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一个大班额是怎么做到的

2018-08-23江新军王振亚刘祎霞

湖南教育·A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班额开区全区

江新军 王振亚 刘祎霞

一个班六七十人,老师上课佩戴麦克风,这种现象在不少城区学校依然存在着。

但走进位于常德老工业基地德山———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0所学校,这样的场景你见不到。

为什么见不到呢?

常德经开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局长谭志华这样揭秘:“我们的做法可以浓缩为两个字———规范。具体而言,就是以下三句话———未雨绸缪,布局、建设两不误;统筹管理,守住底线不放松;提升素质,确保师资配均衡。这三句话,我们不是现在才落实,而是从2012年开始一直在落实,因而取得了全区没有一个大班额的成效。”

未雨绸缪,布局、建设两不误

一条条宽敞的沥青道路,一排排现代化的标准厂房,一个个火热的生产场景,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置身常德经开区,记者感受到一派欣欣向荣。

“常德经开区于1992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实说,经开区成立之初,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社会事务发展相对滞后。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和规模工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为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说到经开区的教育发展,谭志华打开了话匣子,“但有了经济基础,没有重教意识也是枉然。自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形成了‘教育工作是大事,应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区各级都要重视教育工作的共识。”

把教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这体现了经开区工委、管委一班人的远见卓识!

话好说,文好发,做到不易。

2012年8月7日,时任区工委的主要负责人调研教育,通过实地查看了解到,原乾明小学的2栋3层教学楼和4栋平房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建,已属D级危房。并在随后召开的专题议教会上议定马上关闭乾明小学,社会事务管理局要做好学生分流等安排。与此同时,要合理规划全区教育布点,在规划布点上要结合经开区150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一并统筹教育布局的问题,把园区发展的长远规划与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结合起来。

可以说,此时合理规划全区的教育布点,为现在经开区没有一个大班额打下了坚实基础。

点布好了,要一个一个建。相对而言,教育布点容易做,建设学校可要真金白银。

现任区工委书记尹正锡对教育的承诺就是8个字———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作为区工委书记,尹正锡不可谓不忙,但再忙,他每年必调研教育工作,必召开专题议教会。

2016年8月25日,尹正锡与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育智,带着相关部门负责人,实地查看了赵家桥小学、桃花山小学等学校后,坐下来研究教育工作。尹正锡在会上掷地有声地说:“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把教育办好,是区工委、管委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次会上敲定了赵家桥小学学生宿舍、桃花山小学扩建及石门桥镇中学整体搬迁的可行性建设方案。

时隔一年后的2017年9月22日,李育智再次带着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现场调研石门桥镇中学、桃花山小学、赵家桥小学和康家吉小学的基础建设情况,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4所学校的建设工作。

李育智在会上说,从2014年至2016年,全区教育三年攻坚投入1.7亿元,让崇德中学、乾明路小学、石门桥镇中心小学、龙潭庵小学旧貌换了新颜。但三年攻坚远没有满足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各级各部门要高度统一思想,从现在起,启动新一轮教育三年攻坚,区里再投入2亿元彻底改变全区所有学校面貌,力争2020年全区学校建设全面达标。

巍巍德山见证,滔滔沅水感佩!全区10所学校,两轮“三年攻坚”,投入3.7亿元,这样的大手笔唯常德经开区才有!

