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思考

2018-08-23张柳娜

东方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管理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学分制的逐步实施,给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探讨了学分制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实施所带来的新问题,从分析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一些难点入手,提出适合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管理;思考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内外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学管理也必须相应的进行制度改革,以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上具有灵活性和优越性,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

一、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利好

学分制是高校实行的一种管理学生成绩的制度,它是以学分为单位对学生的学习份量进行计算,用累计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以学生取得最低必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体制。

学分制的施行会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选课制的实行,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选课制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社会需求、发展规划来选择不同学时,不同深度的课程;而且同一门课程还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授课教师。实行选课制后,各专业选修课程实现全校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跨系跨专业选择,在学习负荷、选修科目、学习进程上拥有相对自主选择权。弹性学制又使得学生学习时限变得更灵活,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学习能力、经济条件等实际出发,参考学历教育规定的所需年限,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限,提前或延缓毕业。

对学校而言,学分制的实施也利好多多,它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喜爱的老师,选课制对教师所产生的激励机制,也有利于激励和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知识和技能、优化教学。由于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社会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谋划自己的职业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也不断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及竞争力。

二、实行完全学分制带来的教学管理难点

学分制的推行,给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1.缺乏一套完整的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系统。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采用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的教学管理系统,有的院校更是还停留在以往手工操作的教学管理中。伴随着高校这些年不断扩招,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教学管理工作日趋繁重,日常教学管理中庞大而繁杂的数据迫切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系统来处理,从而对教学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传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思路与学分制人才培养理念不相适应。

目前,大多数院校仍然按照过去以行政班为单位,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计划来管理教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学生的能力差异和自身需要,教学安排上不以学生为主体,只是强调共性,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及个性发展的需要。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缺乏有机联系。

3.在校生人数的逐年大幅增加与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突出。

选修课是实行学分制的一个关键要素。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相对滞后、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配套还不尽完善,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实施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制度。于是就把原来一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部分课程拿来设置为选修课,再将有限数量的一些人文课程或者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作为任选课提供学生去选择。学生迫于获得足够选修课学分才能毕业的压力,于是就随意性的选一些课程去学,其最后的结果是或由于缺乏兴趣、或受制于自身能力限制,拿不到该选修课程的学分,浪费了学校宝贵的教学资源,也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限制了学生兴趣爱好、专业擅长与特质潜力的发挥。

4.学校对选修课的教学过程及考试的管理重视不够、监管不力。

就学生方面而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拿满选修课学分,能够顺利毕业,便以为选修课可以随便对待,对选修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表现在练习常常不做,实践环节经常不参加,上课迟到旷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教师在选修课程上对学生要求也不像必修课那样严格,觉得选修课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考试难度也可以相应降低。其最终的结果必然导致认真学习的学生学不到多少知识,不认真对待的学生也能够通过考试取得相应学分。使得选修课程教学及考试结果不能真正反映教師教学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真实水平。这种情况的不断延续又会使后来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学习借鉴前辈经验”,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5.固化的教学计划安排与完全学分制灵活的弹性学制相冲突。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实行的学分制仍然是学年学分制,跳不出过去学年制的旧窠。以过去固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来统一管理现行行政班级的教学,不能兼顾到学生的客观实际与自身的需求。学习基础或学习能力差,或者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不能延长学习年限,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不能及早获得学分,提前毕业,服务社会。完全学分制的施行仍然遭遇以往那种教学刚性安排的“瓶颈”,完全学分制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无法得以充分体现。

6.现行的教学管制度与完全学分制的教学观念大相径庭。

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模式与学年学分制存在很大差异。没有一个与完全学分制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有效的教学管理系统,就很难摆脱走上以往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管理的老路,最终将阻碍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推行。

7.社会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配合各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外部大环境。

例如还没有形成各高校间彼此学分互认,教学资源共享等客观外部环境。

三、对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之思考

1.开发或购买适应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系统软件。

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自行开发或者购买符合本校实际的成熟的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系统软件,并切实做好相应的网络支持服务,配备计算机专业人员维护和管理教学管理系统。同时,要求所有的教学管理人员接受教学管理系统的操作培训,做到熟练掌握和操作。

2.课程设置“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根据完全学分制的思路,设想对同一门课程制定不同的完成学时、不同的教学深度、赋予不同的完成学分,供不同情况的学生选择。同一门课程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授课老师。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特点去进行选课和学习,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不会因为课程的难度太大或太小,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让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3.开设更多的选修课,实行选课“导师制”。

一方面,运用多种手段激励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继续教育学习,更新和拓展知识,提高教学能力,来提供更多的既吸引学生、又好学实用的选修课程。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的选课实行导师指导制,指导学生正确有效的选课。

4.强化对选课制的教学督查和管理。

实行选课制,要求任课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實行严格的课堂教学督查和管理。全程把好教学质量关,学校要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动态监控。

5.灵活推行弹性学制,可小范围“先行先试”。

跳出传统学制的束缚,可以用条件比较具备的一个或几个专业先行先试弹性学制,取得和积累经验,然后再全面铺开推行。让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尽早完成课程,获得相应的毕业总学分提前毕业。让完全学分制的开放性、灵活性、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6.营造有利于各校推行完全学分制的宽松的教育大环境。

实行完全学分制是一个地方政府、全社会、以及教育届全系统的综合性大工程。不是一所孤立的大学就可以独自办好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资源。地方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应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鼓励更多的学校在选修课上资源共享,学分互认。同时也可以鼓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互相交流沟通,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更优质的学习机会。

7.大胆创新,改革旧的带有学年制色彩的教学管理体制,建立起适应完全学分制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

举例来说,实行弹性学制,就必须改革原有的学校学籍管理制度,使之与完全学分制度相适应。

实行完全学分制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教学管理是高校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建立起一套既适合本校情况、又运行高效的、适应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体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王晓燕 高校学生信用管理

[2]杨志耘 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3]王宇月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4]周正华 职业学校成功管理模式与学分制教学改革实施手册

作者简介:张柳娜(1980.5.18-)、女,汉族,籍贯重庆,硕士(在职),助理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钢琴调律与修造,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学分制教学管理思考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