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革新 Ipad盘活品德课堂

2018-08-22吴婷婷

东方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盘活品德课程

吴婷婷

课例背景

小学品德课程标准中曾提到:“课程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多是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也不排斥接受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应当相互渗透,面对不同的教学主题做出合理选择。”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性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被教师的编排的教学环节牵着鼻子走,只是教师思想的“复制者”,而非积极主动地参与者。就此,笔者在接触Ipad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在品德课上用Ipad技术进行教学的想法。几番试教下来,发现在课堂上运用了Ipad和没有运用,在课堂的呈现方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不再是几张资料纸,几张图,呈现给学生的是更具体、更形象,更形式多样的资料,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给予其自主选择的机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以“绝处逢生”为关键词,紧紧围绕着如何求生、逃生,让学生学习一些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自护与互助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减灾、防灾的避险手段,树立忧患意识,并意识到未雨绸缪的重要性,形成相应的能力科学预防、躲避、面对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面对灾害的勇气、智慧和力量。基于此,笔者围绕教材,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在灾害面前树立一切以生命为重的生命意识。2.提高学生居安思危,防范未然的意识,学习灾难发生前的预警知识;3.学习在灾难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逃生知识和方法,并能够以点及面,掌握面对不同自然灾害能做出应急处理的能力。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自如地运用Ipad,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技术操作,具有对资料进行筛选、查找的能力。故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对于Ipad技术在品德课堂上的运用不存在技术障碍,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在课堂上按照教师的规定完成任务,而不是Ipad本身。

(一)Ipad技术盘活课堂素材

在很多一线品德老师眼里,品德课是很难上的,难上在哪里,素材不好找。的确,如果我们平时上的每一节都要像公开课一样找素材,势必是不可取的,而且很多素材都是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寻找的。比如,在第一次试教《生命的突围》时,在活动三的素材寻找上,笔者在百度一遍一遍地搜,也只能是搜到不太全面的自然灾害资料,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在课堂上,用起来却很不顺手,原因是文字太多,看不过来,学生筛选起来也很困难,一拿到资料包,整整四页,密密麻麻的字已经让学生望而却步了。在借助了Ipad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在Ipad内嵌的App Store中随机搜索了“自然灾害”等关键词,就出来很多的App,加以选择之后,选取了最贴合课堂的《中国灾难逃生手册》来用,课堂果然变了样,素材简单,呈现清楚,内容丰富,对于学生来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他们小组要宣传的内容,盘活了课堂。

(二)Ipad技术改变课堂呈现方式

小学品德教学在呈现方式上,已经比其他的课程更趋于多样化,这与课程的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的本质是有关系。形式是多样了,但是内容上还是过于单一化,运用纸质材料的居多,制作表格、制作导图、制作宣传卡等等,仍是以纸质材料为主导的。纸质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有其优势所在,但是也有其弊端。

(三)Ipad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之后,一直在提倡的是生本教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中运用Ipad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对矛盾,老师教,学生学,但是学生却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发言权,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知识构建中架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想研究的对象,老师只要为学生提供好素材,学生自己会积极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自主、探究、合作,形成本小组的知识体系。

总之,这个课例让笔者也是成长不少,原以为的技术辅助教学只是一个课堂创新的噱头,殊不知早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将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坚决地行走在信息技术革新课堂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摸索……

参考文献:

[1]《小學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

猜你喜欢

盘活品德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镇平县审计局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380.05万元
好学者贤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冯“虚”御文,尽“虚”其能
品德
自行车的发明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