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导学观”
2018-08-23周文勇
周文勇
学生只有对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结构有了深入理解,才能知道“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教师要用一定的时间将课文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重难点、中心思想、知识点等,向学生做详细的交待,这是导学的第一步。
导读。一是情境诱导。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子或段落之前,播放相关图片和录像,加上适当的音乐衬托,形成适合学生朗读的情境,就可以让学生在这种情境的诱导下读出自己的个性体验。二是点拨诱导。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就关键句子设计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体会,并说出内心的感受,然后把这种感情读进去。
导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学习目标,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然,有些问题是学生发现不了的。这时,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杂乱无章,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问,并逐一解决疑难问题。
导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法。教师通过层层提问,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自主地感悟。教学中,教师只有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方法,学生才会学会学习,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导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使用电教手段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增强学生的兴趣呢?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导思。知识要讲“有所知、有所不知”,给予学生广阔而充分的思考余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同一课题的各种不同观点都摆出来,不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和选择,培养他们的求索精神和鉴别能力。教师着重讲解课题的过去、现在和发展趋势,把未解决的内容提出来,鼓励学生去探索、创造和发明。教师从正面和反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和对比,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
导情。情感导学的方法应该说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借助音乐、图片设置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升华学生的情感。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例如,教师带有明显的情感体验进行朗读和泛读。进入角色的朗读,抑扬顿挫的节奏,聲情并茂,富有魅力,时而澎湃激越,直抒胸臆,时而低沉咽郁,意蕴深长,时而明丽舒畅,惬意入情……这样的朗读,学生就会借娓娓动听的声音气息,进入情境,受到感染。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总之,教师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和实践活动中。
(作者单位:攸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