振的音乐创作,注入了清新的活力;编译了外国经典歌曲百余首,代表了他那个时代外国歌曲编译的最高水平,促进了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也开阔了国人的音乐文化视野。不论是音乐教育、音乐创作还是外国歌曲编译,沈秉廉都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位代表。他作出的贡献为推动中国新音乐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状况,对今人深入认识历史有一定的参照作用。然而,对于这样一位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曾经作出过贡献的音乐家,目前所见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著里,基本是一笔带过,甚至史册无载,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历史地位,相关研究还有待开拓与深化。基于此,本文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沈秉廉作宏观有机动态的理论把握与评价,旨在推进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
一、生平与贡献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滋养一方艺术。沈秉廉1900年生于江苏吴县甪直镇。吴县位于太湖之滨,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有言道“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县”,吴县历史悠久、风光旖旎、人才辈出,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立县距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存续有三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紫金庵彩塑罗汉等古迹,涌现出范仲淹、朱长文、冯梦龙、金圣叹、马如飞等文人名士……而沈秉廉便是在深厚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位音乐家。
1916年沈秉廉考入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④,1921年毕业后任小学音乐教师。1922年考入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从刘质平学习乐理、和声、钢琴和作曲法等课程,其间在《民国日报》副刊《艺术评论》《觉悟》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有记录陈独秀、田边尚雄等人发言的文章⑤,也有音乐专论⑥发表,展露出他的音乐艺术才华。1925年7月,沈秉廉毕业留校工作。1926年7月,浙江艺术专门学校在杭州城隍山创立,沈玄庐任校长,沈秉廉从上海前往浙江,担任该校教务主任。沈秉廉凭借个人关系,邀集他在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的同学前来任教,钱君匋教授图案,邱望湘和陈啸空教授音乐。浙江艺术专门学校优雅的环境,引起钱君匋诗意的遐想,伴着对新文化、新思想的追求,蕴藏于他内心的情感呈现为一首首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抒情诗篇,部分集结于钱君匋著的诗集《水晶座》⑦,收有《蝶》《你是离我而去了》《寂寞的海塘》《笑声》《海边》《夜曲》等36首抒情诗。
同年冬季,钱君匋与学生叶丽晴相爱,迫于父母的压力与反对,叶丽晴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年长十多岁的男人。钱君匋将失恋的痛苦,对封建礼教的痛恨,以及对父母包办婚姻的憎恨,全部写进新诗《悲恋之曲》以排解心中的苦闷。艺专同事沈秉廉、邱望湘、陈啸空等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非常同情钱君匋的遭遇。真是机缘巧合,他们几个人都对封建礼教有深刻的认识,都经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也都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又因为音乐教育事业的共同追求,在同一个时间节点上聚合在同一个地点。从日常生活、工作,到音乐创作,甚至感情,他们惺惺相惜,相互帮助、相互切磋,可谓志同道合。钱君匋建议,沈秉廉提出要建立一个以宣传新文化、传播新思想,展示时代风韵、弘扬中国音乐文化为主旨的进步组织——“春蜂乐会”。一提出就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春蜂乐会”很快就成立了。正如沈秉廉所说:“无论何种情感,如果郁结在心中,都是苦闷的;反之使它发表出来,才可以得到一种快适;爱为情之一种,自然不在例外,自然也需要于发表。而发表的最好方法,恋歌不敢自傲,可以负其完全责任;为爱所包围的青年男女呵,在苦闷的时候,何不来同声一唱呢?”⑧他们决定以音乐之名,控诉封建礼教的桎梏;以旋律的方式,唱出自由恋爱的心声和男女平等的追求。尽管后来他们没有在一起工作,但却始终以作曲家的自觉身份活跃于世,始终秉持“春蜂乐会”的主旨继续创作,产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涌现了一批影响广泛的音乐教材。
