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煤级煤储层压汞特征分析及渗透率估算
2018-08-23付新薄舒月段宏臻
付新,薄舒月,段宏臻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青海事业部,甘肃 敦煌 736202)
曹超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晋城分公司,山西 晋城 048000)
含气性和渗透率是煤层气储层地质研究中最为关键的基础参数,前人对此多有研究[1,2]。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逐渐发现含气性好的煤储层未必能获得高产,而含气性一般的煤储层也可能获得高产,这其中的原因与煤储层的渗透性有非常大的关联[3]。煤储层的渗透率高低与其孔隙结构关系密切,因而深入开展煤储层孔隙结构研究对明确其渗流机理、储层评价及“甜点”区预测均有重要意义[4,5]。压汞测试是研究煤储层孔隙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压汞曲线可以反映储层岩石中连通性孔喉的结构特征[6]。入汞过程即为非润湿相驱替润湿相的过程,而退汞过程可模拟油气采排的生产过程[7]。笔者以沁水盆地和顺区块高煤级煤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压汞测试分析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并探索基于压汞法的煤储层渗透率估算方法。该研究对煤层气勘探开发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图1 研究区位置及含煤地层柱状图
1 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沁水盆地东北部和顺煤层气开发区块(图1(a)),试验测试的高煤级烟煤样品取自该区块井下煤矿,为太原组15号煤(图1(b))。和顺区块构造上位于沁水块坳东北部沾尚-武乡-阳城北北东向褶皱带内,以褶皱构造为特征。地层整体为北西倾向,倾角15°左右,为一单斜构造。断裂构造不发育,存在次级宽缓褶皱构造,构造线呈北北东向展布[8]。该煤层属高煤级贫煤,宏观煤岩类型为光亮型煤及半光亮型煤,煤相为森林泥炭沼泽相。所研究15号煤在区内厚度分布稳定(5m左右),埋深适中(300~400m),镜质体反射率Ro较高,主要分布在1.8~2.5。
2 高煤级煤储层特征及试验测试分析
2.1 煤储层特征
图2 煤储层显微结构特征图
1)孔隙特征 该区15号煤储层的变质程度较高,含气量大(通常>15m3/t),煤样具有玻璃及强玻璃光泽,凝胶化组分体积分数较高,属于优质煤层气开发储层。该区15号煤储层的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体积分数最高,主要分布在62%~80%。镜质组多呈凝胶状或层状,脆度比较大,孔隙比较发育,且可见较多微裂隙,为煤层气最重要的储存空间和渗流通道;惰质组体积分数主要分布在10%~25%;壳质组非常少,偶见,多被伊利石充填。其他矿物组分如黏土矿物组分主要包含伊利石及高岭石,其体积分数主要分布在1%~8%;方解石主要分布在1%~15%;菌藻、孢子体和玉髓(硅质)偶见。
由于矿物组分、体积分数及充填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差异性,所研究的煤储层具有非常强的非均质性及各向异性。但研究区构造相对简单,构造活动对煤储层的影响较小,煤储层以原生结构煤为主,天然气的保存条件较好[8]。通过对煤岩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该煤储层发育孔隙、裂隙及割理。煤岩中孔隙以<100nm的纳微孔为主,介于100~1000nm的中孔及>1000nm的大孔次之。孔隙的形态多为圆形及椭圆形(图2(a)),与生烃作用相关[2],同时也表明成岩作用进行得比较彻底。当孔隙以孔隙团的形式大量分布时,表明孔隙间的连通性较好;而当孔隙以孤立的形式分布时,表明孔隙间的连通性差。煤岩中裂隙多为剪切缝(图2(b))、张性缝(图2(c))及滑脱缝,均为构造成因缝,表明该地区煤储层仍受一定程度的构造作用影响。上述3类微裂缝多未充填,有效性好,表明其形成的时期较晚,对渗透率的贡献程度较高[9]。而割理缝多被脉状方解石充填(图2(d)),有效性差,表明其形成时期较早,煤储层渗透率会发生急剧降低,因此,割理缝对煤储层渗透率的贡献程度非常低[9,10]。
