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路径选择

2018-08-22王一金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1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王一金

摘要:目前国家宏观政策开始重点关注金融风险防范,抑制资产泡沫。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金融去杠杆政策,但是在有效去除金融泡沫的同时有也导致金融市场产生了恐慌情绪。基于此本文对国内高杠杆现象以及产生逻辑进行了梳理,对去杠杆的主要症状进行了分析,对针对性的去杠杆路径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在确保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资产泡沫得到抑制的基础上,同时实现市场发展与监管调控的平衡。

关键词:金融去杠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路径选择

2016年下半年中央会议提出要持续聚焦金融市场,抑制资产泡沫,2016年12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明确表示要抑制房地产泡沫。2017年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去金融去杠杆赠策,这一系列举措表示我国的市场监管部门已经逐步开始重点关注金融风险防范。

1 基于资产负债表商業银行杠杆水平放大分析

1.1 较高的宏观杠杆水平提高了银行的脆弱性

自从2008年开始,我国对银行杠杆的管控难度持续增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的资产增速明显高于我国宏观经济增速,2009-2016年我国GDP的年华增长率为11.1%,而同时期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年化资产增长率为17.7%,显著高于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增长速度。以2016年为例,我国的GDP增长速度已经降低为6.7%,但是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增长率依然高于16%,这是导致我国金融杠杆率目前处于较高水平的主要原因。

二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传统银行金融机构利息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快速降低,因此各银行不得不通过采取一系列创新措施来推动业务发展,这在无形之中已经放大了银行的真实杠杆。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金融市场环境发生改变,银行将难以有效应对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

1.2 资产负债表视角下商业银行杠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同业负债为银行增加杠杆的提供资金支持。商业银行在资产扩张的过程中受限于自身的资产规模,往往借助负债端的资金吸纳、发行债券或者资产回购等方式来实现。一般来说常见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其资产负债途径以及加杠杆方式也各不相同。小型银行往往难以有效获得中央银行的资金支持,因此其资产负债的主要资金来源为非金融机构和住户;中型银行虽然也依赖非金融机构和住户,但是其对非金融机构和住户的依赖程度明显低于小型银行,此外中型银行资产负债还依靠其他金融机构负债以及债券发行等方式;大型银行相对负债渠道比较稳定,包括吸纳存款、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以及债券发行等[1]。

其次,非信贷资产在杠杆放大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非信贷业务已经逐渐成为各银行的发展重心,也已经成为了各银行进一步扩展资产总额、提高盈利能力的主要推动力,其在银行杠杆增加过程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非信贷业务主要包括表内非信贷资产以及表外理财。基于表内非信贷资产进行分析,其标准化的债券投资、同业投资以及买入返售等都是银行用来增加杠杆的主要途径,相关数据统计到2016年二季度末,我国A股上市的16家银行其非信贷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已经高达35.24%,甚至有些银行的非信贷资产规模已经超越了信贷资产。从银行类别看,城商银行的非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最高,约为50%,股份制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次之,约为43%,大型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最低,约为32%。这充分表明规模相对较小的上市银行更倾向于采用非信贷资产的方式去增加杠杆,推动资产总额扩张。

2 商业银行去杠杆的内在逻辑与风险冲击

2.1 商业银行去杠杆的内在逻辑

首先是金融系统内资金链的过度延伸。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在央行基础货币投放以及实体经济部门融资需求之间起到了良好的衔接作用。但是目前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银行同业之间的资金链条被不断拉长,进而导致企业的融资过程中更加复杂,企业的融资成本更高。因此为了保障这种衍生版资金链的平稳运行,既要资产负债端的资金供给成本较低,又要求资产端能够保持较高收益,促使金融风险不断累积,降低和扭曲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其次是资产的负债期限以及不合理配置导致久期与流动性杠杆均较高。商业银行增加杠杆的核心思想是将久期较长和较短的资产进行匹配,将风险较低和较高的负债进行匹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期限匹配不合理的风险。除此之外,利用回购市场来达到资产规模和利益扩张也是商业银行经常采用的方式,在套利过程中实现了杠杆的增加[2]。商业银行首先通过自有资金买入债券资产,然后再将买入的债券资产在回购市场中进行抵押来融资。目前由于负债端资金价格上涨以及资产端贷款进一步承压,充分表明了商业银行的期限错配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金融风险。

