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
2018-08-23吴莺莺袁章莹梁沛
吴莺莺 袁章莹 梁沛
摘要:红色文化是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实现民族解放而形成的特有的文化现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其内涵价值不断丰富,对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引导经济可持续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积极作用,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色文化;和谐社会
红色文化广义上来说是属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范畴的,而通常我们所说的红色文化指的是我国革命时期产生的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形态,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随着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以革命类的博物馆和纪念馆为主要物质载体的红色文化,在新时代以其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各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1.加强和谐社会的根本政治保证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已踏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考验。红色文化提炼和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共同构成我们党艰苦奋斗、不畏艰险、改变作风、勇于开拓、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并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对党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执政建设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同时用红色廉政文化引导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是反腐倡廉的重要途径,从理论到实践促进保持党的纯洁性并进一步完善巩固党的执政,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和有力的政治环境。
2.巩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不论在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方面,部分城市还是社会经济整体上,红色文化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力的积极因素。红色文化扎根生长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伴随着党的历史发展足迹遍布在全国各个省份区域,记录了革命党人在革命斗争中的真实事迹并向人们展示了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胜利的精神。这种精神有利于居民整体的综合素养,激发市民的自豪感和创造活动,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激励引领作用。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来看,红色文化是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鲜明的集体、为民和爱国主义的思想特征,有利于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作用于现代经济活动中,有利于劳动主体树立积极创造、主体竞争、科技创新、时间效益等先进意识从而做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行为。红色文化以诚信厚德、以无私奉献和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营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以红色文化教育为主线的文化建设还带动了相关消费热点的出现,如红色旅游,推动了红色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3.深化和谐社会的文化思想
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与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给人们的思想观念注入了空前的活力,但也造成巨大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维护社会形态与思想文化的统一、深化和谐社会的文化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红色文化的优秀精神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主要以延安革命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革命博物馆为载体遍及全国各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了天然的途径,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实地途径。红色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红色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等,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对红色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的传承和弘扬。弘扬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以红色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4.培育和谐社会的生态理念
和谐社会除了社会关系的和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其有机统一的,为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谐社会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更要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全社会,科学的思想原则和方法论的设计指导之外,需要一种文化力量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红色文化也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其传达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与我国传统美德是相一致的,紅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生产中,激励公民、企业形成资源节约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理念,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推进构建节约友好、人与自然共生发展的和谐社会。另外,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优秀文化资源与生态产业的天然契合,为红色资源丰富的城市提供了一条绿色的新发展道路。“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的产业链打造极大推动了城市响应国家生态发展理念和大健康产业战略,实现城市经济向生态发展转变。同时,红色文化与生态理念的融合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开辟蹊径。乡村依托当地特有的红色资源和生态自然风光,开展党日活动和红色宣讲,组织完善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吸引大量的游客来体验生态度假和红色文化,极大促进了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水弟.红色文化:党的先进性建设资源的动力支持[J].求实,2007(12):24-27.
[2]付小清,龚玉秀,张华荣.弘扬红色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4(03):91-92.
[3]安小文,李祖平.试论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方法与价值[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2(03):21-24.
通讯作者: 梁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