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体验,高中物理课堂活力的源泉
2018-08-22李传世
李传世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课堂教学需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唤起学生内心体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并且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物理学中各种现象与规律的验证,从而获得积极的内心体验.这样,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就会在学生的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带着体验感知学习
众所周知,兴趣是维持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积极内心体验的根本因素.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积极的内心体验来感知物理知识.这样,课堂教学就会生机勃勃,从而有利于学生感知各种物理现象与规律,进而進行深入的分析与研讨.而且这样的感知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现象与规律的理解与内化.例如:在学习《机械波》这一章节时,就让学生带着体验来学习.首先,要求每个学生手拉着手等间距地站成一排.接着,听老师的口令沿竖直方向做起立与蹲下的动作.当前面的学生起立或蹲下后,后面学生重复前面的动作.这样,整个班级的学生手拉着手依次的带动,就好象机械波的形成.前面的一个学生就相当于质点,而且通过相邻介质之间的弹力带动后面的质点上下振动.学生们在这样的游戏中深切的体验到自己在其中的角色,不仅体验到了波的传播过程,而且还理解了质点的运动规律.
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面对具体的问题可以诱发人的大脑开展深入的思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就必须结合课本中的物理知识,以问题为载体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让问题得到有效的吸收、内化.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就利用问题激发学生深入的思考.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这样的情境:在一光滑的平面上存在着以一定速度运动的木块.而在粗糙的水泥面上有一定速度的木块.在这两个不同的情境中,两个木块都会停下来.接着,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光滑平面上以一定速度运动的木块为什么能停下?如果把同样的木块用相同的速度在粗糙的水泥平面上推出,哪个先停下来呢?是什么原因?这样的情境容易让学生产生内心的体验,从而引入了对摩擦力的思考.所以,通过问题的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思考的过程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把生活中摩擦力的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进而对摩擦力的概念进行深刻的理解.
三、链接生活,唤起学生生活体验
物理学中的概念与原理都是建立在科学家们长期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观察与归纳基础上的.可以说,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链接实际生活,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不仅如此,链接生活教学实现了教学与实际的结合.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问题,或利用实验来体验规律,可以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教学《超重与失重》时,就链接了生活实际开展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对物体所受弹力大小与运动状态的关系进行探究.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认识这个问题:当我们乘坐竖直升降的电梯时,在弹簧秤上竖直悬挂一个钩码.此时,来观察电梯在上升与下降过程中弹簧秤的读数变化.接着,让学生们来比较不同状态下弹力与重力的大小.这样,学生们在乘坐电梯过程中感受弹力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同时,学生从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内心体验,从而对超重与失重有了直接的内心体验.
四、优化评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不断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评价,通过适时的课堂评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课堂评价应该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来促进学生及时的改进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例如:在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就通过优化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小组开展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当学生们经过交流与讨论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激励性的过程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既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又提出了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最能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也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要不断的优化评价方式,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取激活内心体验式教学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唤起学生内心的积极体验,从根本上减少他们的厌学心里,从而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