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绽放艺术之光

2018-08-23林海凤

东方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林海凤

摘要: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各民族在世代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别的民族风貌,为人类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让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绽放艺术之光,不仅鲜活了美术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形式,还培养了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增强学生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高中美术教育;绽放艺术之光

广西历史悠久,世居民族有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此外还有满、蒙古、白、藏、黎等其他民族成分,形成了广西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广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创作的崖壁画,汉代前创造的大铜鼓以及古朴曲雅、可避湿热、防蛇兽侵害的干栏建筑等,成为广西当时的文化代表;明代的真武阁及三江侗族程阳风雨桥均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随着现代社会和时空条件的快速变迁,民族文化生态空间破坏严重,传统技艺濒临消失,也使本土传统美术文化的生命内涵正在年轻一代的认知中悄悄蒸发、慢慢淡化。然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创造性和经常性地利用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纳入美术课程中,不仅能够直接补充鲜活的视觉文化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利于学生了解广西民族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主动参与民族文化传承,亦是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方法,并对改善现代社会中由于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民族文化消融、民族习俗淡化等问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在美术课程资源中充分挖掘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修订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了美术课程开发利用的意义,并且指出,要“充分认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因为,“开发与利用美术课程资源对促使美术课程从抽象的文本向具体的学习任务转换,加强课程与地方经济文化的联系,强化教学与现实生活情境的关系,拓展美术课程空间,发展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广西现阶段高中所使用的美术教材几乎不涉及到我们自己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若不加以融入课堂,会严重限制广西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美术教育的融合发展和相互促进,导致本土优秀文化传统与高中美术教育相脱节。广西拥有丰富多彩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是美术教育最生动、最丰富的美术素材。“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主要有织锦、绣球、刺绣、铜鼓、雕画、陶瓷、画扇、编织等,它们既是广西人民谋生的手段,也是八桂文明的重要载体。”其中壮族织锦技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壮族铜鼓习俗、瑶族服饰、陶器烧制技艺等已列入国家“非遗”名录,而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为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在美术课堂上开展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策略

1、唤醒——与学生共同探究。

德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绝非简单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之根。”这就说明,在教学中应当需减少教师单纯的知识传授,先唤醒学生对广西本土的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与欣赏,才有可能去探究其中较感兴趣的问题,开展专题探究。如位于广西崇左市西南部的宁明、龙州两县境,出现了古代壮族的大批山崖壁画,是壮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有各种人物图像3100余幅。 人像最大的高达3米,最小的只有30厘米。这些崖壁画,或三五为组,或千百为群,多画在下临深渊、上难攀援的河道拐弯绝壁之上,并有各种鸟兽和圆形图案。全部画像是用赭红色单线色勒,线条粗犷,形象传神。古人是怎样上去作画的?为什么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侵蚀却依然保持着鲜明的调子?这其中有许多令人费解的问题,教师可以更多地引导學生进行小组探讨,或与学生一起讨论,加强交流互动学习,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学生通过这样类似的专题探讨,不仅看到壮族先民绘画艺术的成就,同时能看到古代壮族人生活内容的丰富和精神上的勇敢追求,还唤醒了学生积极探索广西其他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

2、借鉴——以专业传承人或民间艺人为师

如今,多元文化形成多元、重叠的文化空间,生活在不同文化空间的人,都需要思考自身所属的文化与其他文化构成的关系;思考如何借鉴他山之石,保留自身文化植根,树优秀文化之魂,从而使自身艺术素养、生活品质得到提升。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有历史、地域、人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广西各个时期的艺术家、民间艺人在创作、生活中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长期积累的结果。民族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在广西有许多优秀的社会机构、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协会等,如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美术馆、钦州学院陶瓷专业、广西展览馆等。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邀请专家、学者做学术讲座等,让学生学习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更深入地了解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特点,甚至还可以拓展其他学科理论。

3、创新——与美交融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意实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成分,美术课堂向社会和生活开放,学生会感受到无所不在的自然与生活之美,渐渐地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养成了良好的审美习惯。广西自然文化资源存在的形式丰富多样,历史悠久,并且为人们所熟悉,如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百色通灵大峡谷、北海银滩、德天瀑布等,都是艺术家所欣赏、写生的绝佳去处,学生与美交融,在思想上无限遐想,这种自由生命状态就是艺术细胞萌发的母体,创造灵感和创新思维在鲜活的生活情境和开放的探究环境中更加容易激活,从而在艺术创作上不断创新。

三、结语

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充分发挥这些文化资源,需要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做出更多的努力,结合本地区教学实际,实事求是地对美术教育课程、内容及方法进行调整、改革,更多方面唤醒学生关注,借鉴和结合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优秀文化的创造经验和技术手段,不断提炼和升华其本质和审美内涵,并赋予其崭新的艺术形式,才能实现超越,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绽放艺术之花,使学校真正成为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载体,培养出有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创造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梁冰 王册.美术人类学视野下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美术界,2018,(01).

[2]农学诚.发挥广西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少数民族美术教育[J].美术教育,2014,(09):62-64.

[3]陈卓君.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传承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06):34-35.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浅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友善”核心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思想品德教学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与实践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学历人才思想政治的启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