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苏北地区农村新民宅建筑设计方法

2018-08-23周江坡宗晓萌

山西建筑 2018年21期
关键词:民宅苏北建筑设计

周江坡 宗晓萌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1800)

1 苏北地区农村民宅概述

1.1 发展历史

据相关数据统计: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半数以上,因此农村民宅建筑的数量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自旧中国以来,农村民宅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掩蔽、舒适、健康。其中,第一阶段为低能耗阶段,二、三阶段为高能耗阶段。农房的结构,也经历了土坯、砖土结合、全砖的漫长时期[1]。

按照现在江苏通行的行政区域划分,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分析苏北地区的农村民宅发展,在建筑的单体设计上,农村民宅一直沿用“三大间”的空间布局,其中“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单位,“三大间”指的是平房的面阔为面积等同的三间房。在建筑结构材料上,苏北农村民宅也经历了土木结构草房、砖土结合瓦房、砖结构楼房和钢筋混凝土楼房几个时期。

1.2 现状及问题

由于长期的城乡结构差异,苏北地区农村民宅的发展相对城镇民居建筑而言还是有些落后,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随意性强,缺乏统一规划。苏北地区农村民宅的建设主要以村组为单位,依随河岸线呈不规则群组排列,缺乏统一的规划。以宿迁市蚕桑村为例:该村一共9组农庄,位临几条主要支渠分布,各组的民宅还存在私搭乱建的情况,整体看来就更为松散,给后期工作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道路的铺设、基础设施的安放、水电的排布等等。

2)盲目自建,缺乏正规指导。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民宅建造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建筑设计专业人士的指导,房屋结构存在安全隐患,比如:楼层衔接的楼板拼缝、房顶的防水处理等等。在民宅的功能布局上,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一直沿用的“三大间”布局,不符合现代农民的日常需求,同时也造成了空间的利用率低下。

3)重复建设,导致浪费资源。受到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大部分苏北农民还未摆脱思想的落后。因此邻里之间互相攀比,用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这就导致房屋的不断翻新重建,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1.3 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住宅的使用空间和舒适程度出了新要求,这就加快了农村民宅的翻新和改良,也促进了民宅建筑呈现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趋势。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苏北部分农村民宅已经得到了规整和改造,包括房屋的排列、生活区和生产区的划分等。除此之外,附属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例如:水泥道路的铺设、厕所位置和形式的统一、垃圾回收处的建造等。

在未来的发展中,苏北地区的新民宅建筑将会结合技术和材料的进步而不断地趋向于成熟,当然这也需要当地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农民的自身努力。

2 结合实例分析苏北地区新民宅建筑设计方法的运用

就苏北地区整体农村民宅建筑而言,多数建筑空间采用传统的“三大间”形式,但是在建筑空间的布局和细节装饰的处理方面有些许不同,因此很难笼统的将苏北地区整个民宅建筑混为一谈,只能选取某一区域来进行代表性的论述。

从改革开放开始,江苏地区的经济开始逐步发展,从而也带动了苏北地区农村民宅建筑的设计改良,这一点在宿迁、徐州等地的农村民宅建筑上体现较为明显。接下来,本文通过选取徐州与宿迁接壤地区某一农村的房屋翻建案例,来分析苏北地区农村新民宅的建筑设计方法。

2.1 民宅翻建前介绍

此民宅建筑建造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整体采用传统的“三大间”空间布局(如图1所示)。在材料的运用方面,采用土、木、石、砖、瓦,其中宅基部分采用水泥、石块搭砌(如图2所示);墙体搭建部分采用泥浆、石砖搭砌,水泥勾缝;房顶部分采用水泥瓦铺面。

2.2 新民宅建造的前期准备

此民宅的宅基面积在100 m2左右,新民宅的平面布置较之前做了明显的改动:旧民宅的活动空间、居住空间等功能区分布较为平均,导致空间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新的民宅在空间布置方面,借鉴了传统的“三大间”布局,但是在房屋进深方面做了横向的分割处理,使得该住宅的功能区域更加丰富多样化(如图3所示)。另外,在空间的分布方面,各功能区的面积占比较为合理,提升了空间的使用率。

