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2018-08-22覃跃和
覃跃和
摘 要 人类正处于一个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教育的重心必须从掌握知识转移到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上来。因此,我们进行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尝试。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学生独立学习,是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7-0078-01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就意味着教育方式的根本转变,这是时代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教育深层次的变革。教育方式转变呼唤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者——教师,必须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出发,构建“以促进人的全面、主动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十五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思想——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集知识、能力、觉悟于一体,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程,它肩负着传递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觉悟、发展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任务。教学实践使我深切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与其他学科一样,同样肩负着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任务。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改变观念,具有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从“以教材、教案、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认知和发展需要为中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认知过程。
二、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
人们传统上对道德与法治课带有贬义的评价即“说教”,受传统影响,学生学道德与法治觉得枯燥,到头来,学生只能是背书的机器,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了教条。学生的能力和觉悟无从谈起。针对这一现象,为了使学生学习知识这种内在需求转化为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内心需求和不竭的动力源泉,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学生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状态,我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经常用前提测评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即上课后,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当“教师”这一角色,由他提出上节课的重点问题,其余的学生按指定的问题进行回答,然后,根据学生答题的质量进行评分,每次上课都要更换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促使每个学生课下主动地、认真地复习,因为学生提问记分首先自己必须对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融会贯通,否则就不能正确提出,甚至弄出笑话。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要求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赏识他们的言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尊重别人与别人合作的意识,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里面本身就渗透着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可以解除学生在课堂上的压抑感和沉闷感,让学生各抒己见,展示个性,从而促使学生深入地钻研学习内容,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在讲“环境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课下对我们居住的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在课堂上学生们对调查到的诸如:周丰河的水,周边的垃圾、耕地,乱砍滥伐等问题展开讨论,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发言并总结出环境形势的严峻。这样既激活了学生兴趣,又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在这样和谐课堂气氛下,学生真正成了学习主人,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思考,大胆质疑,并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參考文献:
[1]邢改萍主编.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论坛.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