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一带一路”经济学创立及其诸多向度

2018-08-22周婉莹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1期

周婉莹

摘要:我国所实行的“一带一路”战略是符合国家发展的科学性战略,其立足于当前发展现状,旨在推动本国及项目参与国的共同发展,体现了中国的发展特色。“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创立对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有积极作用,增长了我国的发展经验,在我们国家发展史上留下了新色彩。

关键词:“一带一路”;经济学创立;诸多向度

引言:

我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是包含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等广泛系统的合作内容,不仅符合經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更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目前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我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变化息息相关,“一带一路”是迅速发展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推行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创立立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其提供理论支持,一定程度上推动学术在世界范围上地位的提升。

一、“一带一路”经济学创立的理论来源

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丝绸之路不仅是连接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经济贸易的道路,也是连接与其他国家文化之间的道路,有利于与其他沿线各国的友好发展,和平共处。“一带一路”无论是从初期建设目的还是建成结果上来看,其逻辑性都较强,“一带一路”的建设依据是经济学理论,“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创立也是基于丝绸之路的根本属性。

(一)“一带一路”历史发展与现实意义

1、历史发展

连接东西方交通文化的要道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海上丝绸之路”以南海为中心,有利于秦汉时期我们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西汉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其出使路线较长,不仅连接了中亚西亚,还延伸到地中海地区,成为“陆上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为当代建设“一带一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下我国主导所建设的“一带一路”是为了保证沿线各国均能实现经济与文化的有效交流沟通,有利于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这在本质上区别于一些国家依靠战争等消极方式实现自身的发展。汉代的一些丝绸布料销售到罗马等地进行贸易时,价格往往翻倍很多,这样的情况下不仅让物品产出国赚的盆满钵满,也有利于沿线经过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比如吐蕃,其经济发展状况本身较弱,但其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点,受丝绸之路的影响,密切与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本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1]。

古代丝绸之路之所以享誉全世界,与其自身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古代丝绸之路以物物交换的方式弥补了亚欧各国发展的不足之处,最大程度上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使沿途各国经济发展迅速。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历经改革开放的热潮之后社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寻求与亚欧各国之间的合作沟通,“一带一路”基于丝绸之路的基础,继承了丝绸之路的经济理念和人文精神,致力于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是积极响应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有力代表。

2、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自从2013年提出以来,不断被完善,加上各种各样的政策扶持,从一开始的简单构思计划到现在的付诸实践,其受重视程度体现了我们的发展决心和能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多为发展中国家,它们经济发展缓慢,技术相较于发达国家较为落后,有建设的决心但建设基础不够,但这些发展中国家本身的潜力较大,有较多宝贵资源值得利用,潜在的可发掘的市场较为广阔,与我们恰好形成了发展优势劣势之间的互补。“一带一路”的创建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还促进沿线各国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利于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本身具有的包容性就为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文化支撑,有利于各个国家发挥自身优势,尽快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依据“一带一路”的现实定位,其经济属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创新性,二是促进了对外开放战略的实现,三是使中国在世界范围上获得了更多的经济话语权,有利于我们参与到世界经济的治理当中去,创新世界经济发展模式。

(二)“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意义

“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使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发展优势从劳动力为主转变为技术和资金为主,提升了自身地位的同时,还能够带动沿线各国的发展,其中包括帮助沿线国家建设硬件,提升软件性能,不断扩大在亚欧大陆以及非洲地区的市场,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在世界上的信誉度,为“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创立具备完善的理论逻辑[2]。

1、参与主体的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的参与主体不仅仅包括世界各国,更是涵盖了多种多样的国际经济组织、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地区等等,显然“一带一路”所呈现出的特点是多样性的。“一带一路”建立初期,涉及到的国家和地区有六十多个。发展到现在已经超过一百个,“国企搭台、民企唱戏”的新模式成为近些年来“一带一路”所产生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是指国营企业作为“一带一路”发展的主要力量来源,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打好基础,提供帮助,促进民营企业从发展中国家的舞台走向发达国家的视线中去。

2、创新经济合作模式

就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而言,经济融合发展形势较快,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合作发展正值大好时机,“一带一路”的建设完全符合区域合作发展的要求,加上其立足在政策扶持、经济腾飞的基础之上,另外沿线国家的经济参与也帮助“一带一路”创建了更多的经济合作机制。“一带一路”相应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亚欧自贸区网络的建设,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和投资状况健康发展。欧亚经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前海合作论坛等都是“一带一路”以论坛促进经济合作新方式新制度成立的全新模式,对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3、实现共同利益的建设目标

我们国家所主倡的“一带一路”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其含义又不只是经济共同体,还是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成为共同体的基础是所参与的国家、地区、组织等在政治、经济方面要相互信任,在文化方面要相互包容,促进新局面的稳定[3]。“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是“五通”,“五通”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和资金融通,实现“五通”的战略目标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相互合作、以合作促进各国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利共赢。

4、支撑理论形成的丰硕成果

“一带一路”的建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取得的巨大成果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哗然,“一带一路”从开始的理论支撑到付诸实践,从点及面,其无论是在建设进度还是在建设成果上都使人由衷的佩服。“一带一路”所取得的经济成果就验证了“一带一路”经济学新理论的正确性,推进了其研究的深入发展。“一带一路”在贸易与投资的合作上表现良好,中国先是对沿线国家慷慨解囊,鼎力相助,提高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客观上也是推进了“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其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纷纷对我国企业进行投资,促使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一带一路”经济学理论来源

“一带一路”经济学理论是科学的综合了国际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主要内容,学科内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融合,统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庞大、综合性强的學说,体现了我国的经济特色,符合国情。“一带一路”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还涵盖了国际投资、宏观经济调控等多方面的内容,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源[4]。由于中国目前依旧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很多国际惯用的经济理论不适用于我们的发展,“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创立符合经济发展,弥补了空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内容。

二、创建“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必要因素及价值

(一)现存学术研究的力度不够

首先是对“一带一路”理论研究方面的缺失,“一带一路”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对其研究不能停留在表面,而要系统的深化,这方面还需要相关研究不断加深。其次在研究宽度上,“一带一路”的研究基本上是停留在我国基本国情方面,多数是只针对我们本国的研究而缺失考虑国际价值;第三是对“一带一路”的研究方法缺失谨慎性,缺乏材料,导致研究无法深入,有结果也很难验证,所以导致研究缺乏可靠性。

(二)“一带一路”经济学创立的价值

“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创立促进了全球范围内产品供应,改善了供需结构,因此“一带一路”也是开放的、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的。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中“一带一路”占据了重要地位,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有利于解决世界范围内产品供需深度和宽度上的问题,不仅缓解了本国的经济压力,也带动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5]。

总结:“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创立是基于“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能帮助我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上取得重要突破,提升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使我们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一带一路”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之一,其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可以预测,未来“一带一路”的建设会更好,不仅能带动我国及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也会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邹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2]黄亮雄等:《中国经济发展照亮“一带一路”建设一基于夜间灯光亮度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学家》2016年第9期,第96~104页

[3]黄亮雄钱馨蓓:《中国投资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一-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16年第8期,第76~93页

[4]黄益平:《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下的“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第1期,第48-53页[0]241[25]卢峰等:《为什么是中国一“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第3期,第9~34页

[5]蔡昉:《新古典经济学思维与中国现实的差距一兼论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创建》,《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2期,第33~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