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产权怎么改?看赵家峁村这样千

2018-08-23贺宝利

畅谈 2018年7期
关键词:赵家股民产权制度

贺宝利

1月18日,陕北黄土高原腹地的小山村一一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沸腾了。村民们敲锣打鼓,扭起了陕北大秧歌。当日,赵家峁村全村所有股民凭股权证领到了“红包”,这是赵家峁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的第一次分红。

这一切变化源于一场大胆的改革一一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要素流动”的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嫁接”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采用公司治理的方式来治理赵家峁村。如今,这个在多年前还欠有外债两万多元的贫困村庄,除了让村民住上了别墅楼房、实现了家庭富裕之外,还让村集体的资产猛增到千万元以上。

赵家峁村成功探索“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土地经营模式,成立了赵家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农村土地、房屋、劳动工龄等资源“要素”,以股权量化方式,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重大转变,探索将村民高度自治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的公司“法人”化治理结构,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现了村民共同富裕。

小岗村的做法是历史必然,赵家峁村的创举是现实必然

“短短几年,利用管理企业的方法管理村中集体经济组织,让一个曾经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村,实现了村变民富的巨变,你说谁不拥护这样的村委班子?”

3月早春,塞上榆林乍暖还寒,在距离榆林市区30公里的赵家峁村部办公室,62岁的张春保在谈到5年前村内“两委会成员”的换届选举时,道出了全体村民的心声。

张春保曾经是农村合作化时期赵家峁村有名的老支书,他一家5口人,2017年,光村里集体分红就多达一万元,加上全家外出打工的收入,一家人收入远超5万元。张春保一家,也是赵家峁全村村民共同致富的一个缩影。

然而,这样的光景,在5年前的赵家峁村,是无人敢于想象的。彼时的赵家峁村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省级贫困村。全村50%的耕地撂荒,常住人口不足百人,村民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而这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再典型不过的村庄。

面对这种情况,2013年,村里改选了村党支部班子,村民选举当时热心村庄公益事业的张春平当书记。张春平给自己定了3个目标:修一条路方便村民通行、建一批别墅改善群众住房、发展一个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脱贫。

早年就外出打拼的张春平,拥有自己的建筑公司一一陕西信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是村里外出打工致富的13名经济能人之_。往年因为村里的道路、村部修建等,张春平已经自掏腰包贡献了60多万元。

致富不忘家乡人。赵家峁村外出打工致富了的这13名经济能人,曾一度聚集在张春平的办公室内,谈论如何为家乡父老乡亲做点贡献。一来二去,张春平就被推举到了前台。

赵家峁村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高坡陡、平地几无,传统农业过去全靠畜驮人扛,生存生活全靠老天吃饭。曾经被肩扛背驮苦力所累的张春平们,发誓要改变父老乡亲们的生存状况。

修路、建房子,对搞工程出身的张春平来说并不难,然而,搞产业脱贫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张春平向记者介绍,村里有一块500多亩的山地位置偏僻,当时,十几名外出做生意赚了钱的村民提出流转过来搞种植、养殖业,发展林果农业。

张春平却有了另外的想法:“如果要发展,就要带动全村共同发展。不应该只有咱们几个人搞。我们要搞,就搞集体经济,领着全村农民开一个公司实业兴村。”

2013年10月,张春平等13名经济能人带头出资、村民自愿参与筹集,共筹集到资金432.5万元,赵家峁村注册了红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以每年100元亩的价格流转村民土地960亩。当年冬天开始移山填沟,开启了现代农业之路。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想父老乡亲一年种地赚不了钱,给大家搞个大棚啥的,不要再让他们爬山下地苦熬受累。”张春平回忆。

2014年,红雨农业公司在960亩土地上建起了大棚,种上了桃子和葡萄,还搞了-一个35亩的养殖小区。寄托了村民无限希望的“丰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金润园”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孕育而生。

此时的赵家峁村,已经引起了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被列为陕西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先行试点。

“赵家峁村村民的财富拥有状况,呈现出两极分化状况,一方面得益于城市化进程的参与者相对富裕,另—方面固守乡土的百姓则比较穷困。当富裕的工商资本敏锐地嗅到党的富民政策逐步落实加大时,乡村的贫困百姓也渴望脱贫致富,双方在共同富裕的这个点上找到了契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岗村的做法是历史必然,而赵家峁村的创举也是现实推动的必然。”榆林市政协副主席、榆阳区委书记苗丰如此认为。