2.2 金融去杠杆去商业银行的冲击

虽然金融去杠杆不是针对商业银行,但是金融去杠杆的一系列的政策都试图影响患者银行主体的经营行为。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一系列金融去杠杆政策意味着市场环境以及监管条件的变化,从而会影响银行盈利模式的改变。

首先是由于银行监管施压导致银行套利空间大幅缩小。随着金融去杠杆政策的陆续出台,银行通通层层嵌套来增加杠杆的难度迅速增加,以致于其监管套利空间必然会大幅下降。以票据融资为例,2017年5月我国票据融资规模连续第7个月持续降低,根据央行统计数据,我国2017年一季度的票据融资业务累积为19.17万笔,同比下降66%,票据融资规模为1007.59亿元,同比下降70%。

其次是银行不良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截止2017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5795亿元,这表明在未来由于企业违约产生的信用风险很可能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去杠杆力度不断加大,必然导致那些产能过剩、生产经营困难以及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出现坏账,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再次是银行存量资产负债的错配风险正在逐步显现。金融机构增加杠杆的前提条件是拥有大量低成本资金。而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加资金成本,降低资金利率和理财收益率之间的利差,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甚至可能出现利率倒挂现象,显著降低了金融机构通过增加杠杆的盈利创造能力。在流动收紧、资本价格提高、利差下降、资本收益率降低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不仅难以通过增加杠杆来实现自身的扩展,同时将导致资产负债错配不可持续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除此之外,如果去杠桿进程推行过快,可能引起银行踩踏风险。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17年一季度,25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12家银行由于受到金融去杠杆以及MPA考核体系的影响,出现了负增长。相比2016年,增加了11家,这足以说明2017年商业银行在金融去杠杆的进程中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因此如果进一步增加去杠杆的力度,很容易导致金融债券市场出现短期的踩踏风险。

3 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路径分析

金融去杠杆有助于降低行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但是去杠杆的目的不是追求零杠杆,而应该是将杠杆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就要求在去杠杆进程中,商业银行不能只是单纯关注杠杆的调整,更应该更具当前市场环境和监管管理要求,实现自身转型,摆脱基于高杠杆的非常态化增长模式[3]。

首先商业银行应该回归服务本质,严格控制风险。虽然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短期的收益,但是如果风险控制能力有限,按摩非信贷资产的规模越大将导致后期出现问题的概率越高。因此在当前金融去杠杆和监管管理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基于自身风险控制考虑,回归服务实体本质,尽量扭转投资高于贷款、表外业务非常态发展的不良局势,努力降低了自身业务做精做细,才是商业银行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

其次商业银行应该转变盈利模式,提供服务能力。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就是要改变传统过度依赖利差以及过快消耗资本的发展模式,建立新型的以轻资本、重服务发展模式。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高效优质的金服务作为核心市场竞争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围绕客户需求,从传统的单一中介向全方位金融服务转型,形成多元化的利润增长。

第三商业银行应该合理处置问题资产,采用市场化方式去杠杆。在目前去产能、去库存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去杠杆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处理不良资产。具体来说银行可以通过现金清收、转让、核销、重组、债转股以及证券化等多种形式来进行不良资产化解,最大程度降低实际损失。对于已经构成损失的贷款,要及时补充资本,完成债务减记和重组。

此外商业银行还应该经济利用主动负债工具,拓展其他资本补充渠道。在金融去杠杆的进程中,表外理财、同业存单等业务会逐渐趋于常规化,更好的体现其主动负债的功能。因此商业银行应该首先落实同业负债规模是否符合央行和监管部门的规定,在此基础上积极使用期限标准化和利率透明化的负债工具,尝试拉长负债久期,降低错配风险;其次商业银行应主动拓展推行永续债、可转股的二级资本工具等资本补充渠道,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损失的偿付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凯,许承明,杜修立.金融深化、房产价格与宏观经济波动[J].金融论坛,2017(10):3-12.

[2]任泽平,冯赟.供给侧改革去杠杆的现状、应对、风险与投资机会[J].发展研究,2016(3):8-13.

[3]曾刚.商业银行杠杆变化趋势[J].中国金融,2017(11):48-50.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