“春蜂乐会”成立以来,钱君匋、邱望湘、陈啸空和沈秉廉创作了许多鼓吹男女平等、恋爱自由的抒情歌曲,多数发表于《新女性》杂志。1929年6月钱君匋选了《摘花》《你是离我而去了》《在这夜里》等14首,编成《摘花》⑨在开明书店出版。其中有沈秉廉以“沈醉了”为名创作的4首作品,分别为《记得是清早》(钱君匋曲)、《遣嫁前一夕》(钱君匋曲)、《春夜》(陈啸空曲)和《无奈》(钱君匋曲)。“春蜂乐会”创作的反映爱情生活的抒情歌曲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为青年们摆脱封建桎梏提供了舆论支持,适应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很受青年朋友们欢迎。初版的《摘花》很快就兜售一空,并多次再版。“春蜂乐会”成员的创作不仅抒情歌曲影响深广,而且儿童音乐也广受欢迎。“他们创作的儿童歌曲和儿童歌舞剧,成为当时中小学学习音乐的教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⑩可以说,“春蜂乐会”作曲家的创作有力地抵制了当时萎靡、低俗歌曲的不良影响,为那个时代的歌曲创作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开拓了歌曲创作的新局面。
“春蜂乐会”成员有长期一线教学的经历,都经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洗礼,他们对当时的社会需求和社会现实了解透彻,也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有深入的认知。这对他们日后从事音乐创作和音乐教材编撰,甚至是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928年,沈秉廉的《三民主义教育中学新歌》(商务印书馆)、《小学生甜歌77曲》(儿童书局)、《面包》(音乐教育社)出版,其中儿童歌舞剧《面包》里的歌曲《小红萝》《张阿大》根据外国歌曲填词而成。同年,开明书店出版钱君匋编《中国民歌选》,收录沈秉廉作词的《晨光》(英国歌曲《雅典女郎》)、《秋夜闻砧》(赞美诗《耶稣恩友》)、《我的家庭》(英国《可爱的家》)、《雪》(赞美诗《平安夜》)、《夜思》(赞美诗《耶稣血》),此外沈秉廉作词《春姑娘》收于《台湾儿童歌曲大全》,《农夫初归家》(W.H.Monk曲)收于《复兴音乐教科书》等。
1929年,沈秉廉编《名曲新歌》(音乐教育社)出版,收有他作词的《七夕》(北欧《维丽雅》)、《怀友》(英国《她的笑容》)、《横渡太平洋》(意大利《女人多变》)、《春来了》(鲁宾斯坦《F大调旋律》)、《我的家庭》(英国《可爱的家》)、《疾风卷悲秋》(英国《过去的好时光》);还有沈秉廉作词、赵元任作曲的《我爱中华》,沈秉廉作词作曲的《中国心》,以及沈秉廉作词、(美)鲁特作曲的《送旧年》收录于《先行者之歌——辛亥革命时期歌曲200首》,而沈秉廉作词的《春游》收于《中外少儿歌曲》;此外沈醉了、陈雪鹄的《名利网》(开明书店)出版。
1930年,沈秉廉和钱君匋的《幼稚园新歌》(商务印书馆),沈醉了和戈眉山的《群鸡》(开明书店),沈秉廉和沈百英的《幼稚园音乐游戏》(商务印书馆)出版。同年,邱望湘和钱君匋编《金梦》(开明书店)收有沈秉廉作词的《生存之疲倦》(陈啸空曲)、《哂纳》(邱望湘曲)、《挨近些》(陈啸空曲)、《再也不分离》(钱君匋曲)。
1931年,沈秉廉到商务印书馆小学用书组担任儿童读物编辑,曾与何明斋合编《基本教科书音乐(中级4册)》《基本教科书音乐(高级4册)》;并出版有《小学生甜歌44首》(儿童书局)和儿童歌舞剧《五蝴蝶在花园里》(儿童书局);1932年沈秉廉的《儿童音乐教科书(初级8册)》、《儿童音乐教科书(高级4册)》均在儿童书局出版;沈秉廉作词《鸡声》(沈秉廉曲)、《小鸟的歌》(松山曲)、《夏日》(德国民歌)以及赵元任作词《我爱中华》(沈秉廉曲)收于《复兴音乐教科书》;沈秉廉作词《记得是清早》(钱君匋曲)、《遣嫁前一夕》(钱君匋曲)、《凯旋之夕》(邱望湘曲)收于《恋歌三十七曲》;而沈秉廉作曲的《你家哥哥那里去》和《雪弥陀》收于《甜歌77曲》;沈秉廉、钱君匋的儿童歌舞剧《广寒宫》(开明书局)出版。
1933年,沈秉廉自营“听月书局”,同年6月受聘为教育部中小学音乐教材编订委员会委员。由沈秉廉编著,王云五、李拔可校订的《复兴音乐教科书(高小1—4册)》(商务印书馆)出版;同年,潘伯英著、沈秉廉校正《小歌曲》(商务印书馆)出版;谢康编、沈秉廉校正《新生》(商务印书馆)出版;叶圣、何明斋、沈秉廉、沈百英、李振枚、陆凤潜、杜其垚合著《蜜蜂》(商务印书馆)出版;沈秉廉作的《建设与读书》(Rossini曲)、《归燕》(C.W.Glover曲)收于《北新歌曲》。1934年,沈秉廉编著,王云五校订的《复兴音乐教科书(初小1—4册)》(商务印书馆),邱望湘和沈秉廉编著《北新音乐教本》(北新书局),沈秉廉编《荒年》(商务印书馆)以及吴增芥、黄勖哉编,沈秉廉校订的《幼儿园的音乐》(商务印书馆)出版;同年,沈秉廉作词作曲的《小鸟学飞》与邱望湘作词、沈秉廉作曲的《牧童的悲哀》收于《小学唱歌教材》。
1935年,沈秉廉作词作曲的《欢迎新友》《捉迷藏》《送旧年》《猴子戏》《春雨》《放牛放到山上》《农夫辛苦》《摇船》《火车快飞》《萤火虫》收于《小学音乐教材初级》;钱君匋作词、沈秉廉作曲《无奈》收于《深巷中》;沈秉廉作词《青年歌》(英国《一试再试》)、《摇船》(赞美诗《礼拜完毕》)、《催眠歌》(德国《摇篮曲》)收于《儿童音乐教材》;沈秉廉作词《空中旅行》(赞美诗《信徒歌》)收于《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音乐教材》;沈秉廉作词《春神来了》(德国《离别爱人》)、《救生船》(德国《我是一只鸟》)、《放牛到山上》(法国《月光》)收于《小学音乐教材》;沈秉廉作词《亮晶晶》(日本《小麻雀》)、《布谷》(德国《杜鹃》)收于《儿童音乐教科书》;沈秉廉作词《月夜》(德国《离别》)收于《初中唱歌教科书》;同年,沈醉了和陈啸空编著《成功与自助》(开明书店),沈秉廉《初级中学用绝妙歌曲集》(厅月屋)出版。
1936年,沈秉廉和沈百英合编《幼稚园音乐一百六十首》(商务印书馆)出版;费锡胤编著、沈秉廉校订《音乐家的故事(上下册)》(商务印书馆)出版;1940年沈秉廉作曲《我爱中华》《麻雀的救国会议》《看我架了小飞艇》《小人国的奇迹》《年轻力壮》《空中旅行》收于《小学音乐课本(高小)》;1941年,沈秉廉协助妻子经营“集美书店”;1944年与沈百英、赵景源合办“基本书局”,主要出版小学生的辅导教材;1947年《怎样练习唱歌》(商务印书馆)出版;1951年《新唱游》(大东书局)出版;1953年任万叶书店编辑,半年后回“基本书局”工作;1954年“基本书局”与少年儿童出版社合并,沈秉廉在此工作;1957年因家修葺房屋,他不慎自二楼坠下,与世长辞。
二、编撰音乐教材
