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锅鱼杂

2018-08-23曾庆伟

幸福·健康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鱼籽红烧鱼洪湖

曾庆伟:武汉市人,作家、美食评论家,现任《炎黄美食》杂志总编辑、武汉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武汉餐饮业协会副秘书长、武汉炎黄文化研究会美食文化委员会主任。已出版《楚天谈吃》《味蕾上的乡情》等书籍多部。

在上了些年岁的老武汉人印象中,早年,但凡能见到把各种鱼的内脏如鱼泡、鱼籽等混杂红烧成一碗菜色的家庭,大抵是家大口阔的穷苦人家。回溯四十多年前,城市居民的日子普遍过得不宽裕,倘有机会能放开肚皮吃鱼啖肉,就当过上了大年。但彼时有件物事值得回味,即是物价便宜。就吃鱼而言,不管是青、草、鲢、鳙四大家鱼,还是野生的鲤、鲫、鳜、黑鱼,再或是带鱼、剥皮鱼、鱿鱼等海鲜,论秤称斤,售价都以角计,至于鱼的内脏包括鱼泡、鱼籽,实在值不了几吊碎银,往往花上一角钱,能够买回小半菜篮,一锅烧上两大碗,能让生活过得紧巴的一家人吃上好几餐。

武汉素有“无鱼不成席”的饮食习俗,坊间从古至今都流传有“萝卜白菜一大桌,不如一根鱼刺吮(本地方言读学音)一吮”的俚语。于是爱吃鱼却没钱吃怎么办?也好办,那就改吃极为价廉的鱼杂。以一斑而窥全豹,从一碗价廉的鱼杂菜色,我们可以洞见武汉人对鱼菜喜好的程度。

为什么武汉人这么爱吃鱼?

这当然与武汉淡水资源极其丰富的自然条件相关。武汉的江宽、湖深、沟渠星罗棋布,历来有“百湖之市”的称谓。水多自然鱼多。武汉不仅盛产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鲤、鲫、鳜、黑鱼、胭脂鱼等种类亦出产丰饶。武汉为湖北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尤具“九省通衢”的交通优势,省内梁子湖樊口的鳊鱼(武昌鱼)、石首长江湾的鮰鱼、丹江口水库的翘嘴鲌,鄂西及神农架清溪悠游的娃娃鱼等,这些优质鱼类食材,不分季节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供应武汉市场,不仅为武汉厨师烹饪淡水鱼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让武汉人居家的餐桌上日日能见鱼菜,轻松地达成目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爱吃鱼亦会吃鱼的武汉人眼里,鱼的任一部位,都能做成一盘好菜。鱼头鱼身鱼尾不用说了,就某些鱼的内脏如鱼泡、鱼籽等这些过去实在能不入流的食材,武汉人现在都可以做成冠名“红烧鱼杂”的美味,登堂入室,出现在高档餐厅的餐桌。更有些以特色菜为招睐的特色餐馆,匠心独具,在某些鱼的内脏上面大做文章,把原本三文不值两文的鱼杂,打造成了特色招牌菜式,并成为大受市场追捧的爆品,让昔日标准的“下里巴人”菜色,咸鱼翻身,华丽变身为人见人爱的高大上菜式。比如在湖北近年异军突起的餐饮品牌“肖记公安牛肉鱼杂”馆,在全国开有近七十家店面,主打三款菜式,其中一款“石锅鱼杂”为其独家首创,其食材就用了洪湖鮰鱼的鱼泡、梁子湖鲤鱼的鱼籽和鮰鱼的下巴合烹而成。

大约我生来穷人脱胎,对过去穷人的吃食“红烧鱼杂”喜爱有加,现在我只要去“肖记公安牛肉鱼杂”馆用餐,哪次都少不了点一锅“石锅鱼杂”佐酒下饭。俗话说,乱打三年成教师爷,吃过多次“石锅鱼杂”后,我可以不谦虚地说,知晓“石锅鱼杂”的好,我真不外道。

只要留意,我们可从“肖记公安牛肉鱼杂馆”的招牌菜“石锅鱼杂”里,找到江汉平原上洪湖市各个农家乐土菜馆子几乎都能见到的“红烧鱼杂”的影子。

洪湖既是一个县级城市的市名,也是一个湖泊的名称。作为江汉平原腹地的一个城市,洪湖以湖泊数量多而闻名,市内共有大小湖泊102个,境内的洪湖是湖北最大的淡水湖泊,亦是中国重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湖北之肾”,因为1961年湖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和一首著名歌唱家王玉珍演唱的《洪湖水浪打浪》而广为人知。