2)物性特征 物性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区煤岩孔隙度主要分布在9%~15%,平均为12%;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011~0.2192mD,平均为0.07mD。按照行业内相关评价标准[3],对于煤岩来说,具有较好煤层气开发潜力的煤储层的孔隙度通常>5%,而渗透率通常>0.5mD。因此,该区煤储层的物性相对较差。其具有较高的孔隙度,但渗透率相对偏低。因此在后期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应重视对于煤储层渗透率的保护。
2.2 压汞试验测试
1)测试方法 压汞试验测试所采用的仪器为AutoPore Ⅳ 9500自动压汞仪,依据国家测试标准GB/T 21650.1—2008进行操作。仪器具有快速的升压速率,灵活可控的真空系统,高性能的低压和高压系统。基本测试条件为:汞表面张力480mN/m,汞接触角140°,实际测量最大压力228MPa,孔径测量范围0.05~1000μm,有1个高压站和2个低压站。样品制成岩心柱后经过24h的干燥处理后进行试验测试。压汞曲线可反映连通性孔喉结构特征,压汞试验过程中,进汞过程为非润湿相驱替润湿相。当注入压力增加到突破更细小的孔喉毛细管压力时,进汞饱和度逐渐增加。
压汞试验的具体操作步骤为:①开通氮气阀门、压汞仪及计算机;②选择样品管及封装样品,涂密封脂,封装完成后称重;称重后样品管放入低压仓,旋紧低压仓(不要过紧),装好测量筒;③进行低压分析,分析结束后可取出样品管,样品管称重,记录其重量,准备进行高压分析;④开始高压分析,样品管先向上送入高压仓样品室,松开高压仓样品室手柄,缓慢地将高压仓样品室与样品管一同落下。到达半程后,将样品管送入高压仓内,并确认其与底座接触良好;将样品室落下,检查排气阀应打开,旋紧样品室;其间应观察到有高压油及气泡进入排气阀上方小杯中,此时可反复进行松-紧操作以确保高压仓中气泡可以排净,开始高压分析;⑤分析结束后松开排气阀,旋出样品室,稍后取出样品管,擦净,放汞;清洗样品管及密封件并烘干,退出系统,试验结束。
2)试验结果 利用压汞法确定的测试贫煤样品压汞特征参数见表1。所测试煤储层的均值(φ)分布在14.807~16.031,该值较大,表明小孔居多;分选值分布在1.962~3.646,表明其分选较差;歪度值分布在-1.394~-2.779,其值偏负。对于煤储层,其歪度值趋近于0或正值时表明孔喉配比关系较好,因而该煤储层的孔喉配比关系较差;变异系数分布在0.122~0.246,该值偏小,表明该煤储层以微孔为主,孔喉配比关系较差。
通过对压汞试验所反映的不同喉道半径孔隙数目进行统计,<100nm喉道半径的入汞量所对应的孔隙空间占总孔隙空间的77%~90%,<10nm喉道半径的入汞量所对应的孔隙空间占总孔隙空间的65%~83%。岩石中微小孔隙所占体积份额较大,这是其渗透率偏低的重要原因,该煤储层的孔喉配置关系为微孔-微喉型。
表1 测试煤样压汞特征参数表
3 渗透率估算
表2 测试煤样物性及R25%取值结果表
由于煤岩复杂的孔隙结构特征,因此,利用其孔隙度与渗透率间的关系无法对渗透率进行预测。如表2物性测试数据显示,所取煤岩样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间无明显相关性。
分析压汞测试数据,以入汞量10%所对应的毛细管压力为排驱压力,则可以发现所测试各组煤岩样品的排驱压力均较高,最高达7.2MPa,其所对应的煤岩喉道半径为0.1μm。通过对比不同入汞量所对应的煤岩喉道半径与毛细管压力间的关系,发现在入汞量约为25%时,各煤岩样品的毛细管压力曲线均存在较为明显的拐点,表明此时煤岩的渗透率发生了较大程度变化。因此,对各样品入汞量为25%时的喉道半径(R25%)进行读值,结果见表2。
通过对(K/φ)0.5与R25%(注:K为渗透率mD;φ为孔隙度,%;R25%为样品中入汞量为25%时对应的喉道半径,μm。)分别取对数,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存在非常好的线性相关性(图3)。利用该定量关系可以对煤岩渗透率进行预测。通过对预测结果进行校正,可得最终预测结果,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见图4。由图4对比结果来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间极为相符,表明基于压汞测试的煤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有效可行。
图3 lg(K/φ)0.5与lgR25%相关性分析图 图4 煤岩样品渗透率实测值与预测值间对比图
4 结论
1) 研究区高煤级煤储层发育孔缝双重储集空间,孔隙形态多为圆形及椭圆形;割理多被脉状方解石充填,形成期早;此外,煤岩中还存在大量未充填的张性缝、剪切缝及滑脱缝,形成期晚。该煤储层具有中孔-低渗特征,孔喉配置关系为微孔-微喉型。
2)通过对比不同入汞量所对应的煤岩喉道半径与毛细管压力间的关系,发现在入汞量约为25%时,毛细管压力曲线存在较为明显的拐点。建立了该拐点所对应煤岩喉道半径与渗透率的回归模型,能实现对煤岩渗透率的有效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