沈秉廉在一线教学实践中,深感教师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使命重大。“在精神界情、知、意三方面,我们却承担了训练最尊贵的一部;我们的生活是何等神圣,我们的使命是何等重大;我们要是无愧于自己的职责,除热心将事外,选择教材,当不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吧?”他认为选择教材当是教师工作的重要部分,好的教材对于完成教育目标有不可低估作用。他“致力于少年儿童音乐教育,二十年代末期至三十年代编著了不少普及小学、幼儿园教育的书籍”。
(一)音乐教材编撰背景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学校教育领域出现了宣传“科学”“民主”思想和提倡学术自由的变革。伴随着国外教育思想的传入,我国旧有的教育理念受到冲击,引发了国人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的思考。1922年11月,“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壬戌学制”,标志着“六三三”学制开始在我国教育领域实施。为贯彻落实新学制,北洋政府教育部责成“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制定了《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纲要》,并于1923年6月颁布实施。《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纲要》规定将音乐课纳入中小学必修科目,并对中小学音乐课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做了详细的说明。在《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纲要》的指导下,各类音乐教材争相出现、良莠不齐。为规范音乐教材标准,1932年10月,“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部颁小学音乐课程标准》《部颁初中音乐课程标准》以及《部颁高级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为中小学音乐教材编撰提供了选材依据和质量保障。
此外,多年的学校音乐教育实践,让沈秉廉对青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有深入的观察和了解,也成为他编写音乐教材、创作歌曲必须考虑的问题。他认为,不论是音乐教材的编写,还是歌曲的创作,都要充分考虑接受对象的特殊性。儿童音乐教材与儿童歌曲创作,都应全面思考儿童的审美接受能力、思维特点、心理状态和语言特征,这样才能体现儿童的个性、符合儿童的需求,才能易于儿童喜欢、接受和理解。正是在长期教育实践和理论思考的催化下,沈秉廉编撰出了一系列广受推崇的音乐教材。在那个师资不足、教材匮乏、教学设备简陋的时代,沈秉廉编撰的教材犹如久旱逢甘露般沁润着青少年儿童的心灵,他本人被聘为教育部“中小学音乐教材编订委员会”委员,说明沈秉廉和他编撰的音乐教材是有广泛影响力的。
(二)音乐教材内容特征
沈秉廉编撰的代表性音乐教科书有《三民主义教育中学新歌》(商务印书馆),《儿童音乐教科书》(初级8册,高级4册,儿童书局),《复兴音乐教科书》(初级4册,高级4册,商务印书馆),《面包》(开明书店),《荒年》(商务印书馆),《甜歌77曲》(商务印书馆),《怎样练习唱歌》(商务印书馆),《名曲新歌》(音乐教育社),《初级中学用绝妙歌曲集》(厅月屋),《甜歌44曲》(商务印书馆),《新唱游》(大东书局),《儿童节应用歌曲》(上海儿童出版社),与邱望湘编著《北新音乐教本》(高级4册,北新书店),与何明斋编著《基本教科书音乐》(中级4册,高级4册,商务印书馆),与钱君匋合著《幼稚园新歌》(商务印书馆),与沈百英合著《幼稚园音乐一百六十首》(商务印书馆),与沈百英合编《幼稚园音乐游戏》,与钱君匋编著《广寒宫》等,以及谢康著、沈秉廉校《新生》(商务印书馆),潘伯英著、沈秉廉校《小歌曲》(商务印书馆),费锡胤编、沈秉廉校《音乐家的故事》(商务印书馆),吴增芥与黄勖哉编、沈秉廉校订《幼儿园的音乐》,以及沈醉了作词、陈雪鹄谱曲《名利网》,沈醉了、陈啸空编著《成功与自助》(开明书店),沈醉了、戈眉山著《群鸡》等。
其中,《儿童音乐教科书》根据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编撰而成,共十二册,初级八册、高级四册;另编有教学指导用书一册。《儿童音乐教科书》的内容多为歌曲,有歌曲集的特点,但又与纯粹的歌集不同,增加了音阶和音程练习,这是沈秉廉一贯强调音乐教育要从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着手的思想体现。经过统计,这12册教科书除了音阶、和声练习外,其余全部是歌曲,并且每册教科书的附录都是同样的两首歌曲——《国民党党歌》和《中国心》。我想,附录中的这两首歌曲反复出现,恐怕与沈秉廉有意识地强化青少年朋友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关。教材中选用的歌曲,歌词简洁明了,旋律优美动听。这些歌曲的歌词多为沈秉廉作词,曲调也有部分为沈秉廉创作,多数曲调选自世界各国。从歌曲演唱形式的角度看,有独唱和合唱两种。合唱作品集中分布在高级4册中,如《红叶》《大雪》《燕子》《冬天的穷人》和《海上的晚霞》5首分布在高级第一册;《乡村》《光明》《少年歌》《采莲曲》《花和鸟》和《老牛的烦恼》6首分布于高级第二册;而《火灾》《向前》《春来哩》《双双蝶》《自誓歌》《及时奋发》《哺儿的燕》《醒来百花》《可爱的家庭》和《愚公移山歌》10首分布于高级第四册。从歌曲题材内容的视角说,教材中的歌曲涉及寓言故事、儿童游戏、生产劳作、学习场景等方面,反映着青少年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受喜爱。
