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角度解读《伟大的盖茨比》
2018-08-22武晓娇
摘要: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小说《伟大的盖茨比》一经发表,就受到文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为支撑,解读小说中的悲剧成分,从悲剧情节论、人物过失说以及净化说三方面分析主人公盖茨比的个人悲剧,以期达到对努力追梦的人们的鞭策、启发作用。
关键词:情节论;人物过失说;净化说
引言:
作為美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于1925年发表了《伟大的盖茨比》。小说一经发表,就受到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小说以人物尼克的视野对故事展开叙述主人公盖茨比的人生悲剧,从盖茨比个人命运的颠覆,到他对昔日恋人黛西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对“美国梦”的不懈追求,最终迷失自我的悲剧故事。
《伟大的盖茨比》故事以盖茨比的悲剧为中心,本文将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为支撑,分析盖茨比的悲剧成因,以期达到对小说深层次的理解,对盖茨比人物的深层次认知,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历史的认知。
一、亚里士多德悲剧情节论
亚里士多德关于文学理论、文学创作理论大多记录在《诗学》中,为学者对悲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也加深对悲剧文学的认知。《诗学》中明确提出悲剧是由六部分组成的: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和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情节。关于情节,亚里士多德说“情节是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由此可见称为悲剧的文学作品必须有情节的支撑,没有情节的悲剧不能称为悲剧,也不会达到净化读者心灵的作用。
悲剧中的情节不同于其他文学类别中的情节,悲剧情节应当是可能发生的事,而不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因此一部好的悲剧作品会因情节的此起彼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菲茨杰拉德的《伟大的盖茨比》被称为悲剧很大原因在于它让人意想不到的情节发展,年轻的盖茨比并不富有,与恋人黛西的爱情也因一战的爆发而告终,黛西转身嫁给富家纨绔子弟汤姆,而盖茨比被调往欧洲,继承了大笔遗产,摇身变为了富翁。故事发展到这里,本该无缘接触的昔日恋人却因盖茨比对初恋的执着,对上层社会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而走到了一起。作家并没有让相逢的恋人过上童话般的生活,真正的悲剧此时已悄悄的拉开了序幕,盖茨比沉醉在与黛西重逢的喜悦的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黛西已不再是自己理想中的恋人,但是盖茨比却心甘情愿为她做任何事情,甚至替她顶下牢狱之灾,最终被爱情蒙蔽的他被死者丈夫枪杀。昔日夜夜笙箫的盖茨比豪宅却冷冷清清,最后的葬礼都没有等来恋人黛西的告别。
小说的情节起起伏伏,就像盖茨比的人生一样,从他最初与恋人黛西的被迫分手,到重逢的喜悦,即使发现黛西早已对自己没有了爱情,却仍不改初衷,固执地追求,固执地想要昔日的恋情有个完美结局。也许盖茨比早已认识到结局的不完美,早已看清现在的社会已经没有了之前的人情冷暖,却仍旧沉醉在自己编织的美丽梦想中,不愿醒来认清现实。
二、亚里士多德悲剧人物过失说
关于悲剧人物,亚里士多德提出人物过失说,他说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一方面是因为他遭受了不该遭受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程度的咎由自取,是由于其自身的某种过失导致的,因此,可以看出对于悲剧中的人物应当持辩证的观点,悲剧人物的过失可能是判断上的过失,也可能是道德选择上的过失。
菲兹杰拉德笔下的盖茨比与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物相近,他本身的性格就是优、缺点的结合,也是这种性格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盖茨比将黛西当作理想中的爱人并执着地去追求这种美丽梦想,克服孤身一人在欧洲的困难,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努力生存,努力跻身于上层社会,希冀改变这种社会地位回到黛西的身边。他建造豪宅,日夜笙箫,只为引起佳人的注意,告诉她自己已经有足够的财力、实力保护她,让她脱离不幸的婚姻。盖茨比的执着、不懈努力、坚持的性格一方面可以是他的优点,但也恰恰是这种优点折断了他梦想的翅膀。
盖茨比将黛西当作自己的女神,不惜为她承担牢狱之灾,最终成为牺牲品。正如盖茨比所追求的上层社会的认可,黛西已不是昔日美好的恋人,只不过是欲望至上的物质女郎。回顾盖茨比的人生,就如烟花般,璀璨只是转瞬间,幻灭才是他最终的结局。
三、亚里士多德悲剧净化说
悲剧不应只是引起人们的恐惧和怜悯,而是要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绪。菲茨杰拉德的《伟大的盖茨比》让读者在怜悯盖茨比人生同时,又会进一步思考盖茨比这种悲剧成因,以及对我们的人生启示。
联系盖茨比生活的社会环境,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阶级分明,差距较大,上层社会弥漫在欲望、享乐的氛围中,下层社会却盲目的要跻身于上流社会。盖茨比也是其中一员,追求上层社会对自己的认可,对于他来说,得到黛西的认可是奋斗的目标。他只是希望当时的不了情有一个如愿的结局,作为当时社会疯狂追逐“美国梦”的一员,这种个人悲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也启迪人们如果把梦想建立在自我幻想、脱离现实的基础上,就注定是一场幻想,无法实现的梦想。梦想的实现需要秉持脚踏实地的态度,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支撑追梦的道路。
结语:
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理论的阐释为我们研究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理论角度,有助于更深层次的理解作品内涵,理解作家创作作品的深层次意义。从悲剧理论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既能让我们辩证地分析作品中悲剧人物的形象,也能从中净化心灵,启发人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困难。
参考文献:
[1]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李恒.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综述[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3]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武晓娇,女,1989年5月,河北邯郸人,研究生学历,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单位:河北工程大学文法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