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三进”

2018-08-22王天梅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1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三进课堂

王天梅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容丰富,“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本文简单分析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把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走进大学生的头脑,使青年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有思想、有理想、有历史使命感的国家栋梁。

关键词:理论创新;课堂;教学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在教材中的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全面坚持了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基本要求,紧紧抓住当前制约我国发展的根本矛盾,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教师首先要充分掌握新教材中增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018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程将这一理论创新融入到整个教材体系之中。部分内容修改,例如:绪论部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會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在这个定义中,既有传统性表述,又增添了新的表述话语;既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发展者,也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功能。2015版教材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三个方面,新版教材概括为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五个方面,这是充分体现了对时代新思想的汲取。

《原理》的绪论还新增加内容,例如,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一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主要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观察和把握当代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它能够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二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主要讲马克思主义在我们革命、建设、改革中的指导作用。它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主要讲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走向未来的重要作用。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人类历史的大视野来看,世界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大时代,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今时代的真理。

2018版《原理》唯物史观部分新增一些内容,比如,文化的内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原创性的东西。文化的问题从哲学原理上可以从几个角度讲:一是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角度去讲,二是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去讲,即文化是对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修订中特别强调了一个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有一个是革命精神。

2018版《原理》在政治经济学部分有关经济全球化内容的修改较大,主要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新思想、新认识融入新教材中。增加一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从经济发展“失调”、政治体制“失灵”、 社会融合机制“失效”三个方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和冲突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2018版《原理》在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修订,突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与历史地位,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贡献,用十九大的昂扬向上和自信豪迈的精神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对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作了进一步充实,在2015年版教材的基础上,从六条扩展到九条,增加了“两个必然”的原则、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原则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这样大体上就形成了一个逻辑体系,起点是科学社会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原则,经过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调节和按劳分配,到生态文明、文化建设、党的领导,最后是向共产主义过渡。

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其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谁?看似最简单的一个问题,却困扰了教师们很多年——习惯了教师唱“独角戏”,忽视同学们的主体性。着眼于这一简单而复杂的关系,作为任课老师们要大胆创新,提出“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理念。最突出的体现就是重新审视课程设计,突出课程设计多样性。老师们主动告别空洞理论的“高大上”和“冷艳”,坚持真情教学。在教学中,首先让这门课“入脑”,即学生能接受,不排斥,教师的人格魅力不可或缺,讲台之外的教师会有另一种亲和力,通过讨论交流,有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教学是理论化的,更是生活化和情感化的。

创新教学改革,在坚持课堂教学导向明确的前提下,注重新技术手段的运用,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逐渐探索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混合”教学模式,课堂+网络+学生自主学习展示成果。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成果直接与学生的分数挂钩,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为了在课堂展示成果,必须弄懂相关的理论,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开始关注时政和社会热点并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真正进入学生的大脑。

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入心”

如何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为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设计实践教学方案时应避免内容泛化,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并在实施实践教学方案时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培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令学生由此掌握一定的与社会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交流和总结以切实巩固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可以采用课程实践教学和暑期社会实践教学两种方式,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从而心灵有触动,思想有感悟,行动中有体现。把理论真正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具体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去革命老区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地考察参观,在学校所在地参加志愿服务,由老师带队组织社会调研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切身感受,把书本上、课堂中学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信仰中,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借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现“三进”是一个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和创新的过程,“进教材”“进课堂”是前提,“进头脑”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不懈努力和坚持,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认知和行动。

参考文献:

[1]郭艳春.依托基地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J].科技信息,2010(17)

[2]蔡学英.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初探--以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课堂为例[J].教学实践研究,2013年9月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三进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棋乐
藏垢纳污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