《复兴音乐教科书》的素材选择、内容安排和总体风格均与《儿童音乐教科书》相似,基本沿用了《儿童音乐教科书》的体例,都由基础乐理知识联系和歌曲组成。与《儿童音乐教科书》一样,歌曲占据主要地位,但与《儿童音乐教科书》不同的是,其中的大多数歌曲均由沈秉廉自己作词作曲。并且,增设图表,系统地讲解音符、节拍、音阶等基础乐理知识。将纯粹理论知识以图表的方式表达,并配以直观的图片,抓住了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清晰明了、生动有趣,更易于接受。这套教科书中的歌词通俗易懂,且不乏深意。相比其他教材,内容较为复杂,并且与国学传统联系紧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此外,这套教科书配有教学法5册作为教师参考用书,其中初小4册,高小1册,内容涉及欣赏、练习和相关研究。
《幼稚园音乐游戏》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小歌曲》是幼稚园和小学用书,其中的歌曲一部分选用西洋名曲填词,一部分由编者创作;《幼稚园音乐一百六十首》是一些针对幼龄儿童的歌曲,其中还包括专门为歌曲设计的舞蹈动作;《基本教科书音乐》包括各调的识别方法以及各种音程的练习法,还附加有五线谱的使用说明;《北新音乐教本》内容主要包括音程、节奏以及各种读谱知识介绍与练习;《甜歌77曲》内容主要是歌曲练习,大部分选用的是西洋曲调,歌曲突出“爱”的主题;《怎样练习唱歌》从发音、发声、音程、音阶、呼吸、拍子、听音和读谱方面来进行歌唱训练。这些教材非常适合学生的特点,通俗易懂,便于接受,深受广大师生推崇,多次再版。“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音乐教科书有沈秉廉《儿童音乐教科书》《甜歌77曲》《甜歌44首》《儿童节应用歌曲》,以及邱望湘、沈秉廉《北新音乐教本》,何明斋、沈秉廉《基本教科书音乐》,沈秉廉、钱君匋《广寒宫》,沈醉了《群鸡》《面包》,沈醉了、陈雪鹄《名利网》。数目位居当时“通过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文员会审查的小学音乐教科书”名单首位。
图1 沈秉廉编《儿童音乐教科书》(初级第二册)
图2 沈秉廉编著,王云五校订《复兴音乐教科书》(高小第一册)
三、音乐创作领域
沈秉廉的音乐创作主要集中在儿童歌曲领域,也创作有儿童歌舞剧和抒情歌曲,并且都广为传唱,深受青年朋友的爱戴。
(一)儿童歌曲创作
沈秉廉的儿童歌曲创作,善于抓住儿童语言特征和身心特点,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歌词通俗易懂、旋律流畅明快,多数被编入音乐教材,广受欢迎。从题材的角度说,沈秉廉的儿童歌曲可分为爱国主义、描绘自然风景、描写日常生活以及描绘动物形象四大类主题。其中,爱国题材的作品有《中国心》《国民党党歌》《军歌敲》《出征送别歌》《中华弱》《国旗歌》《杀声起》《忍痛》《干》《向前走》《走向前走》《悼十九路阵亡将士》《荀灌就襄城》《汪踌出战歌》《敌人来了》《怕不怕》《尚武歌》《中山先生》《听呀听》《横渡太平洋》《纪念总理歌》《九一八纪念歌》《黄花岗》《仔细想想》《出征送别歌》《凯旋歌》等;描绘大自然景色的歌曲有《春天来》《春雨》《春容》《春来哩》《菊花》《春晨》《晨光》《早晨的星》《踏青》《秋风吹》《大麦黄》《秋夜》《深秋》《秋之花》《夜深了》《夜的海上》《一夜北风起》《亮晶晶》《海上的晚霞》《红叶》《柳叶》《青天白日满地红》《太阳落在山边》《泉水》《雪花飘》《桂花》《月光明》《云的画》《雪》《大雪》《雾》等;描写学习生活的有《欢迎同学》《欢迎新友》《开学歌》《风雨中上学》《运动会》《雪夜读书》《冬夜温课》《得益真不少》《每天放学回家》《年假休业歌》《别了先生们同学们》等;反映日常劳动生活场景的有《田家生活》《田家乐》《扫地》《煮饭》《种菜》《织布娘》《布榖》《做工》《放牛到山上》《收稻》《工厂里面嚷嘴喷》《运货工人》《扫雪的老人》《打鱼歌》《种树》《种树歌》《合伙》《磨粉曲》《我种种大麦》《我们来牵磨》等;描绘动物形象的有《蝴蝶》《小鱼》《鸭子》《燕子》《哺儿的燕》《燕子归去》《归燕》《树上几只小画眉》《螺蟀先生》《晒晒窠》《戏子猴》《老鸦诉苦》《老鸦唤小鸦》《乌鸦半夜啼》《狸猫敲大门》《购蛛结细网》《姑娘和小鸟》《真是好计谋》《老鼠捉不到》《老鼠跌进油虹》《双双蝶》《这样地飞》《酿蜜歌》《野兽运动会》《奇怪的旅行家》《覆巢》《小鸟的想念》等。
从体裁的视角看,沈秉廉儿童歌曲多为进行曲、抒情性歌曲和叙事歌曲。其中,进行曲体裁的歌曲在沈秉廉的儿童歌曲中较为常见,尤其是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如《中国心》《国民党党歌》《黄花岗》《军歌敲》《国旗歌》《杀声起》等,多用2/4或4/4拍子,“旋律明朗开阔、起伏较大,并常用上行大跳和分解和弦式的号角性音调;结构简练,句法规整;调式大都用大调性格的调式;速度适合队伍行进的步伐。”比如歌曲《杀声起》进行曲节奏,短促有力,旋律高亢激昂、抑扬顿挫,将战士们勇往直前、英勇奋战的信心和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谱例1 《杀声起》片段
抒情歌曲也在沈秉廉儿童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所谓抒情歌曲,指“某些歌词描写细腻、色彩柔和、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是儿童歌曲创作中运用得很广泛的一种题材形式”。沈秉廉的抒情歌曲代表作品有《你家哥哥那里去?》《夜深了》《长江长》《别了先生们同学们》《纪念总理歌》《圆圆的月亮》等。其中《圆圆的月亮》长短时值节奏交替,旋律线条此起彼伏,仿佛月光下湖面上泛起的阵阵涟漪,清静而悠远,反映着作者对公正和平生活的向往。
谱例2 《圆圆的月亮》
叙事歌也是沈秉廉歌曲创作的一部分,这类歌曲“歌词比较口语化,音乐也处理得较为朴素,与歌词语言结合得更为紧密,速度多为中等;内容上具有叙事性并常带有一定情节展开的歌曲”。代表作品如《开店做买卖》《狸猫敲大门》《放牛到山上》《运货工人》《树上几只小画眉》《双双蝶》《燕子》《卖羊》等。其中,《卖羊》通过活泼的旋律和生活化的语言,刻画出儿童进城卖羊的愉悦心情。
谱例3 《卖羊》
