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传统园林美学比较

2018-08-22宋晓楠

东方教育 2018年14期

摘要:景观设计中,中日现代景观设计都深受其各自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对园林美学的内涵的解读,归纳出中日传统园林审美的差异,为景观设计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同时,了解景观设计师的作品所传达出的美学精神,为景观设计的实践提供经验。

关键词:园林美学;中日古典园林;中日现代景观设计

第1章园林美学概述

1.1园林美学

园林美是园林艺术工作对生活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而园林美学是物化的园林艺术品,表现出特有的园林美。但园林美只是园林现象和形式,并不是园林审美功能的内在原因。所以只有用美学理论研究园林的造园思想,才能找出为什么美,进而总结其规律,以古鉴今,同时它又作为美学分支应运而生。

同美学是应用美学原理研究园林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或造园思想)的学科。其内容包括:造园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及园林审美意识、审美标准、审美心理、哲学思维方式等。同其他应用美学一样是美学的分支,为园林艺术、景观设计、建筑艺术等环境艺术的发展起到理论支撑和审视鉴别的作用。

第2章中日园林审美精髓

2.1中国古典园林主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环境美

自古有之,而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造园旨趣和审美趣味的差异,中国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以及对意境的追求与日本古典园林早起期受佛教影响,产生了对“生命中易逝的美”的关注,两者间有着溯源的相同,又有着时间沉淀后的相异。

中国古典园林,以美学的角度来归纳为两项最基本的原则:一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自然就是理想化的宇宙,所追求的是和谐的天然之趣。二是“巧于因借,精于体宜”的因借比较的审美,奢华与淡雅、委婉与豁朗,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来说这也是构成和谐的审美准则。

中国当代的景观艺术家也在延续和发扬着古典园林的审美,设计师也意识到了历史资源的可贵,景观设计艺术正在悄悄的复兴。他们以古鉴今,以极具创新的手法与技术,创造具有中国城市特色的新景观。景观设计师俞孔坚也在找寻着,天、地、人之间构成的和谐环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位于河北秦皇岛郊区废墟的“通河公园”改造项目。俞孔坚用红色的缎带的栈道将整个环境连接,同时与之相容,打造了极具审美渲染力的作品。

2.2日本古典园林提倡“天地间力量的均衡”的环境美

日本的庭院渊源于中国传统园林。但随着时间的蜕变与沉淀,发展出来了具有一独特特征的庭院景观。禅宗的枯山水、茶庭的美学是日式景观的审美精髓所在。

日本设计师也深受古典传统的影响,但又与传统有着微妙的抗争。日本景观设计师重森三玲的作品就是日本庭院最好的代表。传统与现代很好的融为一体,他的作品同样注重石块的位置,但对变化的植物进行很少的处理。与传统抗拒的方面体现在对于自然景观的融入方面。

与崇森三玲相比,日本当代景观设计师升野俊明的设计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感,但传统又深深的根植于他的作品中。对于他来说场所必须要有具有灵性美感的表达,人们也会被他作品中大胆、非凡的美感所打动。

第3章 中日古典园林审美追求

3.1自然美的追求

在此提到的的自然美与生态的层面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虽然两者对外观、植物的选择上看起来是相似的,但在值栽的方式上自然花园就显得自由的很多,是从大自然中吸取灵感。然而随着人们对于美的广泛需求,品味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园林设计中也日益展现出自然的原本风貌。

对于自然美的追求景观设计师也在找寻不同的尝试。人们有时称“自然的花园”是一处设计的荒地,将以往人们对于花园的认识颠覆。它信任自然的力量,放任植物的自力更生。

中国景观设计师王向荣在杭州西湖的整改项目上也坚持了这个立场,区别于以往的推翻重建,他坚持了保护与维护的方法,秉承这种精神让景观设计师多去观察,少自作主张。

法国景观设计师杰勒在巴黎拉维列特公园里的“过度花园”的项目中也展现出这一理念。从荒地中获得设计灵感,他提到物种的存在不会受到违背自然的外力干扰,也没有人为的主观迫害。花园里的植物的消失再生都是自然的力量。这也与园林美学的自然美的意识形态相互吻合。

3.2意境美的追求

梁思成、林徽因在《平郊区建筑杂录》中提到“……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的问题。同样在环境艺术中也有其环境艺术的意境。“环境意”也是构筑环境美的核心,是形成环境艺术的灵魂。就如同是皇家园林的颐和园和御花园就呈现出了不同的感受;江南私家园林也各显不同的意境。

中日当代景观设计师也正在寻求适合其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意境美。中国大部分的设计师在找寻其三者的演变、发展的关系。在景观设计中不能丢掉“意”与“精神”,一个好的环境我们需要他的“意味隽永”。好的设计使身处环境的人们能够找到似曾相识、能够依托情感的环境,同时也是具有特色的地域环境。

3.3哲学美的追求

日本具有典型哲学美的代表性景观设计就是由日本艺术家荒川修作和美国女诗人玛德莲.琴斯合作的“养老天命反转地”。造园的最初目的就是强调“让死亡变得不合法”。设计者将各种奇异的设施散布在不规则的火山坑的基地上,让人们产生不同的视觉、心灵感受,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感知。

日本景观设计师在在营造环境的哲学美的同时,也在找寻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由日本设计师重森三玲设计的“东福寺方丈庭院”也是体现哲学美的出色作品。用白色砂石、旧石块象征着海洋与岛,也是禅宗庭院典型的主题;利用寺院中旧存的石柱代表着北斗七星,构成了日式庭院最初的对于哲学的思考——小宇宙。

结论:

传统的园林令人联想到精密、和谐与永恒,却与当代的大胆、丰富和创意相互矛盾。当代景观设计师始终在尝试一种新的方式,从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在科技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希望古典的造园艺术能够给予我们在园林美学上的理论支撑,传承古典的同时又有着抗争。中日现代景观设计师也在传承各自传统上做著实践与努力,分析其作品所传达的园林美学元素,为景观设计师们提供理论支撑。

作者简介:宋晓楠(1989.11—),女,汉族,籍贯:山东东营,大连艺术学院,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