洪湖湖宽水深,湖鲜产品数不在少,以小龙虾、鮰鱼、青虾、河蟹、甲鱼、龟为其名优特产。

近些年中,我多次去洪湖市旅游或公干。不管是去游玩还是公干,每次去彼地最重要的节点,便是去洪湖瞿家湾享受当地的农家美食,而食单中,永远少不了有“红烧鱼杂”的菜色。

从装盘上看瞿家湾的红烧鱼杂,土得掉渣,但它不简单,却在当地十里八乡是一道有红色故事的菜——

洪湖瞿家湾是一个滨湖的大湾子,湾子里住了个无儿无女的孤寡渔民瞿老爹。他以下湖打渔为生,逢集在集市卖鱼度日。相传1942年的春天,新四军五师一直在这一带频繁活动,抗击日伪军的扫荡,敌我间你来我往成拉锯态势。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个班的新四军战士潜来瞿家湾执行除奸任务。瞿老爹人口简单,为人厚道,便于隐蔽,执行任务的新四军就选中了瞿老爹家当隐蔽点。行动时间定在次日午夜时分,战士们要在瞿老爹家潜伏一个白昼。战士们安心住下了,瞿老爹却愁容满面,何也?一日三餐的口粮虽然由战士们自己带来,但他们不可能把菜蔬也随身带上。此时正好是青黄不接的春季,种在菜园的蔬菜还没下园,腌菜缸里的咸菜所剩不多,战士们无菜可以下饭,实诚心善的瞿老爹心里委实过意不去。

战士们看出了瞿老爹面有戚色,便问瞿老爹怎么回事?瞿老爹如此这般的一番说道,战士们急忙表态:只求饱肚出征,只要有几根咸菜下饭就行。

正好这班战士的班长在部队炊事班干过,对炒菜烧饭内行,他走进灶房,一眼瞅见了灶间沾在土墙壁上的鱼肚和乱置在土钵里的鱼籽,这些鱼内脏都是近日瞿老爹杀鱼后随手扔在那里的,还没来得及倒掉。班长就说:“瞿老爹莫急,我们有好菜吃了。”

湖区的饮食习俗,不吃鱼肚里的内脏,所以,鱼内脏往往都会丢掉。瞿老爹也想不到鱼杂能够烧菜。班长亲自动手掌厨,燃着灶火,把鱼泡泡和鱼籽一锅烧了,再加上一碗咸菜,战士们美美地吃上了一顿饱饭。

从此,瞿老爹不再丢弃鱼籽鱼泡,每有部队上的同志来家隐蔽,就烧鱼杂待客,自己每天也烧了一碗鱼杂咽饭。乡邻们很是奇怪,便问:“这鱼泡泡也能吃?”瞿老爹就把新四军战士在他家隐蔽时烧鱼杂下饭的方法讲了,乡邻们回家如法炮制,红烧鱼杂的菜式也就从瞿家湾慢慢流传开去……抗战胜利后,瞿老爹被评上了区里的拥军模范,在表彰大会上,他结结巴巴地讲述新四军在他家烧鱼杂的故事,区长激动地说,烧鱼杂不单是一碗普通的菜肴,它里面饱含着人民军队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深情,是一道“拥军爱民菜”呀!

………

把鱼杂当成特色菜招睐食客的“肖记公安牛肉鱼杂”馆,从“鲤鱼吃籽,鮰鱼吃肚”的武汉民谚中受到启发,专门选了洪湖鮰鱼膘当主角,因为洪湖水深6米、水质无污染,正好符合鮰鱼深水养殖要求。鮰鱼膘具高蛋白、低脂肪特质,长相“肥厚”,口感糯滑而有嚼劲;再选梁子湖鲤鱼的籽,经过煎炒,用自制的酱料炖烧,起锅用花岗岩岩石凿成的石锅当盛具,鱼杂与石锅一同上桌,下面用酒精炉加热保温。有道是“千煮豆腐万煮鱼”,鱼杂越炖越入味,汤汁越炖越酽稠,由是,把鮰鱼肚、鲤鱼籽、鱼下巴用一口砂锅组合在一起,在火与水的交融中,誕生了一道水乡土菜——畅销市场经年不衰的“中国名菜”——

“石锅鱼杂”。

我对集脆、软、硬、酥等多种口感于一菜的“石锅鱼杂”下酒有所偏好,因而去“肖记公安牛肉鱼杂”馆用餐次数比较频繁。我喜欢红通通的辣椒、翠绿绿的香菜、金灿灿的鱼籽错落有致铺排在一起的一锅菜色,喜欢鮰鱼肚糯滑而有嚼劲的口感,喜欢鲜香的鱼籽吃到口里满嘴滑溜的鲜香,喜欢鱼下巴酥中有软,汁浸鱼骨的鲜美滋味……待一杯酒落肚,再盛上一碗潜江虾稻田出产的大米白饭,妥上几勺通红油亮的鱼杂汤,饭里有鱼鲜的美美滋味,实在难以言表,如果硬要描述这种滋味感受,只好勉强敷衍说出两个字:到位。

猜你喜欢

鱼籽红烧鱼洪湖
你知道“水下雨林”吗?
“鱼味”无穷
“鱼”味无穷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洪湖水浪打浪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湖凤舟
为什么驴就地打滚?
为什么牛吃草还能长那么大?
珍贵的礼物
洪湖黎明(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