从歌词的层面说,沈秉廉的儿童歌曲歌词简洁明了、接近生活,常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如歌曲《风》将风比拟为小朋友歌唱的声音,歌词:“我来了你们不能看见我,我去了你们不能留住我,我唱歌,呼呼呼,我唱歌,呼呼呼,我唱歌,呼呼呼 呼呼呼。”将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生活景象描绘得出神入化。歌曲《泉水》将山林里的清泉比拟为急匆匆的赶路人,歌词“深山里泉水流流流一去不回头,他急急急,他急急急,他急急急说光阴催我不能留”。通过拟人的表达,向儿童讲述珍惜时间的道理。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
沈秉廉在儿童歌曲创作中还常用衬词来增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如歌曲《咪呜呜咪呜呜好好笑》,歌词:“有一只小黑猫,捉老鼠本领高,轻轻跳,快快跑,灵巧,大老鼠,捉住了,小老鼠,捉住了,咪呜呜,咪呜呜好笑。咪呜,咪呜,咪呜,哈哈!肉儿嫩,滋味儿真好。”用“咪呜呜”来模仿小猫的叫声,将小猫抓住老鼠后的高兴心情形象地表现出来。歌曲《你看一群小绵羊》:“你看一群小绵羊,穿了白衣裳,一跳一跳,来到青草场,吗哈吗哈哈,吗哈吗哈吗哈哈,好像叫娘。”运用衬词“吗哈吗哈哈”模仿绵羊的叫声,形象生动。还有歌曲《一圈儿沿着屋子走》:“来来来,大家都来手拉手,一圈儿沿着屋子走。快活呀,我们真快活呀,天天有许多好朋友!屈啦啦啦,一起拍拍手,屈啦啦啦啦啦,拍拍手。转过来,大家转了过来,面对面地点点头。”运用“屈啦啦啦”“屈啦啦啦啦啦”等衬词,将一群儿童结伴嬉戏、游戏的愉悦心情和欢乐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沈秉廉善于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的儿童来创作歌词,他认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语言特点,才能创作出满足他们兴趣的歌词。如《点路灯》是《幼稚园新歌》教材中的一首,是沈秉廉为幼稚园儿童创作的歌曲,歌词:“呵!夜了,夜了,天已夜了;夜了,夜了,天已夜了。你瞧,你瞧,全镇里边静悄悄哦我们快去,把灯点了;我们快去,把灯点了;去呀,去呀,大家去呀快些跑。”多运用重复的手法,符合幼年儿童的生理特点,易于接受。而歌曲《兄弟们想一想》收于《复兴音乐教科书》(高小第四册)中,歌词为:“兄弟们想一想在这个世界上,岂不是优者存,劣者亡?兄弟们想一想在这个世界上,不能自强,又何能有立场?身体须健康,精神须修养,练习好身手,预备上战场。为人类,为正义;为民族,医创伤,切莫再心萎靡,形放浪。”显然,两首作品的难易程度不一样,这是沈秉廉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接受能力的体现。
从旋律的层面论,沈秉廉的儿童歌曲创作与歌词创作一样,也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面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总体说来,他为幼稚园儿童创作的歌曲音域较窄,基本在儿童音域范围内,最多扩展一个大二度;并且考虑到儿童节奏感和气息的特点,歌曲大多节奏简单,旋律多停顿,结构规整,常用单段体,有时也用二段式。比如前文列举的儿童歌曲《圆圆的月亮》《卖羊》等就是单段体结构,旋律起伏都没有超出一个八度,配以生活化的歌词、规整的节奏,易于儿童接受。
(二)儿童歌舞剧创作
我国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以黎锦晖的创作最具代表。黎锦晖创作的《小小画家》《麻雀与小孩》《可怜的秋香》等作品,把歌唱与舞蹈结合起来,在儿童音乐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黎锦晖之后,又涌现出一批音乐教育家将目光投向儿童歌舞剧创作。“春蜂乐会”成员钱君匋、邱望湘、陈啸空和沈秉廉均创作了较有影响的儿童歌舞剧。
沈秉廉的儿童歌舞剧创作,歌词浅显易懂,音乐流畅。代表作品有《面包》《广寒宫》《荒年》《名利网》《群鸡》《五蝴蝶在花园里》《蜜蜂》。其中,《面包》创作于1928年,讲述了一位穷苦的母亲对孩子的慈爱,饥饿的孩子对小乞丐的怜悯,失去慈爱的小乞丐对于做母亲者的尊敬的故事;《荒年》由17首曲子组成,讲述了一个水荒接着旱荒的年代,全村的人忍不住饥饿各自去逃亡的悲惨情形,于是,天上的仙子不忍孩子们挨饿,就下界救济他们,并赏赐了一个善良孩子的故事;《广寒宫》依照郭沫若所作的童话剧广寒宫编成,由前奏曲和其他七场组成,讲的是张果老在月宫中设学塾教书,教授月宫中的仙女学习时发生的事情;《名利网》讲述的是幸运仙子布置了一张名与利的大网,先后网住了一名贪婪的商人、懒惰的工人和愚蠢的农夫,最终一名勤奋踏实的青年逃脱此网,并收获知识和幸福的故事;《群鸡》讲述的是鸡妈妈领着小鸡外出觅食,在休息的时候,小鸡没有听鸡妈妈的叮嘱,独自外出,遇到了凶狠的老鹰,但最后老鹰被鸡妈妈和小鸡们一起打败的故事;而《五蝴蝶在花园里》主要描绘孩童天真烂漫的生活场景。沈秉廉创作的这些儿童歌舞剧歌词简单明了,题材通俗易懂,曲调简单流畅,也得到了当时“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的认可。满新颖指出,“沈醉了的《面包》等这些学校小歌剧,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同样有其艺术教育价值和美育功能,甚至不妨将其作为我国中小学学生的音乐戏剧教材。”这样的评价,我认为是中肯的。沈秉廉创作的儿童歌舞剧表现的内容都是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符合儿童的生活情趣,而且简单明了的歌词中往往还渗透着爱国、勤奋等励志的话语,旨在让儿童在体验歌舞剧的过程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这些儿童歌舞剧在20世纪30年代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价值不容低估。
(三)抒情歌曲创作
图3 沈秉廉编《荒年》
创作抒情歌曲是“春蜂乐会”成立的主要宗旨,作为“春蜂乐会”的提出者,沈秉廉除了儿童歌曲与儿童歌舞剧外,还以沈醉了为名创作有一些反映爱情主题的抒情歌曲,流露着他对爱情生活的向往。代表作品有《无奈》《记得是清早》《遣嫁前一夕》《春夜》《挨近些》《凯旋之夕》和《生存底疲倦》等。