“小学拥有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我估计在常德市唯我们学校才有!”石门桥镇中心小学校长莫文清自豪地说,“学校是2014年整体重建后投入使用的,原来占地20多亩,现在有70亩;原来3栋房子有2栋是D级危房,现在的4栋新楼加运动场,气宇轩昂,是周边村民仰望的风景。”

在常德经开区,这样的风景岂止石门桥镇中心小学呢!2020年后,布局合理、锦上添花的10所学校都将是园区大地上令人仰止的美景。

统筹管理,守住底线不放松

如果说,建好学校是控制班额的基础,那么严格规范招生管理则是控制班额的制度保障。

没有底线,何谈发展?在常德经开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分管教育的副局长于心翠看来,守住55人的班额底线是招生入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事关教育科学发展的大事,必须抓实、抓好。

莲花池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经开区群众公认的一所名优学校。2012年以前,这所学校拥挤不堪,学位一席难求。还是这所学校,当时光快车停泊在2018年时,却呈现出另一番模样。莲花池小学的学区范围虽然比2017年有所扩大,但是学生数却没有迅猛增加,班额也控制得很好。“最多的一个班52人,其余的班级在45人左右。”校長徐学红笑着说,学校的班额能得到有效控制,得益于区里统筹管理招生入学工作。

如何统筹管理?经开区一连放了几个大招。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统筹管理的第一招就是充分调研,对生源分布和学位数据准确把握。

朱永刚是经开区教管中心负责基教工作的专干,他每年最忙的时候并不是六七月份的考试季,而是四五月份。因为这段时间,他和几位工作人员不仅要深入每所幼儿园、小学进行生源摸底,还要进社区、入村户对幼小衔接班学生和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家庭住址信息进行比对、确定。区教管中心主任杨熠说:“这样做看似很辛苦,却能够掌握相对精确的入学数据。而解决了数据问题就解决了控制班额的根本问题,后面的工作也就好做了。”

杨熠此言不虚。根据摸底掌握的生源数据,经开区又放出了第二招,那就是为各中小学量身制定招生计划甚至微调招生区域。这可是控制班额的核心一招。走进石门桥镇中心小学,正值課间时间,几位女生在教室前的一块空地上练习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以迎接即将到来的“六一”汇演。这几位女生或许不知道今年秋季开学之后,将有更多小朋友和他们一起练习“七彩阳光”。“通过摸底,今年教管中心给我们初步定的招生计划是3个班135人。”校长莫文清笑着说,“即便是招收4个班的学生,学校也有地方容纳。”区教管中心副主任童英说,为学校制定招生计划是未雨绸缪之举,看似削弱了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却能确保全区的招生工作井然有序,班额控制统筹规范。

经开区企业成片、厂房林立,人口流动的不确定性和园区城镇化的加速,也给生源预测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招生计划毕竟是计划,当实际生源多于预测计划时怎么办?经开区的做法是严守班额底线,通过扩班甚至拆班限制班额,保障孩子的受教育权。扩班不难,因为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秋季开学和中小学新生身上,只要教室有富余,师资能配齐,多开一个班,家长一般不会有意见。难的是拆班,这种情况往往是插班生过多造成的,如果拆分不好,会激化家校矛盾、损害教育形象。插班生是由流动人口带来的。流动人口是经开区的生产力,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权就保障了园区的经济发展。这样的现实逼迫经开区在拆班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5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龙潭庵小学时,一年级30班班主任龙梦正带领同学们练习合唱。起拍、挥舞、止拍,同学们跟着龙梦手里的指挥棒,将这首名为《江南》的儿歌唱得有板有眼。师生配合得如此默契,你能想象这是一个重组的班吗?

2018年春季开学前,区教管中心监测到龙潭庵小学即将有4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插班入读,可该校一年级仅有的一个班———30班班额已达55人,怎么办?班额底线不能破,只能拆班!中途拆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学生已经适应了原来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谁愿意自家孩子被分到新班,重新适应新老师?况且30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郑圣芳是市级骨干教师,新班老师的业务能力能有她强?校长肖志强说,针对家长的顾虑,学校一方面向家长积极宣传控制班额的政策和小班化教学的好处,另一方面科学处理师资分配事宜。后来,郑圣芳教新增的31班的语文并担任班主任,由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王妮负责30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而原来的数学老师龙梦负责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并担任30班的班主任。当时,在区教管中心的见证和家长的全程监督下,分班工作有序开始、圆满结束。孩子的班主任从郑圣芳变成了龙梦,只有一位学生家长有些担心,而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完全认同了新班主任,她的顾虑也打消了。

