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分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2018-08-23张军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我会长度分层

张军

物理是初中课程的必修科目,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作用.因此,物理教师要加强重视,积极引导,致力于观念和教法的革新,为学生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取“一锅煮”的模式,不仅忽视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还严重阻碍了其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引入分层教学模式,贯彻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提供学生个性化辅导,可以有效提升其学科素养.

一、学生分层——明确目标,增强学习信心

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将其分成若干个层次,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有针对性地展开辅导,帮助其了解自身,明确学习目标,通过不断的努力获得各项能力的提升.一般,我会在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前提下进行划分,必要时会组织诊断性测验,根据成绩与学生交流,准确掌握其认知水平,以此科学划分:层次A,基础薄弱,思维缓慢,学习能力较弱;层次B,基础较好,思维、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层次C,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较强.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一直处于发展的状态,对其能力的评估不能固定、单一,要采取动态观察,及时调整,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进步,进而产生学习兴趣,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学生分层结束以后,就要制定相应的目标,帮助其明确努力方向,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从而积积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具体实施时,要才从新课程标准出发,反复钻研学科教材特点,对其目标进行细化处理,结合学生实际划分成一个个可行的目标,并对应不同的层次,如基本目标、深化目标、提升目标等.教学时,要注重各方关系的协调,确保目标制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促进长短期目标的结合,有效提升学生能力.在讲解“长度”内容时,我就制定了不同層次的目标:1.掌握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2.掌握不同的长度测量方法,像“替代法”、“化曲为直法”、“累积法”等;3.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比较复杂的长度测量方法.由此,学生便能自由选择,在夯实基础的同时突破自我,实现能力提升.

二、分层教学——灵活实施,促进能力发展

分层教学是分层模式的关键,直接影响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要充分准备,在学生、目标分层的基础上灵活设计,根据学生特点不断细化,整理出完整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化提问,充分挖掘其能力.在准备“长度”内容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思考如何测量一枚硬币的周长.虽然这个问题面向全体,但不同层次的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对此就要适当预设,猜想其采取的方法,像“借助圆的周长公式”、“用线绕硬币一周”等.这样一来,等到正式教学时,就能灵活应对,全面调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其能自由发挥.

通常,在分层教学时,我会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体上着重于层次B的学生互动,借助其思维理解推动教学,强化重难点讲解.在此基础上,利用课后时间关注其他两个层次的学生,对于层次A的学生,我会放低要求,强调基础,增加训练,帮助其查漏补缺,扎实掌握要点;对于层次B的学生,我会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讲练结合,有效培养其思维能力,引导其知识运用;对于层次C的学生,我就尽可能地少讲,提供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促进其思维发散,在拓展提升中发展综合能力.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就都有了学习提升的空间,通过自身的努力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充分运用学生资源,组织合作学习,鼓励其互助交流,在相互启发中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三、分层练习——循序渐进,实现能力挖掘

练习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重在学生能力的检测与反馈,让其在实际训练中运用所学,一方面查漏补缺,弥补认知不足,完善知识构建;另一方面反馈课堂教学的不足,便于我们调整改善,共同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在设计时,要结合实际,根据不同层次循序渐进,有效提高练习的选择性与针对性,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充分挖掘其潜力.

通常,我会将习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以基础为主,重在知识理解和运用;第二层,强调认知深化与综合运用;第三层,适当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在探索中发现.第一个层次面向全体,即所有人都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后两个层次学生不做硬性要求,学生可自由选择,自主完成.

总之,分层模式的运用是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不仅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还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能力培养目标.具体设计时,要结合实际,灵活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其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不断提升自我.

猜你喜欢

我会长度分层
1米的长度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我会玩
爱的长度
怎样比较简单的长度
不同长度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