其中歌曲《无奈》由钱君匋作曲,发表于《新女性》1927年第2卷第12期,歌词“无奈,让生命飞逝,默默地,一日一月更一季。黄金年华非敢随便浪费,此心不愿负知己。往事历历可记,感念去时泪,为着归期难计,只告我:心爱的,去几年,待几年,虽老夷,也毋相遗弃”唱出了恋人之间无限的思念。《记得是清早》由钱君匋作曲,发表于《新女性》杂志1927年第2卷第5期,表达了恋人相遇、一见钟情的情境。《遣嫁前一夕》由钱君匋作曲,发表于《新女性》1927年第2卷第7期,控诉了对封建婚姻的不满,表达了对婚姻自由的向往。《春夜》由陈啸空作曲,发表于《新女性》1928年第3卷第2期;《生存底疲倦》由陈啸空作曲,发表于《新女性》1928年第3卷第12期;《挨近些》由陈啸空作曲,发表于《新女性》1929年第4卷第2期;《凯旋之夕》由邱望湘作曲,发表于《新女性》1929年第4卷第5期。
图4 《无奈》原谱
沈秉廉与钱君匋、邱望湘创作的抒情歌曲一样,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反对封建婚姻,倡导自由婚姻,体现着他们对自由恋爱和对婚姻自由的追求。这些抒情歌曲以反映爱情婚姻生活为主题,歌词通俗、曲调优美,迎合了青年的精神需求,为青年朋友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提供了舆论支持,深受喜爱,传唱广泛。
四、编译外国歌曲
近代以来,随着“闭关锁国”局面的打开,西方音乐文化引入国内,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生激烈碰撞。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远效德法、近采日本”学习接受西方音乐文化。“学堂乐歌”的产生,标志着西方音乐文化系统地传入中国。音乐家们“用西谱者十而六七,用国谱者十而三四”,并“参酌吾国雅、剧、俚三者而调和取裁之,以成祖国固有之乐声。”他们积极引入国外音乐曲调,配作新词,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多元的素材,也对其后国内歌曲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沈秉廉也积极借鉴外国音乐曲调,配以新词。从曲调来源的角度看,沈秉廉选用的曲调十分广泛,有赞美诗曲调,也有民间歌曲曲调,还有西方音乐家创作的曲调。如他赞美诗《礼拜完毕》曲调创作的《摇船》,用英国歌曲《可爱的家》编配的《我的家庭》,用德国民歌《离别爱人》填词的《春神来了》,用北欧歌曲《维利雅》填词的《七夕》,用日本歌曲《小麻雀》填词的《亮晶晶》,以及用选威尔第《女人善变》曲调新作的《横渡太平洋》等均是代表。上列歌曲旋律流畅优美、简单易记,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很多都被作为教学素材编入教科书中。如下表:
表1 沈秉廉代表性外国歌曲编译目录表
填词歌曲 源于 出处 年份《放牛到山上》 法国歌曲《月光》 《小学音乐教材》 1935《救生船》 德国民歌《我是一只鸟》 《小学音乐教材》 1935《春神来了》 德国民歌《离别爱人》 《小学音乐教材》 1935《催眠歌》 德国歌曲《摇篮曲》 《儿童音乐教材》 1935《青年歌》 英国歌曲《一试再试》 《儿童音乐教材》 1935《摇船》 赞美诗《礼拜完毕》 《儿童音乐教材》 1935《空中旅行》 赞美诗《信徒歌》 《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音乐教材》 1935
其中,歌曲《春来了》是沈秉廉用鲁宾斯坦的《F大调旋律》填词而来,收录于《名曲新歌》。该曲歌词运用拟人手法,将春天比拟为一个面带微笑、充满生气的人,在向大家靠近,形象生动。
谱例4
歌曲《秋夜闻砧》是沈秉廉依据赞美诗《耶稣恩友》曲调填词而成,收录于《中国民歌选》。该曲旋律流畅,歌词如诗,将秋夜江边闻砧的景象描绘得形象生动。
谱例5
歌曲《春神来了》是沈秉廉用德国民歌《离别爱人》填词而成,收录于《小学音乐教材》。该曲歌词运用拟人手法,将春天比喻为法力无边的神仙,而“梅花”和“黄莺”也被比拟为鲜活的生命,配以流畅婉转的曲调,刻画出一副生机盎然的春天美景,富含童趣,形象生动。
谱例6
沈秉廉曾经教授的学生忻鼎稼(现居海外)在发给我的邮件中说到,沈秉廉这些歌年代已过去七八十年,如今我们能听到名家们的《可爱的家》《横渡太平洋》等作品,音色美轮美矣,但我们依旧没有忘记幼年时课堂上音乐老师弹着简易的风琴,教我们唱那些歌的温馨亲切的场面。选取外国优美曲调,配以通俗又不失内涵的歌词,是沈秉廉外国歌曲编译的独特魅力,也是其编译外国歌曲广为传唱的重要法宝。
五、音乐教育思想
福柯在“历史学研究的‘事件化’方法”中说到:“任何理论和真理都是特定的人在特定时期、出于特定的需要与目的从事的一个‘事件’,因此它必须与许多具体条件存在内在联系。”沈秉廉的音乐思想继承中国传统乐教思想,借鉴西方音乐文化理念,结合自身教育实践的诉求,逐渐形成并阐发出来。
我国有悠久的乐教传统,音乐教育的功能自古备受重视。近代以来,音乐教育的道德教化功能备受推崇。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更是主张音乐教育要从婴幼儿开始,倡导让孕妇常听音乐,让胎儿接受音乐熏陶,还要让婴幼儿学习演唱充满仁爱之心的歌曲。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阐述了教育的终极关怀——培养“完全之人物”,所谓“完全之人物”的培养,要求“身体”与“精神”的和谐发展。唯此,王国维提出了“四育”主张,即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的协同发展。他指出,音乐是普通学科中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科目,应当加以推广,让广大青少年朋友在歌曲学唱、乐器演奏等音乐学科活动中接受美的熏陶,接受美的教育。1912年,时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我见》中提出了“美感教育”的主张,大力倡导审美教育。认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审美教育要结合起来,共同承担美感教育。