比起扩班、拆班,最难啃的硬骨头还是学校招生范围的微调。因为抓好了学校招生范围的微调就抓住了控制班额的关键一环。于心翠依然记得经开区第一次调整学校招生范围时的情景。彼时,为了减轻老牌学校的学位压力,他们将绿地新都会小区从常德市二中的招生范围中划了出去,变成了崇德中学的招生范围,将尊德天城等小区对应入学的莲花池小学变为乾明路小学,不少业主抵触情绪严重。区教管中心的所有成员一方面联合社区进行宣传解释,一方面带领业主参观两所学校,并做好配套的校车服务、食堂等工作,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嘴皮子、跑了多少次腿,最终是风平浪静。

“第一次吃螃蟹成功后,为后来学校招生范围的微调积累了经验,做起来困难就小多了。”于心翠感慨道。

提升素质,确保师资配均衡

“择校”“择班”是导致大班额的主要原因,而“择校”“择班”说到底无非是“择师”。不断提升教师素质,确保师资均衡配置,是做好控制班额工作的治本之策。

“2016年,重建后的龙潭庵小学急需一位业务能力强的校长,原任莲花池小学校长的金国洪带着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黄荷琴来到该校。2017年,莲花池小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郑圣芳申请到龙潭庵小学交流轮岗,担任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提起莲花池小学与龙潭庵小学的渊源,有着32年教龄的莲花池小学副校长蔡丽萍如数家珍。

“全区的师资得到了合理的流动,做到了哪里需要就调配到哪里。”杨熠介绍道,特别是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2017年,通过教师个人申报和学校推荐,全区参与交流轮岗的教师共12人,其中骨干教师3人,覆盖全区10所中小学。

“交流轮岗的教师应承担为交流学校培养1至2名青年教师的任务,每学期至少上1次公开课、作1次专题讲座,听课评课不少于20节。”杨熠说,这些硬性指标规范了交流轮岗的教师管理,带动了农村学校的发展。

“创办了英语口语社团,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影、排练英语短剧、进行小组对话练习等,三至六年级的1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石门桥镇中心小学副校长高伟说,“自从去年乾明路小学的张兰老师来学校交流后,学校的英语学习氛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的英语教研也走上了规范的道路。张兰带领英语组的教师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学比武,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

除了交流轮岗,经开区的10所学校还开展了结对帮扶,让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乾明路小学的结对学校是石门桥镇中心小学,该校经常邀请石门桥镇中心小学的师生参加学校的活动。“今年4月28日,乾明路小学举行了以‘在阅读的风景里行进为主题的第三届读书微论坛活动,邀请了石门桥镇中心小学的13名老师进行观摩。活动后,老师们表示,对如何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确实是受益匪浅。”乾明路小学校长黄育军告诉记者。

“全面取消代课教师,坚持‘退一补一,逢进必考原则。各级各部门不得从学校抽调教师从事非教育教学工作,保持全区教师队伍的基本稳定。”这是2012年8月經开区管委会在专题议教会上确立的规范教师队伍管理的规定。从2012年起,经开区共招聘144名教师,接收免费师范生7人。

大量年轻教师的加入为经开区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让青年教师的培养成为全区师资队伍提质的关键。

“要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首先要关注他们的思想成长。”高伟说,“大部分青年教师是独生子女,刚入职时出现了责任心不强、只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情况。为此,石门桥镇中心小学多次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座谈、和个别教师谈心。如今,青年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大有改观,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不断靠近。”