摸索最为艰难的一步,就是股权设置

因为被省里确定为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赵家峁村也曾有过迷茫。当时负责改革的榆阳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刘红金向媒体表示。

村集体的产权制度改革究竟怎么改,在当时并没有一个现成的答案,只能自己邊学边干。而摸索最为艰难的一步,就是股权设置。

2013年,赵家峁村启动国家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移民搬迁项目;2014年,配套实施现代农业项目,集中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整理后,原有的沟沟峁峁里的小块地变成了集中连片的大块地,面积也明显增加。那新增加的地归谁?原来到户的耕地林地怎么办?于是就有了土地确权问题。

赵家峁村的“确权确股不确地”模式中的“确权”,就是明确土地的所有权属于村民小组集体,农民只有承包经营权。

2015年,赵家峁村又启动了休闲度假村项目。投进去的资金怎么办?移民搬迁项目建好了,原来的老房产用作游客体验式居住,归属权、经营权怎么算?农民的林木财产怎么办?于是就又有了确股。

确股,就是把土地、人口、劳动贡献、资金、旧房产等转化为股权,并把这些股份量化到人。

确股前先要确定股民。赵家峁村将2015年10月1日定成了基准日,基准日之前核定的人口既是股民也是村民,基准日后的新增人口只是村民,不享受合作社分红,只能通过继承和转让来获得利益。

“为了尽可能保障村民的利益,我们在2015年3月就定好了这个基准日,留了大半年的时间让大家准备,只要是基准日前户口迁回本村的,都是股民。”张春平回忆道。

经过清产核资,村“三委会”(党支部、村委会、村民监督委员会)发现,到2015年,村里的集体资产仍然非常简单:只有5300亩耕地,新建的村委会大院和沟里新建的5个小水坝;现金账面余额有28.6万元。

2015年3月,赵家峁村产权制度改革启动会在村里召开,确定了赵家峁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13个村民代表和“三委会”成员组成,张春平书记任组长。

经过无数次讨论,按村里情况设置了5种股份,分别为土地、人口、劳龄、资金以及旧房产。村里5300亩土地全部入股,农民以每亩土地折合16.17股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将土地交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管理。农民可以自愿反租。

然而,5种股份的占比如何分配,成了全体股民矛盾的焦点:土地多的家庭希望土地股占多一些,人口多的希望人口股占多一些,而出资最多的老板们,则希望资金股占大多数。

股民代表每逢开会,就争吵不休。思想认识的无法统一一度让股权设置的顶层设计方案迷雾重重。“矛盾最为胶着的时候,我们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几个人开始商量,实在不行就算了。吵成这样,根本改不下去。”张春平告诉记者。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

面对股民互不相让的局面,股改项层设计者的思路愈加清晰:人口股加土地股,必须达到60%。“我们改革的宗旨,是要维护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股民里,在家种地的人占多数,如果资金股过高,而人口、耕地股太少,势必会损害这部分人的利益,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这就违背了多数致富能人当初‘回村帮扶农民,共同富裕搞发展的一片初心。”

张春平不断给那些要求资金股占多数的致富能人们做工作:“我们当初是抱着没有回报的打算返乡创业,支持家乡建设的,现在却要在股份上占大头,村里人会怎么想?会不会怀疑我们的动机不纯?事实上也只有企业家们带头让利,才能赢得大多数股民的支持。”

“全村村民用了半年的时间,反复开会研究讨论股权配置问题。为了不让农户吃亏,我们把资金股从最初的44%降到了最终的23%,光人口股和土地股就占到了60%。”返乡创业的赵卫军曾向媒体介绍。

股权量化后,怎样经营?于是就又有了“不确地”。不确地,就是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股份后,每户人家不再具体经营某一块指定的地,而是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中进行流转经营。

通过“确权确股不确地”,赵家峁村建立起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要素流动的产权关系,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重大转变。

确权确股不确地后,村集体经济由谁经营?农民利益如何实现?