并对音乐教育的选材提出要求,认为萎靡不振、哗众取宠的素材不宜选入音乐教材,否则会对音乐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同年,蔡元培主持中央临时教育会议,废除清政府1906年颁布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教育主张,制定并通过了“注重道德教育,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新教育宗旨。并指出美感教育既包括音乐教育,也包括美术教育。蔡元培审美教育的提出为近现代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此外,现代时期也有许多教育家提出了值得借鉴的观点。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的“生活教育”也有积极启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健康生活、劳动生活、科学生活、艺术生活和改造社会生活”,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教育价值的真正体现,在于音乐体验中引起共鸣,养成良好的品行。作为音乐教师,应当将音乐渗透到儿童的生活中去,使他们时刻感受到音乐的美。
沈秉廉在《名曲新歌》中明确指出“提倡正义公道,激励青年志气,发扬人类同情,歌颂圣洁爱情”的音乐教育理念,指出音乐教育“担当在精神界训练情、知、意三方面最尊贵的一部”。这是沈秉廉对音乐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宣言,也是他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沈秉廉对音乐教育在改造人的品质的作用有如此清醒的认识,读后令人肃然起敬。
对于儿童音乐教育,沈秉廉也有自己的认知。在他看来,儿童音乐教育是美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培养儿童音乐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他认为人的音乐才能不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的教育培养有重要作用,儿童学习音乐如同学习语言一样,都有自身的特点。对于音乐教育而言,音乐是中介,音乐也是目的,音乐教育就要回到音乐音响中来。因此,沈秉廉十分强调音乐要素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认为音乐教育要紧紧围绕节奏、旋律、音阶、和声、调式等基本要素的体验展开,具体方法可以灵活变通,针对不同心理特点和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沈秉廉的音乐教育思想抓住了音乐教育的本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沈秉廉把自己的音乐教育思想付诸切身的音乐教育实践,贯穿于音乐教材编写和音乐创作实践之中,不仅对促进那个时代音乐教育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且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的当下,仍然不失其借鉴价值。
“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发展,正是建立在组成这支音乐大军的每位音乐家的探求的实践上,从而不断地从困惑中去探求、再探求,则中华民族有望,中国音乐有望矣!”不论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角度看,还是从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的层面说,沈秉廉都是一位将毕生精力和智慧奉献给中国音乐事业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外国歌曲编译家。由此我们给出沈秉廉以如下评价:
其一,作为音乐教育家,他积极投身音乐教育活动,不仅主编出版了各类不同层次学校需要的音乐教材,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有些教材对当下的我国音乐教育改革发展、中小学音乐教材编写都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和参考价值。不仅如此,他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中小学音乐教材编订委员会”委员,还参与审定、校订许多音乐教材的工作。可以说,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三十多年间,沈秉廉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教材编写和出版等工作,作出了重要的代表性贡献,是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上的代表人物。
图5 沈秉廉作《名曲新歌》
其二,作为作曲家,他创作儿童歌曲、幼儿歌曲、儿童歌剧、儿童音乐剧、儿童歌舞剧、儿童表演剧、艺术歌曲、抒情歌曲近千首等,有些歌曲作品现在已然是脍炙人口、儿童喜闻乐见的保留曲目。代表了20世纪20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十多年间儿童(幼儿)歌曲的创作水平。若检讨起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六十多年间,虽然在儿童歌曲创作方面也涌现出许多好的作品,但从儿童歌曲创作的个人成就和贡献上论,沈秉廉在儿童歌曲创作诸方面的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将儿童音乐创作(含儿童歌曲、儿童歌舞剧、幼儿歌曲等题材)与当时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紧密结合,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少有的,是值得我们当代作曲家们学习的。他所创作的大量的艺术歌曲,其内容贴近当时的我国国情,其旋律优美流畅,每首作品都写有钢琴伴奏,也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艺术歌曲创作的代表,值得深入研究和重视。