“在经开区,教师培训已经成为常态,做到了全区教师每5年轮训一次。”杨熠说。自今年春季开学以来,龙潭庵小学已派出32人次到武汉、长沙等地观摩学习。

“会不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面对记者提问,肖志强颇为欣慰地说:“开始有点担忧,没想到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强,尤其是年龄大的老师,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主动承担额外的教育教学任务。”肖志强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前阵子,学校三年级的数学教师涂星星要参加常德市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正为自己所任教的课发愁时,同在一个办公室的数学教师王淑明主动揽下任务,并对涂星星说,“小涂,你尽管去,我保证不落下一节课。”

经开区在利用外出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开阔教师视野的同时,还依托名师工作室对教师们进行培训。

今年4月13日,常德市小学语文名师史彩平工作室在桃花山小学开展“教好古诗·传承经典”古诗阅读教学研究联谊活动,经开区各学校的语文教师都积极参加了活动。

史彩平介绍,展示课的教学设计、名师讲座的内容、教后反思、现场点评等都被制作成活动简报,上传至相关的QQ群和微信公众号供全区老师共享。不仅参与展示课的教师要写好教后反思,每一次参会的教师也会上交学习感悟。

“听了李艳平老师的《村居》和喻文龙老师的《送元二使安西》以后,我这个初入职场的教师有了茅塞顿开之感。”石门桥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熊小晴在感悟中这样写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开区鼓励青年教师“担重任,挑大梁”。今年5月23日,经开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制定下发了《常德经开区教育系统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实施方案》,计划选拔50名后备干部,并制订了相应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计划。

这几年,经开区科学规划教育布局,改扩建学校也好,合并学校也好,均面临教师队伍重组的问题。如何让老师们更好地融入新学校,崇德中学有自己的妙招。

崇德中学由原崇德中学和原常德市九中、原莲池中学的初中部合并而成,各学校初中部的教师全部到了新学校,新团队的破冰之旅从2013年秋季开学之前就开始了。副校长陈俊舞介绍,新学校正式开学前,就组织全校教师去清水湖拓展基地进行拓展训练,三所学校的教师在活动中彼此熟悉起来。特别是2014年开始学校实行的层层聘任制度,让年级主任聘任班主任,班主任聘任各班的任课老师,进一步激发了团队活力。如今,学校教师不分彼此,积极团结在一起,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

城区学校的优秀教师往往是吸引生源涌向城区的重要原因。当农村学校配备了优秀而稳定的师资,学生就不会一个劲儿地往城区学校挤了。

石门桥镇中心小学原来只有12个班,改扩建后有18个班。学生的大量回流,除了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外,教师队伍优秀是重要原因。家住石门桥镇赵家桥村的蒋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儿子在市里上幼儿园,接送不方便。现在中心小学的条件这么好,老师这么强,孩子在这里上学我们放心。离家近他高兴,我们接送也方便。”

刘东奇是龙潭庵小学唯一一名体育专任教师。2014年,他从湖南文理学院体育系毕业后,通过公开招聘考试被分配在龙潭庵小学任教。工作一年后,他本有机会调入城区学校任教,但他毅然决定留在龙潭庵小学。当记者问及原因时,他笑着说:“因为学校的工作氛围好,这帮农村娃也需要专职的体育老师。我愿意留下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每天早上7点不到,刘东奇就到校带队训练,下午5点半才结束。艰苦扎实的训练让龙潭庵小学的体育运动屡创佳绩。2016年,学校参加全区的田径运动会,获得了小学B组第一名。2017年,刘东奇带的排球队获得女子排球组第一名和男子排球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要让经开区的学校比现代化的厂房气派,要让经开区的教师队伍成为新时代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让经开区的孩子不择校、不择班也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经开区工委、管委的重教承诺。”采访结束时,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雨初无比欣慰地说,“这个承诺,已然实现。”

猜你喜欢

班额开区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京津携手推出国家级经开区 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5G+”为湖南发展赋能
湘潭经开区三所学校开工建设
今年起将基本消除超大班额
我省出台教育规划2018年全省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教育部: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
广州南沙经开区三大地均指标全国领先
蓝光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