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产权法中民法基本原则的应用

2018-08-22钟杨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1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民法应用

摘要: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法律体系具有密切的关联,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能够促进国家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安居乐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依据。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发展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促使民法基本原则受到人们的研究与关注。新时期下,我国民法基本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运用,可以为其司法实践提供一定准则,并且民法基本原则同样是知识产权法活动中的准则,能够通过知识产权法得到保护。对此,本文着重分析民法基本原则和知识产权法的概述,并论述了民法和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一致,以此提出民法基本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应用。

关键词:应用;知识产权法;民法

引言

知识产权是个人、组织智力劳动成果,如设计项目、文学作品等专有产权,而这些智力成果通常会为个人、组织带来一定利益,为了将智力成果进行保护,防止出现盗窃、抄袭行为,需要法律将其保护起来,而保护智力劳动成果的法律就是知识产权法。特别是在这个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今天,技术、知识是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使法律成为提升竞争力、垄断市场的有力武器,同时也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并将其上升到我国战略中,使相对应的知识产权法不断的健全、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由此能够看出,民法的基本原则能够适用与知识产权法中,两者性质是一致的。

一、民法基本原则和知识产权法的概述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述

无论是司法、民事立法,还是民事行为都需要遵守民法基本原则,可见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民法包含守法、公平、自愿、平等、公序良俗、诚实守信、禁止责权滥用等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在法律体系中,具有约束、指导、补充的功能,不仅能够指导民事司法的方向,又能够对民事行为进行控制、约束,避免其超出法律管理范围。基于此,能够看出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保护人民的基本利益、约束人民的行为准则、反映人民生活属性、为人民进步、发展指明前进道路。

(二)知識产权法的概述

知识产权法是由著作权法、专利法以及多种行政法一同组建的,知识产权法是维护知识产权的有力保障,使智力劳动成果得到使用权限,避免出现抄袭现象。从我国法律体系而言,知识产权法属于民事法范畴,虽然知识产权表现形式、抄袭行为和民事权利存在差异性,但知识产权法与民事法律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由此能够看出,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运用到知识产权法中,较为适宜,

二、民法和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一致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法律部门的划分准则是调整方法与调整对象,以此来明确案件归属于那个法律部门。民法主要调整主体之间的关系、财产,使主体之间得到平等,以此来显现法律的权威;知识产权法主要调整主体之间智力劳动创造的成果,保护主体的智力劳动成果不被他人侵害、抄袭,其在调整中,涉及到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故而,具备一定民事权利,与民法基本原则存在一致的特性。而知识产权法中的调整对象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是智力劳动者,取得该知识产权后,在使用过程中与相对人员形成的关系,例如智力劳动者独占运用的权利;相对人员没有经过许可运用该智力成果,形成了权利人和运用权利人之间的关系;其二,智力劳动者在获取专利时,国家相关部门与智力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商标审批、专利、名称登记中,国家专利局与申请人之间的关系;其三,智力成果被侵权后,侵权人与专利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知识产权法中虽然有国家的介入,但还是主体之间平等的社会关系,由此能够看出,民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同性。

三、民法基本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应用

(一)平等原则

平等是我国民法中根本性原则,同时也是我国国民享有的权利,也就是说,我国每一个公民在法律体系面前,都享受这平等的地位。而我国知识产权法中,也应该体现平等性,应该将平等性原则落实到知识产权法中的方方面面。在知识产权法中的保护对象,无论是精神财产,还是物质财产,在我国法律面前都应该平等对待。保护我国物质财产的法律是无权法,而物权法是我国财产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不动产与动产,两者都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而智力劳动成果、精神技能、艺术思想等,统称为精神财产。事实上,这种精神上的财产,更容易受到他人的侵害、抄袭,这就需要我国应该出台相对应的法律,保护这些精神财产。因此,在知识产权法中,应该借鉴民法基本原则的平等原则,并且平等渗透到知识产权法中的方方面面,进而实现知识产权法的有效性。

(二)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是在民法平等原则上延伸的,即是在民事纠纷中,当事人是否愿意参与到民事活动中,不受他人的干预,是当事人自愿的参与行为,同时当事人还应该承担必要的法律后果。民法中的自愿原则同样可以运用到知识产权法中,即是在获取专利上、文章发表上等一些事宜,都应该遵从当事人的意愿,禁止出现强迫当事人。此外,在运用知识产权中,在不违法中,当事人可以将知识产权借用他人运用,在此过程中也不受个人、组织、政府的干涉,是完全处于当事人自愿的行为。

(三)合法原则

民法中的合法原则,是主体的行为要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民事活动也应该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如果国家法律对该民事活动缺乏相对应的法律法规,那么该民事活动应该遵从国家与政府的要求,进而才能够实现合法原则。因此,在知识产权法中,也应该体现合法原则。在权利人申请专利、研究中,知识产权法要看其合不合法,如果不合法应该决绝其申请专利权利,这样不仅能够体现知识产权法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够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

(四)公平原则

我国民法中的公平原则是,在民事活动中,参与主体需要遵守公平性原则,而将公平原则运用到民法中,是现代法律体系的体现。因此,在知识产权法中,也应该体现公平性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将公平原则渗透到财产与利益分配中,并且将公平性原则体现在知识产权法中的方方面面。具体体现在:在知识产权法中,所有人都可以以智力创造成果,所有人都可以将精神成果申请专利,在知识产权法中,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具备一样的权利。同时,权利人在财产与权利方面,知识产权法对其进行制度与行为上的限制,但其不违背知识产权法制度,进而体现了公平性原则。

结语

综上所述,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发展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通过对民法的研究,能够看出其与知识产权法存在相似的特性,将民法基本原则运用到知识产权法中,两者的相融合,体现我国法律的权威性,进而促进我国的发展。因此,新时期下,应该重视民法原则融入到知识产权法中,进而实现知识产权法公平、自愿、合法、平台原则。

参考文献:

[1]夏沁.寻求共识:知识产权法与民法典模式、内容的“交涉”——以知识产权法入典为研究视角[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01):46-55.

[2]管育鹰.知识产权与民法典的关系——以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趋势为视角[J].法律适用,2016(12):2-11.

[3]赵万一.知识产权法的立法目标及其制度实现——兼论知识产权法在民法典中的地位及其表达[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19(06):65-74.

作者信息:钟杨,女,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法民法应用
《民法总则》第171条第3款评释
论习惯作为民法法源——对《民法总则》第10条的反思
民法总则立法的若干问题
简析知识产权法中的民法基本原则应用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关系探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探析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