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018-08-22马杏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1期
关键词:断流水体水资源

马杏

摘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兴建蓄水、引水和提水等水利工程设施,控制和调节水资源,以满足人类社会各个部门的用水需要。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需要辩证地去看待。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其有利的一面,自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尤其是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本文将主要从产生水体污染、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消亡、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地面沉降、沙漠化等现象展开论述,以说明这些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呼吁人们合理地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关键词:水体污染;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消亡;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地面沉降;沙漠化

水是生命之源,任何生命的存活都离不开水,我国虽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人均占有量却排到了12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由此可见,我国面临的水问题仍然非常严峻。我们对水资源的利用主要是通过水资源的开发为各类用户提供符合質量要求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可用水源。但是它对环境却产生了十分严重的有害影响。

一、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所造成的污染。这会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体污染现象随处可见,主要还是工业、生活直接向河流内排放污水、废水,以及农业上使用的化肥、农药等污染了水体。受污染的水体一般不能再次被人类利用,但是水具有流动性,它同时可以危害大气、土壤,都会给人类正常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针对这种现象,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严格管控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后再利用。

二、河道断流

这里以黄河为例。自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河道连年断流,而且断流时间越来越长。1995年黄河下游河道断流122天。1996年,至7月13日已断流136天。持续的断流,给黄河下游沿河地区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流域水资源贫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要。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十分贫乏,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仅占全国径流量的2%。同时黄河流域及下游引黄灌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耗水量的迅速增加、水土保持拦蓄,使本来就比较贫乏的黄河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可被利用的水资源大都已经被利用,开发新水源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对移民安置和生态环境处理愈加困难。

三、湖泊萎缩、消亡

湿地和湖泊面临的共同问题是面积缩小,甚至消亡。湿地的缩小原因是修造堤坝进行耕地种植。外流湖萎缩的原因是围湖造田。内陆湖萎缩的原因有:内流湖多位于气候干旱的区域,降水少,蒸发旺盛;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在入湖的河流中过度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这其中一部分原因都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产生,比如引水灌溉,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地区依然使用地面灌溉,即大水漫灌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操作简单,运行费低,但是用水量非常大,使土壤含水量增大,同时增加了土壤水的蒸发量,使得大量的水消耗于无效的株间蒸发。这样不仅浪费水资源,也提高了浇地成本。而其他的灌溉方式,比如:喷灌、滴灌,可以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不至于大量浪费水资源。

四、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促使地下水中的盐分沿土壤毛管孔隙上升并在地表积累。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主要原因有,发展引水自流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超过其临界深度,使盐分通过毛细管上升,聚集在地表;滨海区由于频繁海潮带入土体中大量盐类,在强烈蒸发作用下向地表积累而形成滨海盐渍化,盐渍化土地会导致粮食减产,它会影响作物养分吸收利用,各种养分在不同土壤酸碱度条件下的养分吸收利用率不同。在土壤酸碱度为8.0以上时,氮、磷和钾及大多数养分在碱性条件下肥料利用率较低;土壤酸碱度为6.5-7.0时,氮、磷、钾等元素养分吸收利用率高;造成土壤结板不渗水,作物根系不容易下扎;造成作物僵苗,不长。其相应的改良方法有:洗盐、平整土地、深耕深翻、适时耙地、增施有机肥和合理使用化肥等。但这些措施本可以在最开始灌溉的时候注意就能避免采取。

五、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工程地质现象。人们过度地开发利用浅层、深层地下水,到现在还有很多居民使用自家打的井水,而且可以发现地下水位越来越低。这样造成的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可利用水资源减少,严重时可引起地面沉降,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上海、天津在市区集中开采地下水的地区发生地面沉降。华北平原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对于这个问题,一是深层地下水资源要“优质优用”。即将深层地下水作为宝贵的水资源,让它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的效益;二是在特定条件下开发利用。特定条件之一是作为战略储备水源;特定条件之二是在战争状态、区域水资源污染严重,影响到饮水安全或区域内暂无其他符合饮水水质条件的水源时,作为应急的饮用水源和食品加工水源。

六、沙漠化

沙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森林滥伐、河流污染、人口用水压力等造成生态系统失调,再加之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导致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孙扎根称,我国荒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27.46%,约有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危害,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亿元。

结语

对于以上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开放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虽然目前都在进行治理,但是效果均不是十分显著,而且投入的成本也很高。所以我认为最好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时候就做到“合理”二字,而不是只关注眼前的利益。我们需要做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水和谐,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协调,合理有效地利用水源。

参考文献:

[1]徐艳杰.水体污染的来源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05)

[2]刘善建.对黄河下游河道发展前景及战略对策的几点看法[J].人民黄河.1987(05)

[3]钟方雷,郭爱君,蒋岱位,杨肖,姚文戈,鲁婕,杨吉萍.面向需水管理的居民用水行为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

[4]金自学,谢宗平,谢晓蓉,马国泰.河西走廊生态系统退化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0(04)

[5]张宗祜,李烈荣,主编.中国地下水资源[M].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断流水体水资源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全世界超过一半河流每年断流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农民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