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农村学生进城读书热之现象

2018-08-22陈自强

读写算 2018年7期
关键词:农村学生讨论

陈自强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在教育领域出现一种现象:大量农村学生进城读书,导致城区学校人满为患,城乡边远学校门庭冷落。基于此,本文针对该现象的发生进行深度思考并进行讨论。

关键词 农村学生;进城读书;讨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7-0214-01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而深远的变革和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每年都有大批农村学生涌向县城和乡镇中心小学就读。县城和乡镇中心小的学生越来越多,班额越来越大,在校学生数严重超出了学校的负荷能力;与此同时,农村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教室越来越空,学校越来越“小”,许多农村小学短短几年间经历了由高峰时的在校学生数一两百人锐减至四五十人的命运起伏,不少学校甚至不得不面对被撤并的现实。学校因为学生而存在,面对持续升温的进城读书热潮,我们不禁要问:大量的学生流失现象究竟折射出了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深层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农村学生进城读书热潮现象深思

(一)学生“进城”是喜是忧

从某些方面来说,城里学校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学生进城读书,对于各方面的发展肯定是有利的。但从另一个方面,却透射了农村教育的悲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学校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校舍陈旧,师资老化,内部设施更是无从谈起,且不说多媒体教室学生没见过,就是仅有的十几台微机也无法上网,图书室虽有图书几千册,但常年尘封……农村教育的发展究竟要靠什么来维持?

(二)“守株待兔”还是“主动出击”

面对现状,教师们的普遍反应是:“反正学校不是我自己的,学生来我就教,没有学生我就卷铺盖走人!”这种“守株待兔”,坐等学生上门的思想由来已久。源于开始的几年,学生数量充裕,以为走几个没关系;可等无法遏制之时,觉悟有点晚了。现在,正视现实是我们唯一的选择。留住阵地,巩固学生,首先要从“心”开始。不断查找自身问题的根源,用过硬的条件、素质,留住那些暂时还在观望的家长、学生的“心”,学校才会有希望。

(三)学生“进城”,责任在谁

近几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禁止招收择校生”,但难以禁住的是“关系”“人情”。且不说幼儿园、初中的招生方略,单就小学来说,不符合条件进城入学者大有人在,真正经商、有固定住所者无可厚非,但那些托“关系”入学者,城里学校却“照单全收”,以至于出现了城里班级拥挤不堪,班额达到六七十人,农村小学冷冷清清,班级学生二三十人的强烈对比。

可见,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得了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现阶段农村学校教育设施薄弱的现状,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在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下功夫,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开创农村学校发展新思路。

二、如何改观农村学生进城读书现象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课堂吸引力

我们要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办学的根本,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魅力。从而吸引学生留在学校。

(二)开齐开足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全开齐全部课程是规范办学行为的基础。许多农村小学课程设置重语数外轻音体美,也是农村小学学生转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学生没有上过一节真正的乐理课,不知道什么是素描,不懂得标本为何物,电脑、实验离他们依然遥远。我们不能把全部责任都推给缺少专业的仪器设备,没有专业教师,教师可以边学边教,没有教具,可以发动师生自制,归根到底一句话,很多时候很多事,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魅力校园,增强校园吸引力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琅琅书声的校园对学生来说是幸福的感受和美好的记忆。农村学校要下功夫在学校绿化、亮化、美化方面做工作:多种花,多植树,开辟阅报栏、学生作品展示墙、文化走廊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营造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一草一木、一字一画、一景一物中受到熏陶和感染。除此之外,要广泛开展豐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和课外活动。多举办诸如“诗歌朗诵比赛”、“作文竞赛”、“数学竞赛”、“文化艺术节”等专题活动;要发动有特长的教师成立书法、美术、棋类、球类等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兴趣特长,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四)吸引优秀教师奉献农村教育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农村优秀教师流失现象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要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在评优晋先、职称评定等活动中优先考虑农村教师;要积极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体制,让农村学校教师教师守业、敬业、乐业;要关注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让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获得职业满足感和职业幸福感;要努力营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通过上述途径,不但留住农村优秀教师,甚至吸引一大批县城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

三、总结

总之,大量农村学生进城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一是城里学生多,班额大,不但加重了城里教师的负担,给学校管理带来困难,对学生的学习也没多大帮助;二是农村学校学生少,造成资源浪费,使农村文化生态失衡;三是城区学校并不一定是实现梦想的直通车,一味追求教学条件和外围环境,让学生远离家庭和亲人,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军元.农村学生进城上学利弊之我见[J].学周刊,2016.

[2]李超.农村学生进城上学弊端多[J].吉林教育,2008.

猜你喜欢

农村学生讨论
小学低年级开展思品教学的点滴体会
当农村孩子遇到语文导学案
高职院校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有关开设跨文化课程优化教务管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