2016年,赵家峁村整合了村集体原有的一个农业公司和两个合作社,成立了“赵家峁股份经济合作社”,把量化给农民的股份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农民按股分红,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

2017年3月16日,赵家峁村异常热闹。这一天,对赵家峁村乃至陕西全省农村改革来说,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一天:全村630个股民,领到了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证”。

曾经参与股改顶层设计的榆林市农业局总农艺师刘艳表示:这是继1956年土改、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在中西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幕即将拉启的前夜,中国农村基层改革在榆阳区的一次重大尝试和探索实践。

榆阳区农业局负责产权制度改革的刘红金认为:“赵家峁股份经济合作社,是陕西省成立的第一个以资源性资产作为改革重点的集体经济组织。这一改革破解了山区土地零散、贫瘠撂荒、资源利用率低下和村集体经济‘空壳难题,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民,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30多年来农村综合改革的一次重大尝试。”

类似公司法的组织架构,已经雏形初备

在赵家峁村村委会“股权交易室”的临门墙面上,满墙的“赵家峁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浩然醒目。

11章68条的合作章程,堪称中国最具乡土特色的“公司法”。

土地、窑洞、人口、劳动年龄作价入股,而不同形式的窑洞又有着不同的股资作价,颇具陕北黄土高坡特色。

“我们先是让全体股东代表讨论,来来回回半年多的讨论。等股份合作占比大小等核心问题酝酿讨论好,就开始起草文字性的章程。光起草章程,就耗时3个多月。”驻村干部叶武利回忆道。

“当时国内没有成熟的类似章程可借鉴,我们就参照公司法、土地法、村民组织自治法等,最大限度体现村民意愿。现在看来,当时的指导思想是构建类似于公司法的组织章程,侧重于经济组织管理上的构建,没有过多考虑村内文化、法制等社会治理层面上的内容。”

不过类似(公司法)的组织架构,已经雏形初备。

“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给后续的村里经济活动开展定了个规矩,用陕北土话说就是‘先酒后拳(陕北酒席上先定喝酒规矩,然后行使猜拳,避免酒场上不讲规矩的现象发生)。事实上,这部我们赵家峁村的‘根本大法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制度保障。”张春平评价说。

按照赵家峁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章程设置,符合条件的全体村民都是该组织的股东。不过630多名股东为行使权利方便,委托68名股东代表来具体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

“每十名股东选派一名代表,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相统一原则,实践中也避免了近年来基层农村村干部选举中家族化、宗族化的不良倾向。”赵家峁股份经济合作社经理张春来分析。

按照章程设置,赵家峁股份经济合作社选举产生了7名理事会成员和7名监事会成员。理事会在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负责村内重大事项的讨论决策,具体事务则由聘请来的职业经理负责处理。总经理负责落实理事会的规划决策,向理事会负责。

监事会则每隔半年对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具体任务执行情况与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审计。

年薪10万元的张春来,是合作社聘用的职业经理。与在外聘用相比“年薪相对少了很多”。不过自称“薪少责重”的工作还是要负责任地完成。

张春平身为村内最早外出創业的经济能人,在榆林城内的建筑行业打拼多年,带出了乡村一批建筑行业致富能人。而今在“返乡创业”的道路上,他自愿殚心竭虑。

2016年,赵家峁村依托村内独特水系、地理、林业等资源,搞起了乡村旅游。

村里有一片杏树林子,春天漫山遍野的杏树花海煞是好看。这片曾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美丽田园”的壮丽景观,给了赵家峁村人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和灵感,并逐步形成种植、养殖、旅游观光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经营思路。

2016年7月22日,乡村旅游区开始试运营。旅游人数井喷,效果出奇。2016年的十一国庆假期期间,最多的一天来了两万名游客,一周时间内,景区收入达到7万元。2016年全年3个月的有效时间,旅游区的收入高达50万元。2017年,旅游收入更是高达200万元。

按照章程,赵家峁村收入的分配方式是50%用作分红,村集体留20%的公积金和lO%风险金,另外20%用作公益金支持村办幸福院等公益事业。

2018年1月18日,赵家峁村全村所有股民凭股权证领到了“红包”,此次合作社分红100万元,人均分红1580元,户均分红4504元。

“下一步,赵家峁村将重点在合作经济发展风险防控上下功夫,推进‘政经分离改革,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引入现代管理制度,防止新的‘大锅饭倾向,保证村民合法经济利益,确保改革顺利推进。”苗丰如是说。

猜你喜欢

赵家股民产权制度
米东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分析
浅议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
100个县将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虱子
力量
力量
喊门
悲催的股民
这一次的勇敢,是放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