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与小学科学衔接问题

2018-08-22李丹

东方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衔接问题浮力初中物理教学

摘要:对初中物理教学和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问题进行探究,从根本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角度出发,探究最适合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教学知识的脱节,使得重复学习的可能性也会降低。本文以“浮力”知识为例,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对小学数学和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开展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小学科学;衔接问题;浮力

引言:

相比于小学生的直观知识理解模式,初中阶段的学生知识理解能力更具有多元性,对知识的主动探究能力也得以加强。尤其是对于科学学科来说,这门学科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可能性比较大,而步入初中之后,学生所接触的物理知识也具有这一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说,初中物理学科是小学科学学科的延伸,因此对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的衔接问题进行考虑,能够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体系对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降低盲目教学的可能性,提高教学效率。以下笔者以“浮力”知识为例,对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衔接问题进行探讨。

一、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浮力”知识课标要求比较

(一)小学科学“浮力”知识课标要求

对于小学科学中浮力的知识来说,它更加强调学生的直观感受。其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对于“浮力”这部分内容,要求教师要应用试验证明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对浮力能有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浮力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感受水的浮力,并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对浮力的大小进行测定。可见,对于小学科学中浮力知识来说,更加侧重于学生对浮力的整体感知,不需要对具体知识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初中物理“浮力”知识课标要求

在初中物理学课中,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以引导学生了解浮力的方向、单位、施力物体、产生原因,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作为具体教学目标,还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相关知识,熟练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另外,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知识归纳能力。

二、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课本中“浮力”教学内容对比分析

(一)小学科学“浮力”知识具体内容

在小学科学中,“浮力”问题是五年级的内容,主要需要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浮力的存在,需要教师借助相关教学工具,比如泡沫、水瓶等,让学生进行实际感知。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水的浮力概念,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纸船在水上漂浮的现象感受水的浮力。在此基础上,引入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能够对浮力的大小进行计量,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初中物理“浮力”知识具体内容

在初中物理学科中,浮力知识主要分布在高年级教材中,一般与压强知识结合进行教学,对于这一时期的教学内容,不但需要学生对浮力的概念进行透彻的理解,还需要学生对浮力大小和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全面掌握并运用,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够对其进行应用。

三、初中物理学科“浮力”知识教学的具体建议

从以上对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中“浮力”知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在教学内容上,二者具有较强的衔接性,小学阶段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主要强调其直观感受。而初中不但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感受,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以开展自主实验活动的方式,提升实践操作和知识运用能力。因此,结合这一特点,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对浮力知识进行讲解。

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现有知识对浮力的概念和具体内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验探究中感受浮力无论是在气体中,还是在液体中都是存在的。然后要学生利用自己对弹簧测力计的了解,来对液体中物體的浮力大小进行测定。并在实验过程中引入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1]

其次,在正式的教学设计上。首先,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对这节课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之前准备好的乒乓球放在盛满水的容器中,当乒乓球浮上水面,教师将其按压下去,并以此提出问题“液体内部的压强具有怎样的规律?”、“什么条件下会产生二力平衡?”、“二力怎么在同一直线上合成?”然后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会发现,物体在水里和浮在水面上时,都会受到浮力的影响。其次,在正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浮力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结合视频中乒乓球的“变化”对之前问题进行联想,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以及二力平衡等概念,在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节课的重、难点问题转化为对旧知识的巩固和应用,通过引导,提升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2]再次,教师需要进行实验演示,将正方体木块浸在水中,在放手之后,发现木块竖直上浮。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木块为什么是竖直上浮,而不向其他方向运动?”然后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巡视”的方式,了解小组讨论状况,并进行记录和观察。在学生讨论完毕之后,结合所有小组的讨论结果,对物体浮沉条件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可以参考教材内容,设计一个小实验,比如,用手托住石块,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少,让学生能够加深对浮力概念的理解,并能够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熟练掌握,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最后,在课堂教学工作完成后,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可以采取两个手段,其一是让学生将课上的实验探究活动以实验报告的方式完整的写出来,另一个是结合这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进行练习题训练,巩固知识,并强化知识运用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形式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其教学理念具有一致性,教学内容也具有明显的衔接性,因此,初中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中,不但要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还要找好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的“衔接点”,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让教学更具针对性,避免重复和盲目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韩力.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2,(12):54.

[2]王超庆.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师,2012(05):93.

作者简介:李丹,四川省西昌市,硕士研究生,深圳明德实验学校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猜你喜欢

衔接问题浮力初中物理教学
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
浅谈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第十章浮力
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探秘浮力
神奇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