在房屋的拆解过程中可以得知:此旧民宅主要采用的是砖、土、木结构,这也正是农村民宅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图4所示)。在新民宅的建造技术和用材方面,房主将进行相应的材料和技术改良。

2.3 新民宅的建造过程

首先,一座建筑的建成,最重要的就是地基的打造。随着建造技术和材料的发展,这一点在此新民宅地基的打造中也得到了运用(如图5所示):摒弃了之前旧民宅的石块水泥地基,现在采用混凝土钢筋结构和砖石结构,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加民宅地基的稳固性。接着就是墙体的搭建,主要采用烧制砖块的横向砌合。在墙体建造的同时,大面积的窗户空间预留,依旧保留苏北的建筑特色(如图6所示)。

再者是2层和3层的搭建(如图7所示),在考虑到节约建造成本以及缩短建造工期等方面的因素,此住宅采用的是预制楼板(如图8所示)。预制楼板的使用,在21世纪初还较为普遍,主要节省了施工的时间成本。但随着混凝土技术的进步,目前在苏北地区,已经有部分民宅建筑采用的是混凝土整体浇灌的建造方法,这样可以更好的保障房屋的安全性。

最后,经过数月的建造工期,该新民宅的翻建工作基本完成。总体来看,依旧是具有苏北地区特色:方形建筑外框架、大面积的朝阳开窗、双坡屋顶等等。但是较之前而言,也有些许变化,包括外观和材料的改进、内部功能区的规划,当然还有增设的车库空间、挑出的阳台区域、外墙面的瓷砖装饰以及侧墙的拱形开窗等等(如图9,图10所示)。这种改进说明了苏北的民宅建筑正在一步一步发展,诸多元素的融入,同时也说明了不同建筑设计方法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3 分析苏北地区新民宅建筑设计方法

3.1 形式感分析

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原因,苏北地区的新民宅建筑体在外观方面依旧保持着整体的方形特征,但在部分装饰的形式感方面,融入曲线的外轮廓设计,比如采用拱形的开窗来打破整体住宅的直线形式,使得建筑体本身不再单调乏味,富有变化性;加上建筑用材方面也有明显的进步:砖瓦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辅相成,丰富了民宅建筑的结构特点。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苏北地区各地陆续新建的新民宅建筑群中,前屋、偏屋、车库、厕所等附属建筑的翻建,和主体住宅形成统一的院落,使得新民宅建筑在形式上更加统一,空间布局上更加完整。以厕所为例:21世纪之前,苏北地区农村的厕所基本由农民自行搭建,分布较为零散,严重破坏民宅建筑的整体形式感。但随着新农村的建设,由政府发文整改,农民家用厕所被统一放置到住宅的院落中,采用深挖的化粪池来进行排泄物的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既不破坏住宅的形式美感,又方便了农民的日常生活。

3.2 功能性分析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人口的增加,农民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这就掀起了民宅扩建的热潮,导致农村可利用空地急速减少。因此,在新民宅建筑中,对空间功能性的利用率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农民而言,民宅的功能划分主要是两方面:生活区和生产区,传统的“三大间”建筑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农民的需求,要想合理的协调好这二者的关系,就要重新进行合理的空间分割。

首先,苏北地区新民宅通过增加住宅楼层的方式来解决主要的生活空间,将部分生活区移至楼上,这样就可以扩大地面的生产空间。但在21世纪初,由于缺乏科学的建筑设计方法指导,部分农村地区将住宅建筑层高建为4 m,这就导致了实用空间的不充分,以及后期装修的资源浪费。吸取这一教训,在后期的民宅建造中,建筑层高普遍降低到适当的高度。再者就是对平面功能区的有效划分,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苏北农民的生活生产需要,对平面的功能区布置进行合理的规划,保障民宅使用功能的合理性和有效率。

4 结语

概括而言,苏北地区农村新民宅的建筑设计方法较过去而言,有明显的进步,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这些都归功于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今后的新民宅建筑设计中,只有把形式感的美学和功能性的人文相互结合,才能更全面地满足当下苏北地区农民的日常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条件,才能为中国新农村的建设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民宅苏北建筑设计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墨西哥首都一民宅发生火灾7人死亡
浅谈苏北地区香樟树黄化病的防治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澳门历史城区”的中式庙宇与民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