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视角下青少年校外活动教育特质的研究

2018-08-22蔡瑞峰

读写算 2018年7期
关键词:校外活动青少年实践

蔡瑞峰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积极鼓励青少年参与校外活动,培养其实践技能。本文从实践视角下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的作用入手,从思考、尝试、责任与引导四方面分析其教育特质,以供借鉴。

关键词 青少年;校外活动;实践;教育特质

中图分类号:C913.5,B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7-0118-01

青少年校外活动隶属于社会实践活动范畴,引导青少年融入活动情景中,借助独立思考与尝试寻求问题解决途径,培养责任意识与自信心,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充分发挥自主能力,从而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养。

一、实践视角下开展青少年校外活动教育的作用

一方面,实践是促进青少年发展的内在因素。当青少年在参与校外实践性活动时,能够逐渐清晰的意识到自我水平能力的提升,从而提升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促使其更加理性的实现目标。另一方面,实践能够体现青少年的发展价值。在实践过程中,会锻炼青少年的思考、尝试与反思能力,也涉及到寻求他人帮助、与人沟通协调等实践能力,借助实践能力的反复训练,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成熟的思维模式与问题处理方式,促使其全面发展。

二、实践视角下青少年校外活动的教育特质分析

(一)“思考”特质

思考是体现青少年校外活动的教育特质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重要渠道。通过校外活动任务的布置使得学生积极投入到实践过程中,而执行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便是对任务的理解分析。先要明确活动的核心目的与实现途径,借助策划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全局意识与统筹思维;随后借助前期策划进行活动的安排与行动落实,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锻炼选择能力、实践能力与调整能力,在他者的指导下完善自身策划中的不足与疏漏,提高思维灵活性;最后在活动结束后,要结合策划与实施之间的问题进行自主评价与反思,总结经验与教训,加深对于活动的整体理解,从而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自身思维的盲点与局限,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此外,在思考的过程中也是锻炼与他人交流协作的重要途径。性格特点、学习水平、接受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的不同个体,在实践活动中互相倾听想法、学习经验、交流意见,有助于实现自身思维的完善,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

(二)“尝试”特质

在思考的基础上,尝试是体现校外活动教育特质的落脚点。青少年校外活动是主要性质从属于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应当牢牢抓住“活动”的核心,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与尝试的机会。首先,要区分校外活动与校内教学的关系,明确校外活动主要是将活动任务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在尝试中摸索路径,隶属于实践教育范畴,而并不是像校内教育一样按照教师教授的既定方法模仿。其次,尝试是培养学生独立性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只有敢于迈出第一步,脱离以往的教师指导安排,真正动用自身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处理问题,才能够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水平与实际运用能力,从而实现教育的全面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最后,尝试也是教学反馈的集中体现。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在处理问题时可以使得自身存在弊病得以充分暴露,使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到教育的不足与疏漏之处,明确未来教学的整改目标,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自身的弱势,以便在未来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更好的加强训练,实现自我完善。

(三)“责任”特质

青少年的校外活动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样也是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由于校外活动通常以集体任务的形式布置,因此需要不同学生组建成一个统一的团队,确定领导者,进行合理分工,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在执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虽然学生都会通过讨论确认总体的策划与分工,但在实际执行时却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还要依靠学生的自主选择。这种不确定因素恰恰为青少年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与平台,供学生自主思考、理性思考,使其不再习惯性的依赖他人、服从他人,而是真正明确自己在干什么、应该怎么做,懂得进退、取舍与变通,从而锻炼理性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特质

虽然青少年校外活动致力于培养青少年的自主思维与实践能力,但归根结底从属于教育活动,离不开教师的作用。然而教师应当切实意识到校外活动与校內教育的本质差异,明确校外活动的独特教育形式,积极由以往的主导身份转变为引导身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一方面,要对青少年的行为能力有充足的信任与信心,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优势与能力上,挖掘学生的潜力。即使活动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或是难以保证活动的高效性,但重点是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给予青少年适当的引导,使其通过讨论与反思得以修正不足,将走过的每一步与犯过的每一个错误都视为人生经验,对青少年的成长发挥重要价值。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改变对活动的价值追求,由教育之外的目的回归到活动的教育内在目的。回归活动的教育内在目的,更强调通过活动发展青少年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三、结论

总而言之,学校与教师应当为学生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借助自主思考、自主尝试、承担责任与教师的适当引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使得青少年校外活动真正发挥其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野.实践视角下青少年校外活动教育特质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5-6.

猜你喜欢

校外活动青少年实践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校外数学文化活动的价值诉求与实施策略
浅谈幼儿园如何组织开展校外活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