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心理现象中反观教育问题

2018-08-22彭渝芝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0期
关键词:心理现象教育问题

彭渝芝

摘要:教书育人,教书不在于硬性知识的强制传播,而在于对学生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当然,家长的重要地位和老师是并驾齐驱的。本文从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正确引导天性、结合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正确处理群体的关系、化整为散,走向成功四条方法,希望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得到方法上的启示,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教育。

关键词:心理现象;教育问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七年级上册的课文,有何深意?下面我讲谈谈,将此篇课文放在这里的好处。第一,对于一个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说,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好奇的心理,家长和老师对于这种好奇心理的正确看待以及合理的引导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的十分重要的。第二,步入初中的孩子开始在群体生活中有了自己的一个团体,也更多的有了自己的看法,争执是不可逃脱的话题。但是对于孩子群体意识的培养对于她们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她们开始步入社会,独立的生活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群体关系中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第三,青少年开始有了好胜心理,在任何方面不管自己的实际情况,总是爱出头,要注重对于这种心理的正确疏导,畸形心理的发展,达到难以挽回的地步。最后,孩子们处于社会关系之中,面临的人、事、物越来越复杂,困难也会越来越多,学会正确处理困难的办法才是正确的方向,本篇中化整为散的方法只是对于以后诸多方法的一种提示,在方法的总结上面值得老师和同学们好好的深思。

一、正确引导天性

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子已经厌倦了玩弹珠,用透镜在干树叶上烧树洞的游戏,他们正在寻觅着其他好玩的事情,最后决定去爬悬崖。在青少年适当,天性显现的更加的明显,玩弹珠当然是比较正常的事情,但是用透镜烧洞本身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他们都已经玩腻了,可见家长在其中对于他们对于万事万物的好奇心理并没有合理的让他们释放,因此,他们只能寻求更加刺激的东西来满足好奇心。并且课文的后面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去爬悬崖是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悬崖也是十分危险的,他们去爬,仅仅是为了寻求好玩,一点也不知道其中的危险在哪里,当然,课文中也没有家长的引导。好奇心不能合理的解决对于以后的生活来说是一种隐患。

在本课文的好奇心引导中,寻求的方法可以是引导孩子在怕悬崖的时候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并且告知家长其行踪。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欲望,获得更多的体会,不压抑本身的天性。另一方面,有了一定是保护,是对其生命意识的强化,并且为自己的行为提供了另外一层的保护措施。在面对青少年日益萌发的好奇心,采取的方法应该是在保护好奇心的情况下进行引导,因为好奇心是一个人思维的源泉。

二、正确处理群体关系

青少年开始处于一个社会群体之中,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复杂,但是相当于朋友与同伴之间,其感情还是相对真实的,单纯的。在群体中,要学会帮助他人,而不是一味的强调自己的私利。初入社会,关于群体关系,他们也会十分的盲目,如果家长没有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导致一个孩子性格的畸形发展,甚至扭曲。群体关系不是一群人对一个人的孤立或者是一群人与一群人之间的决斗,而是彼此愉快的玩耍。并且要让孩子明白,在群体之中,无论何时,都不能打破自己的,这是在群体之中,对于自己原则的坚守,这样才会活得越来越像你自己,也会减少青春期孩子的迷茫感,以至于走上共同放纵或者是孤僻生活的道路。

课文中,我是不敢去爬悬崖的,但是杰里对我说,我是因为胆小不去爬悬崖,但是其实我不是,我是在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考虑的,其实是正确的,但是最后却在冲动的情况下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喂,等等我。”我哑着嗓子说。”“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他们其中一个说道,其他的则哄堂大笑。“但是我不能,我……我……”这句话刺激了他们,他们开始嘲笑我,发出嘘声,然后继续上爬。内德嘲笑的说:“你可以自己留下来,如果你想的话。”杰里看起来很担心,但最后还是和他们一起走了。

由此可见,他们是在我的不敢中找一种有优越,其实这在中学生的心理中是十分普遍的,他们想证明自己长大了,有能力了,但是又没有合理的方式去解决这种心理的满足感,所以只能是通过对别人的贬低,甚至是从最好的同伴那里下手来满足自己,证明自己的优秀,其实这是一种十分畸形的心态,现在只是通过别人的弱项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可怕的是最后演变为一种伤害别人的行为来满足自己。可见正确引导好胜心理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在群体的怂恿之下,失去了自我,变成了一个随波逐流的人,甚至不敢将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合理的提出,成了一个随大流的人,这对一个人的一生影響很大,不管是在性格方面还是为人处事方面。杰里最后带着我的爸爸回来找我,可见他认为小伙伴的行为是不准确的,可是当时他还是离我而去,不敢在众人的面前坚持自己。在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上,应该寄予孩子鼓励与支持,这样他们在面临很多压力的情况下才能坚持自我的意见,甚至是在重大的问题中坚守住底线,避免发生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在群体关系中,也应该给孩子灌输一种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是独立的个体,但是我们生活在各式各样的关系之中,我们应该在不触及底线的基础上寄予别人关爱,帮助,因为,或许在某一刻,你同样也需要别人伸过来的一只手。

三、结合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在八年的岁月里,我是一个病弱的孩子,我对于这些正常孩子的生活充满的渴望,我渴望去冒险,我渴望有一点起伏的生活。当我面对那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的时候,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允许的,但是在同伴的挑衅下,我还是去了。在爬山的过程中,我眩晕,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我觉得天旋地转,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在呻吟,后来意识到那就是我,我心理的恐惧感已经占据了我的思考,甚至在爸爸到来之后,我还是恐惧,我怒吼,可见当时我已经吓到言语不受意识的控制,一阵狂乱。

我明明知道自己不行,但是还是去了。一方面是好胜心的原因,还有一方面是我病了那么久,我渴望去看看自己没有做过的东西,我是孤独的,我渴望和同伴一起享受的愉悦感。如果作为老师或者家长,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去了解像这样的孩子的心理,理解他的孤独感,因此,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让他去触碰他没有常识过的活动,给他幸福感,不那么孤独。给他经历,可以让他在同伴中不会那么的自卑,甚至于由于自卑导致的好胜心爆棚。

四、化整为散,走向成功

在我十分恐怖的情况下,我完全失去了思考,我的一切行为都是依靠爸爸的指挥,我的头脑是一片空白,内心是焦灼的,一步一步的走下去,最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和骄傲。其中我走向成功的原因不仅仅是化整为散,一步一步的走下去,还有就是爸爸对于我心理的把握以及控制,我是害怕的,但是他不让我有一下去思考的机会,于是,我失去了害怕的时间,我一直都是在路上,于是,我走向了成功。所以,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很重要的是对自己方向的坚定,一直坚定的,心无旁骛的走下去,一步一步只是一种方法而已,心态的坚定才是成功的关键之处。走向成功不仅仅是为了成功,而是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获得一种自信感,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总之,根据心理问题的探究来为教育提供方法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一条路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的内心也在不断的发展,波澜起伏,对于心理的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解决教育的问题,并且是及时的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祚山,胡朝兵.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心理现象教育问题
传播活动中的心理现象——以《创造101》粉丝集资应援现象为例
大学生延迟满足能力研究述评
中职学校“两后生”自卑心理现象及对策
感受性问题的生物学解释途径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班主任的对策分析
民族器乐合奏课与综合大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
新闻传播效果异化与受众认知心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