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协同机制审视

2018-08-22薛奥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1期
关键词:资助协同计划

薛奥

摘 要: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是应对欧债危机和增强欧洲科研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协同目标、参与要素、协同关系、协同规制等方面对该计划框架下的协同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地平线2020"计划体现了统筹整合、多元开放性的设计原则,从而加深对"地平线2020"计划的认识。

关键词:"地平线2020"; 科研创新; 协同机制

一 、背景介绍

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Horizon 2020)是欧盟委员会制定的第八个大型科研和创新框架计划,其目的在于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盟范围内出现的经济社会危机,确保欧洲在科研创新领域的全球竞争力。作为以科研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手段,“地平线2020” 计划得到了欧洲领导人和欧洲议会成员的政治支持[1]。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欧洲扫除制度障碍,实现多利益相关方的科研协同创新。

早在1984年,欧盟就开始制定科研创新计划。截止到2013年,欧盟国家已经实施了七次计划。与前七次计划相比,“地平线2020”计划更加注重科研创新的协同合作,强调问题意识和行动导向,如瑞典、西班牙、匈牙利、波兰等欧盟国家以及欧盟理事会积极组织科研协同计划的制定和完善,所列资助项目更是向来自欧盟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及创新企业开放。研究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协同机制,既有助于了解国际科研创新发展的最新动态,也能为我国制定新的科研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二“地平线2020”计划协同机制分析

(一)協同目标分析

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主要目标有三项:全面提升科研创新水平、加快技术转移及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关键领域的战略性合作和有效应对社会挑战。首先,科技实力与未来的技术革新和社会经济走向密切相关,所以全面提升科研创新水平,保持欧盟科研、创新和技术在全球的卓越领先地位是“欧洲2020战略”的核心使命。其次,科研技术转移和创新成果转化是驱动现代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引擎,因此,“地平线2020”计划尤其重视对欧盟研究机构与企业部门在关键技术领域进行科研协同创新的经费资助,并加强吸引更多民间投资和风险投资的力度。最后,除了政策科学领域的制度设计,应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挑战更加需要跨学科、跨部门的科研协同创新的技术支撑。

(二)参与要素分析

“地平线2020”计划的参与要素包括欧盟委员会(主体),资助计划所涉及的个体研究人员、研究团队及科研机构、政府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等(客体)和各行动计划、合作协议及相关程序(介质)。由于原有科研参与要素合作机制无法适应新的形势,所以在第八次科研计划上,欧盟委员会重新设计了整体科研创新协同机制,将多个资助项目整合在统一的框架之下,有效提高了机制的可执行度和便捷性。“地平线2020”计划积极致力于吸引和保证欧盟成员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一流科研机构与研究者的参与,并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如协同创建卓越研究团队、建立科研人员访问、培训机制等向优秀的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提供项目支持,从而保证了协同机制中参与客体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三)协同关系分析

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所涉及的协同关系主要是指个体研究人员、研究团队、科研机构、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实现科研创新网络的效用最大化,关键就在于参与者的协同机制是否有利于共同目标的推进。在前沿尖端研究领域,“地平线2020”计划通过欧洲研究委员会( ERC )、未来和新兴技术(FET)、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行动(MSCA)和欧洲基础研究设施(Research infrastructures)等项目为顶尖研究人员、团队或机构提供高额度的经费支持、促进其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合作与技术成果转化,提供跨部门、跨国别的交流、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以及建设和管理世界一流的基础研究设施。欧盟鼓励私人企业部门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参与和资金上的投资,对具有创新力的中小型企业还提供专项的资金赞助,并将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在所有企业部门进行应用推广,欧盟和企业从中获得丰厚的商业利润回报,从而形成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科研机构协同合作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实现各相关利益方的效益目标,进而产生产学研协同机制的正外部效应。在“资助——研究、创新——技术转移——产业推广——资助”的合作链条上,参与者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直线型合作联系,而形成一种立体化多元参与的协同合作格局。

(四)协同规制分析

1. 时间与空间规制

从时间上看,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设置了不同年度的工作重点,如在2014-2015年内,欧盟在社科和人文科学的研究资助方向上侧重于思维、战略和管理结构等研究。时间规制的约束性使得相关利益者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按期完成预定的计划安排,使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得以高效运转,同时明确不同时间节点的项目、跟踪监督计划实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科研协同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空间上看,“地平线2020”计划设置了针对欧盟成员国的总体规则和针对欧盟以外国家的国际合作规则。空间规制的设定体现了欧盟科研创新计划的本土优先策略。

2.动力与约束规制

在欧盟区域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地平线2020”计划为协同创新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系列优惠的政策、统一便捷的程序、丰厚的资助经费、世界顶尖的科研设备、各种各样的配套行动计划等,构成了科研协同创新的外部动力。而应对当前社会复杂的变化和需求(如智能化城市社区建设)和科研创新领域的重大挑战(如生物工业研究等)则成为欧盟科研创新计划下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的内在动力。“地平线2020”计划除了对协同参与方进行时间、空间、资助额度的约束外,还在不同的优先科研资助领域下列出相应的行动计划,然后再列出特定的研究目标、研究重点或研究方向,以期在科研创新的目标上进行统一的规范和控制。如“科学与社会,科学为社会”计划协助中,提出使用“责任研究和创新”(RRI)的研究方法。

三、“地平线2020”计划设计原则分析

(一)统筹整合原则

统筹整合原则是指“地平线2020”计划是在原有的欧盟计划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多个相互独立的资助计划形成的,在保留合理政策程序的前提下,克服了之前多个资助板块的条块分割和交叉重叠,有利于消除科研协同创新的进入障碍,便于欧盟委员会、政府部门、科研团体和个体研究人员以及私营企业部门等多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地平线2020”计划统一了以前各自独立的欧盟研发框架计划(FP)、欧盟竞争与创新计划(CIP)、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EIT)三个研发计划的预算,并将欧盟结构经费中用于创新的部分也囊括进来统筹管理,统一整合后的协同管理制度有效提高了资源的科学配置水平[2]。

(二)多元开放性原则

在“地平线2020”计划中,多利益相关方的协同合作机制在设计逻辑上体现了多元开放性原则。开放性是指参与者在研究成果获得认可后,其理论与成果将免费公开,知识产权属于科研协同创新团队[3]。在欧盟框架下的知识创新将通过欧洲研究联盟( ERA )来推动研究成果在整个欧洲的自由流动,从而实现科研发现和理论创新在科研领域的开放共享。多元性是指“地平线2020”计划是面向全球科研人员和研究机构的,资助项目类型多倾向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组成的研究集群,尤其在前沿尖端领域的研究更需要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机构和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进行协同研究。

参考文献:

[1] EuropeanCommission.WhatisHorizon2020?[EB/OL].[2018-05-05].http://ec.europa.eu/programmes/horizon2020/en/what-horizon-2020.

[2]国丽娜,邵世才,马虹. 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资金管理经验及启示[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6,31(10):18-22.

[3]陈晨,别敦荣. 2020地平线计划:欧盟研究创新计划框架[J]. 山东高等教育,2015,3(01):50-57.

猜你喜欢

资助协同计划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