其三,作为外国歌曲编译家,他编译的外国经典歌曲百余首,弥补了学堂乐歌以来,儿童歌曲青黄不接、作品较少的实际。不仅将外国经典的儿童歌曲、经典音乐引进我国,加速了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而且也开阔了国人的音乐文化视野,为中国与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做出了实际的贡献。他编译的外国歌曲,词曲结合贴切、朗朗上口,既符合中国人的音乐审美趣味和演唱习惯,也不失外国经典歌曲的内在神韵和音乐的风格特性。代表了他那个时代外国歌曲编译的最高水准,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外国歌曲编译的代表。
正如恩格斯所言,“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沈秉廉将他对人生、对社会思考,以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编撰教材和编译外国歌曲的方式,彰显出一个个体音乐家存在的生命意义和由此创造的音乐文化价值,他“所做的不是为某一宗派或理论奠基,而是为人类的福祉和尊严……”综上所论,沈秉廉以其独有的生命精神和自由意志,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丰碑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的名字!
注释:
①1927年成立于杭州,钱君匋建议、沈秉廉提出。
②钱君匋(1907—1998),原名王棠,别号豫堂、午斋,笔名甚多,浙江桐乡县人。1923年考入上海艺术师范学校,师从丰子恺学习西洋画、刘质平学习音乐、吴梦非学习图案。1925年毕业。与同学沈秉廉、邱望湘、陈啸空等组织“春蜂乐会”,创作抒情歌曲。1926年8月担任上海开明书店音乐、美术编辑。创作歌词、歌曲一百余首,其中有许多儿童歌曲。1938年7月创办全国首家以出版音乐刊物为主的万叶书店,被推举为经理兼总编辑,出版了大量的音乐著作和译作。他也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书籍装帧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20世纪60年代将全部精力投入篆刻、书画创作之中。1963年出版《君匋书籍装帧艺术选》,曾多次荣获大奖。
③沈秉廉(1900—1957),原名沈福恕,别字冰廉,笔名沈醉了,江苏吴县(昆山)人。1916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一师范,1921年毕业。曾随学校参观团到日本东京、大阪、神户等地访问。1922年进“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学习音乐、绘画,师从刘质平先生。1925年毕业,1926年秋在浙江台州省立六中任音乐教师。后去“杭州浙江艺术专门学校”任教,并和钱君匋、陈啸空、邱望湘组织发起“春蜂乐会”,从事歌曲创作活动。1931年入商务印书馆任儿童读物编辑,与何明斋合编《基本教科书音乐第一册》《基本教科书音乐第三册》。1932年,与钱君匋合编儿童歌舞剧《广寒宫》。1933年,自营“听月书局”。同年6月,被聘为教育部中小学音乐教材编订委员会委员,编著《复兴音乐教科书高小第一册》。1941年,协助其妻开设“集美书店”。1944年,与沈百英、赵景源合办“基本书局”,出版小学生辅导教材。1953年,担任“万叶书店”编辑,后又回“基本书局”工作。1954年“基本书局”与“少年儿童出版社”合并。1957年因家修葺房屋,不慎从二楼坠下,抢救无效逝世。
④其前身可上溯至北宋景祐二年(1035)范仲淹创建的苏州府学,1911年学校改名为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现为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首批二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
⑤陈独秀讲,沈秉廉记录:《社会主义对于教育和妇女二方面的关系》,载《觉悟》(《民国日报》副刊),1922年4月23日;田边尚雄在上海专科师范讲演,陆露沙口译,沈秉廉、陶元庆笔记:《中国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未完)》,载《艺术评论》(《民国日报》副刊),1923年4月30日;田边尚雄在上海专科师范讲演,陆露沙口译,沈秉廉、陶元庆合记:《中国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未完)》,载《艺术评论》(《民国日报》副刊),1923(3)。
⑥沈秉廉:《烦闷生活与美化生活》,载《学生》,1922年第9期;沈秉廉:《在展览会里得到的伤痕》,载《艺术评论》(《民国日报》副刊),1923(13);沈秉廉:《对于艺术协会的希望》,载《艺术评论》(《民国日报》副刊),1923(23);沈秉廉:《论靡靡之音》,载《艺术评论》(《民国日报》副刊),1923(33);沈秉廉:《美?》,载《艺术评论》(《民国日报》副刊),1923(8);沈秉廉:《小学音乐教学法概论(未完)》:载《艺术评论》(《民国日报》副刊),1923(36);沈秉廉:《小学音乐教学法概论(续)》,载《艺术评论》(《民国日报》副刊),1923(37)。
⑦钱君匋:《水晶座》,亚东图书馆,1929。
⑧钱君匋《摘花》,开明书店,1929,第33页。
⑨钱君匋:《摘花》,开明书店,1929。
⑩杨和平:《春蜂乐会考》,载《交响》,2008年第4期,第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