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18-08-22陈永腾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1期
关键词:机电专业信息化教学

摘 要:近年来,由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多样化、简洁易操作、应用方便、效果好,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教学中信息化技术手段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优化及广泛地应用,而且教学效率、效果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机电专业;教学

一、信息化技术手段

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育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形成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教育模式。

信息化教学,主体对象是教学,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教学信息化,研究主体对象是教学环节及其状态,是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所有的教学环节达到信息化。因此,教师关注的是信息化教学,以便更好地上课,为上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更多的表达方式;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学生也更加直观、更轻易去接受、理解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机电专业的应用

(一)机电专业课程特点

机电专业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有以下七点:1.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系统思维体系,学会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了解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学会探索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3.了解自动化制造设备各组成环节的静、动态性能对设备性能参数的影响。4.掌握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相关技术的联系和接口关系,了解产品开发的方法。5.掌握模块化机电一体化产品装配、调试、维护、维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6.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拆装、调试和操作的基本技能。7.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操作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中高职机电专业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熟练实操技能。理论知识点或者实操指导,其中机电设备电路图、装配图、机电设备拆装等是学习的难点知识。可见专业课程主要是以实验、实践为主,去突破专业重点技术。课程将实验教学从单纯的理论验证,转变为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使学生直接面对工厂应用,缩短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差距,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实践环节单独授课,单独考核,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习兴趣,加深和巩固所学过的专业技术知识,达到学用结合的教学效果,为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机电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是文字配挂图,在专业实验和实践中,以挂图或实物场景图进行授课。表达形式单一的授课,对于理解能力、思维较强的高职、本科学生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中职学生来讲,确实就太过抽象,难理解。在信息化技术手段出现并应用与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接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抽象的知识点,利用仿真教学等手段能很形象具体地击破难点内容。

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机电类仿真教学

中、高职机电类课程的学习内容往往比较抽象,晦涩难懂。这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构建模型的优势进行信息化教学。通过构建三维模型,使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机电设备的结构,再利用信息化教学软件,让学生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工作原理的目的。这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仿真教学的优势所在,运用虚拟模型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方式,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来,不仅有利于提高机电类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机电类课程教学资源库

优质的教学资源库是信息化教学正常、高效进行的前提。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利用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大力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完成对信息化的管理、服务、教学等全方面的进步,最终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的共享体制。同时,高职院校要对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不断升级和完善。比如,更新机电类网络课程,增加虚拟仿真技术软件,完善机电类专业技术资料库,增加机电类学生考证培训版块,优化机电类信息化教学课件等。通过完善和优化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加强对共享资源的管理,保障机电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准确和及时,使信息化教学更好地发挥其优点,提高高职机电类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全面的专业机电人才。

3、注重机电类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过程

中高职机电类课程信息化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中高职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参考依据,把信息化资源作为主要工具,根据机电类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环节。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尽早布置学习任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利用教学资源库和网络进行学习,以培养机电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自动循环控制电路”课为例,课上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动画、仿真软件帮助学生了解自动循环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动作过程。而仿真软件中模拟实训为实习环节做准备,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不再单调。学生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熟悉,配合教学资源库里的实训操作视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合理运用决定了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对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设计。

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趋势下,信息化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将高职院校的教学与机电行业的发展情况结合起来,使高职院校机电类学生结合实际。这对学生快速适应工作需要,提高社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高职机电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努力,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信息化教學在高职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佳佳.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下)》. 2015

[2]赵峰.信息化技术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职业》 .2018

[3]韩勇.浅析新形势下信息化技术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电子世界》.2017

作者简介:

陈永腾,性别:男,籍贯:广西巴马,学历:本科。职称:助教 单位: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方向:电工电子、家电及制冷。

猜你喜欢

机电专业信息化教学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论实践能力对学好机电专业的影响力
分层教学在职校机电专业课堂中的应用
中专学校机电专业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