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2018-08-23冯雅可
本刊记者 冯雅可
2015年,全县集体经济“空壳村”达198个;
2017年底,全面消除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
2018年底,预计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超过6元,3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1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
一组组数据的变化,正是兴文县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印证。近年来,兴文县抓住全域旅游发展机遇,以“强化支部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为根本,发挥乡村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探索“村企共建+景村相融”等模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发展,走出了一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之路。
“村企共建+景村相融”模式带动发展
提起兴文县的旅游景点,人们首先会想到石海景区。然而,与石海景区毗邻的石菊古地景区正以其独特的苗家风情与浓厚的红色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景区内,大面积色彩明艳的石菊花海、交错排列的稻田、静谧清香的荷塘、安静清幽的潭水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而坐落其间的苗族古寨,保留着小村落古老神秘的苗族文化特色。
石海镇大旗村便地处其中。“过去村里集体经济收入一分钱没有,现在借助旅游景区带动,集体经济收入是一年比一年多。”大旗村村委会主任舒中林满脸喜悦地说,特殊的地理位置带给了大旗村良好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大旗村“两委”坚持“景区是我村,我村是景区”的发展理念,与石菊古地三坤农业公司签订村企共建协议,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收益,村集体以基础设施等资产入股,负责土地流转、矛盾纠纷协调和参与景区管理,并按10%的比例从门票收入中获得股权收益和服务收益,以此充实村级集体经济。
2016年以来,大旗村还与石海旅游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村“两委”在土地流转、矛盾协调等方面积极作为,石海旅游公司为大旗村提供11个景区摊位,公开招商出租,所得租金归大旗村所有。目前已出租摊位3个,获得租金收入2.61万元,尚有8个摊位正在招商,若全部出租,预计每年能获得租金10万余元。
不仅如此,在规范成立的村资公司牵头下,大旗村承揽了石菊古地景区的劳务服务,从景区公司获取劳务服务费用,发放劳务薪资。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企业招工问题,又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截至目前,村资公司为大旗村劳动力发放劳务报酬共计539万元,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32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5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7万元。
大旗村探索实践的“村企共建+景村相融”旅游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解决了剩余劳动力,有效激活了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截至目前,全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12.56万元,人均107.63元。
从“黑色”到“绿色”的转型之路
在大旗村20多公里外的大山深处,也有一个风光秀丽的苗家村落——仙峰苗族乡群鱼社区村。这里地处全市海拔最高的苗族乡,山路崎岖,地势险要,历来以矿业经济为主。早在2008年,村里靠采矿带来的集体经济收入就超过40万元。
水泸坝村举办插秧比赛,吸引乡村旅游人气
群鱼社区村举办苗族“四月八”纪念活动,村民在喝“拦路酒 ”本版供图/兴文县委宣传部
“虽然收入可观,但挖山开矿不是长久之计,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才是出路。”群鱼社区村党支部书记陈双回忆,2015年,因煤矿市场疲软,村内所有矿山企业全部关停,集体经济收入也跌至谷底,一切都要重新来过。
不过,借助当地独特的气候资源和秀丽风光,村“两委”很快就制定了规划:实施苗族民居特色风貌改造,着力打造苗家秀美村落旅游环线;将村里的自然景观“黑洞沟”打造为苗王谷避暑胜地;大力发展农家乐,带动旅游服务业发展……
与此同时,群鱼社区村关闭矿山企业后,缺失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从多渠道得以填补:通过租聘、合作等形式将10余亩集体林地以每年1.2万元的费用出租;成立烤烟专业合作社、方竹专业合作社,以多种方式对群鱼社区村土地进行流转,专业合作社收取10%的管理费,预计在2万元左右;打造AAA级景区“滴水凼”,采取“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农户可直接资金入股。预计景区建成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20万元以上,成员收入将达到每人173元。
2016年—2017年,群鱼社区村先后被评为“四川十大幸福美丽新村”、被命名为“省级四好村”,彻底走出了一条从地下“黑色经济”向地面“绿色经济”发展的转型之路。如今,群鱼社区村通过产业转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集体经济创收,已成为仙峰苗族乡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国有企业+村资公司+农户”机制促增收
分腿站立,弯腰插秧,双手配合完成分苗、插秧动作。今年5月,僰王山镇水泸坝现代农业公园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插秧比赛。16名插秧能手动作娴熟连贯,进行了专业较量。众多游客在一旁为他们加油鼓劲,一派乡村旅游的热闹景象。
“水泸坝村的旅游要进一步深度开发,必须走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道路,提高知名度。”水泸坝村村主任陈仁池说,僰王山镇借助宜宾市打造“宜长兴”乡村振兴示范区机遇,将水泸坝和群会两村位于宜宾市至兴文县高速公路左侧较为集中的5000余亩田地,打造成集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科普示范、特色养生、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水泸坝现代农业公园,实现了春挖竹笋、夏摘青梅、秋闻稻香、冬酿红粱的四季产业格局。
以打造现代农业公园为契机,水泸坝村成立了村资公司,由村资公司牵头,将村集体土地、山林、闲置资产、项目资金等村集体资产入股国有企业,建立“国有企业+村资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资产滚动式升值,促进集体经济增收。
陈仁池介绍,村资公司牵头为水泸坝现代农业公园及周边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加工、仓储、流通、劳务等有偿服务,开展代耕代种代收、集中运输、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综合性服务,按交易额5%的比例收取服务费,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同时,兴文县粮食局牵头注册成立“僰硒粮油公司”,村资公司将“五补五改”政策中的财政补助资金1200万元投入僰硒粮油公司,共同建设集大米烘干、储藏、加工、销售、体验于一体的富硒大米体验馆。村资公司分别按年度固定分红3万元、按经营性收入3%的比例二次分红,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水泸坝村国有企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了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集体资产滚动式升值,有力促进了集体经济增收。截至目前,该村集体经济收入22万元,人均集体经济收入66.57元。
目前,由兴文县农业投资公司投资、村资公司提供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已在水泸坝村建设规模近1000亩的杨梅种植基地。待杨梅种植基地投产,预计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将超过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