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古发掘中文物现场保护要点分析

2018-08-22刘莉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1期
关键词:文物

刘莉

摘 要: 考古文物是人们很重要的遗产,传承着人类文化,搭建了研究历史的平台。且文物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考古文物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先分析了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积极意义,接着详细分析了考古发掘中文物现场保护要点,借此为文物现场保护提供相关研究借鉴。

关键词: 考古发掘;文物;现场保护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许多文化。文化储存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它的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均十分高。因为文物材料会直接受保存环境因素的影响,为此,一般会发生老化状况。特别是在考古发掘现场,由于现场环境存在无法控制的因素,所以,和实验室比起来,具有非常大的保护难度。文物因为发生老化而开始消失,则它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也将不复存在,宝贵文化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文物保护是考古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要求考古单位严格管控各个环节。基于此,为将历史文化承袭下来,让人们更好地研究历史文化,需要我们着力搞好文物现场保护。笔者结合对考古发掘中文物现场保护的了解,从自身经验出发,分析如下。

1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必要性

1.1文物具有实物价值,不可替代

考古发掘现场发掘而得到的文物,比较独特,且不能替代,如发掘而得到的原始人头盖骨化石,这是所有化石均不可替代的重要文物,它表現了原始人类骨骼特征,在探究人类变迁上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它的实物是特定阶段中人的生命,维护好文物不受损坏,有效利用文物的不可再生[1]。

1.2文物具有考证校勘价值,不可复原性

考古发掘现场发掘的出土文物及时得到科学有效的防护,便能保存许多珍贵的文物,指导后期文物修复的进行。古代流传而来的诸多文物,是我国获取所处时代风貌与文化特征十分重要的资料,和流传而来的文献相互校勘,考证版本,在恢复古代文献上有着突出的意义。

2考古发掘中文物现场保护要点

2.1强化考古从业人员培训,打造优质考古队伍

考古人员负责着文物现场保护工作,它的整体素质与文物保护有效性有很大关系。所以,相关部门将考古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培训,结合当前考古人员具体情况,编制健全的培训体系,认识到文物现场保护的必要性,让他们掌握掌握的技术,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主动和高校构建合作关系,把文物现场保护等一些专业设置到考古专业当中,指导学生以现代文物保护理念为指导,经过学习认知及掌握文物现场保护关键技术,培育专门人才,深入工作岗位当中,将考古工作和考古发掘中担负的文化保护问题考虑在内[2]。要求考古单位有效调整激励机制,将更多人才引入此项工作当中,构建综合组织过关的考古人才队伍,进而提升文物现场保护工作水平及质量。

2.2获取现场文物保护影像资料

科学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文物保护工作更为便捷,完善了之前现场记录能力欠缺的情况。这些年影像技术不断完善,确保了记录较高的精度与更深的广度,为此,较好地达到记录工作的成效。而记录与拍摄有所不同,文物处理也不等同于影视节目制作,应当达到考古标准。影像记录协同了考古记录,如文物登记信息与拍照取样等,这些均是在现场拍摄担负完成的工作[3]。且影像记录对文物抢救起到突出的作用,如在现场抢救中,影像能迅速及全面地记录信息,在后续修复时,研究者不用查找众多的资料,运用计算机,经过查找,获得准确无误的信息,高效进行修复,十分精确。

2.3临时性保护文物,进行现场加固

最大程度上获取文物信息,保证文物真实可靠,不会发生安全问题。加固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时,注重选取固材料。先清理可溶性盐、泥土等一些有害物质,然后加固现场文物,保证不会影响到加固效果,在处置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中,选取无色透明材料,禁止改变文物之前的面貌,保护文物不受损前提下,保持文物的原貌[4]。选取的现场文物加固材料务必具有优异的耐老化性与渗透性,由于现场保护是暂时性的,操作中务必注重加固材料的可逆性,便于更持久地对文物实施保护。

采用套箱提取法,进行现场加固套箱提取法属于整体提取法中比较简单的方法,套箱提取法的应用,使用木质框架结构,可以达到加固处置土质台基周边的效果,让土质台基获得更高的稳固性,不会发生安全问题。事实上,套箱提取法的使用在强度非常高的土壤中是非常适用的,同时出土而来的文物具有比较的体量。详细来说,套箱提取法的应用按照下述步骤执行:首先,清除文物四周泥土与杂物;其次,在土质框架协助下,紧密地包裹土壤,达到加固文物四周的效果。而应当留意的是,在加固四周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土质台基与加固的木板内外侧保持紧密相接;再次,该部分比较重要的是底切处理,在具体作业时,务必充分掏空土质台基的底部,接着插满底板,通过绳子绞紧木质框架与底板;最后,处置完底切,最后实施刚性支撑。详细而言,把1块刚性支撑板放置到和底切处理板等同水平处,接着将推动力添加到整体提取的另外一端,借此,把整体提取块移到刚性处理板上,顺利进行提取,达到现场保护文物的目的[5]。

2.4结合文物特性,准确确定文物出土含水率

选用密封方式,处置含水率在100%以内的器物,选取清水浸泡方式,处置含水率超过100%的漆器与竹子等,保证它之前的湿度,防止环境湿度短时间改变给文物带来的破坏。文物被发掘之后,与氧气非常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且空气当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均较大程度上影响文物,所以,对现场文物的考古发掘与保护,防止文物出土后和空气发生直接接触,促使发掘工作有效实施。

结束语:

考古发掘工作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工程,涵盖了诸多内容,同时涉及层面非常广,要借助大量现代科学的配合,由于科学技术的薄弱,不注重保护文物,必然给文物研究带来不利影响。当前,国内文物保护整体效果有待提升。考虑到这种情况,要求考古单位以现代文物保护理念为引导,强化对其基础设施的建设,组织考古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打造优质的考古人员队伍,健全文物保护工作规章制度,应该积极的寻求进步,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依照规范,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提升文物保护能力及文物保护综合质量,促使考古发掘顺利实施,以更好地研究我国古代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培娟.关于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探讨[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2(1):121-123.

[2]夏芸.考古发掘中文物的现场保护问题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5(18).

[3]邢文敏.浅析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的保护及科学意义[J].都市家教月刊,2015(8).

[4]张冲.浅析考古发掘中文物的现场保护[J].科技经济市场,2015(10):110-111.

[5]李芬花.试论考古发掘中文物的现场保护[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8):106-107.

猜你喜欢

文物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的逝去
彩云之南的萌文物
文物超有料
“文创”让文物“活起来”
《我在故宫修文物》
老归侨晒少年“文物”
文物里的汉服 另一种流风回雪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